永远的王若飞

2020-12-14 09:21拓彤彤
理论与创新 2020年20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理念

拓彤彤

王若飞,“四八”烈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少年时期即投身革命,曾先后赴日本、法国、苏联留学,是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的发起者和负责人之一,在党的七大当选中央委员。他领导过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从事过统战、组织、宣传、少数民族、军事等多种工作,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无论身处顺境逆境,甚至面对生死考验,王若飞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若磐石,对党的忠诚始终如一,是一位忠诚干净担当的革命家,堪称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

1.“有‘说得出做得成的才能”

早在少年读书时,王若飞因为喜欢《木兰辞》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豪情,就给自己更名为若飞,字王度,尽显一腔报国情怀。历经探索,于1922年加入党组织,从此以共产主义信仰为终身追求,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虽历任党内许多重要领导岗位,却始终保持一颗质朴的为民情怀,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和其他同志:“作为一个党员,应该根据自己的环境,为党和人民做一份服务工作,这是每一个党员的神圣义务,绝不能自称为领导人,放弃了这件事。就一个指导人说,他也必须亲自动手,取得经验,然后才配领导别人。应该虚心放下自己领导人的架子,向群众学习。”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谦虚谨慎的实干精神,赋予了王若飞卓越的工作才能和领导能力,不仅赢得了党内同志的尊重,也赢得了许多民主人士的由衷钦佩。马寅初称赞王若飞:“确有‘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的本领”“有‘说得出做得成的才能”。沈钧儒高度评价王若飞在参加重庆谈判中的表现,说他“那一种韧性的辩争,众口纷拿,屹然不动,虽有责难弗避,真不愧为民主战士的前导”。更为难得的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王若飞没有因为自己光荣的斗争历史骄傲自满,而是保持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组织分配的每一个岗位上全心全意为党工作,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习仲勋的回忆中,王若飞“朴实、谦和,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同志勤勤恳恳”“常说自己懂得不多,没有为党做了多少工作”。蔡畅说他“无论受到怎样的委屈,总是不声不响,毫无怨言”。可以说,一心为民、一心向党的无私情怀,伴随王若飞走过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完美诠释了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

2.传承红色基因精气神

1921年-2018年,我们党走过了97年壮阔历程,97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勇往直前,深刻改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命运,面临形势和使命的变化,不变的是融入血脉、代代相传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王若飞就是千千万万个共产党人中的永存红色基因的一名,他的一生是一座不朽丰碑,将永远照耀千秋万代,与天地共长久,与日月共光辉!王若飞的青少年是在磨砺中前行,他从小就十分向往戎马生涯,征战沙场的生活,于是借木兰辞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的“若飞”二字将自己的名字“王运笙”改做了“王若飞”。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王若飞又远赴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王若飞更加坚信共产主义信仰,并且参加了早期共产党的创建工作。1925年4月中旬,王若飞从莫斯科回国,投身到了中國的大革命中。他深刻认识到组织民众、武装民众在反封建、反军阀斗争中的重要作用,喊出了“武力与民众结合万岁!”的口号。1926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1931年9月,王若飞以西北特别委员会书记身份回国,主持西北地区农民运动和民族工作为主的革命斗争。王若飞到包头后下榻到泰安客栈三号房间,多次在此与绥远地区党组织西蒙工委负责人乌兰夫等研究部署武装斗争革命工作。在准备赴宁夏时,于1931年11月21日晚不幸在泰安客栈被捕。王若飞在包头从事革命工作仅两个月时间,却大大推动了内蒙古革命进程。王若飞被捕后,敌人对他威逼利诱,妄图从他嘴里得到党的秘密。他坚贞不屈、大义凌然,对敌人说:“招”字早从我的字典中抠掉了!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五年零七个月的铁窗生涯中,他坚信中国革命一定能胜利,随时准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自己的生命。出狱后,王若飞来到向往已久的延安,投身到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在党的宣传、组织、统战,少数民族和军事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干。1944年5月,王若飞作为林伯渠的助手,赴西安、重庆参加国共谈判。抗战胜利后,他随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和谈,共同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1946年4月8日,王若飞赴延安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工作,在折返西安的途中,迷失方向,不幸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一切要为人民打算!”这是王若飞离开重庆前一天晚上留给周恩来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一生光辉思想和革命实践的总结。

3.践行价值观的使命“永恒留韵”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的生命在从重庆返回延安的“黑茶山空难”的悲壮里转瞬消逝,斯人已逝,对于王若飞的未尽的事业而言,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激起有识之士们丰富的追思。王若飞生命短暂而流韵深长。他矢志不移追求的“一切得为人民打算”的价值理念似一颗恒星闪亮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星空里。这理念是融入实现、保护、开拓“人民利益”的实践中的理念。因此,他追求的未尽的事业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中延伸着,留下对后来人的期待、召唤和激励,期待着演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沧桑变化之美,这正是王若飞“沧海一粟”的中国共产党人内藏的正能量的流韵之美。在思绪的联想里,“一切得为人民打算”与“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哲理相映成趣,融会贯通于共产党人日常生活的寻真务实之中;在思维的透视中,“一切得为人民打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的博大胸怀和价值追求。“一切得为人民打算”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质朴、闪亮的表达,与“为人民服务”交相辉映,在言简意赅的语言形式下藏着金子般的为人民服务的深刻思想,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演绎版的表达,体现了主体思想的积极主动、创新性,用更深入“接地气”的方式走进同志们的心中,把“抽象与具体”融通结合起来,以更加务实的精神状态走进更加务实的人民的实际生活中,在具体的生活中放光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使命意识,在“一滴水可以见太阳”的微观世界里,展现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风采、生命寄托,这契合了当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追求,也映照在这理念中,从宏观上看,它折射出党的大政方针的思索、选择、坚定不移的实施应以“人民根本利益”为指针,推动“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斯人已逝,但他的“”的理念体现、照应在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等历史浪涛的奔流中,从纵向时空看,它闪着永恒的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远见卓识、志存高远的思想之魂。“一切得为人民打算”是共产党人的心灵之灯,既照亮当下生活实际又透视未来理想

平凡而深邃的“一切得为人民打算”的理念燃烧在王若飞心中,薪火相传,中国共产党人抱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恒念,升华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境界,一切以人民为中心,追寻深远、艰辛而伟大的“入党誓词”里的事业。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想对您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初心如磐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用心处事
从“两学一做”谈共产党人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