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绿色童谣”为载体的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2020-12-14 09:21丁丁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9期
关键词:和谐校园养成教育

丁丁

【摘  要】作为学生成长的阵地——校园,其校风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曾几何时,腐蚀心灵的“灰色童谣”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空间,给孩子们的心灵蒙上不健康的影子。那么,如何利用“绿色童谣”逐步占领孩子们的心灵阵地,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呢?我们从以下三方面作了探索:传唱规范之歌,养成良好习惯;传唱爱心之歌,培养高尚情操;传唱文明之歌,改善人际关系。总之,无论从理论的思考上,还是从实践的探索上都表明,“绿色童谣”对于养成教育都有着经久不衰的永恒魅力。

【关键词】灰色童谣; 绿色童谣;净化心灵;和谐校园;养成教育

引言

【学校童谣传唱的现状分析】

“灰色童谣”袭孩子急老师

如今,“灰色童谣”已成为校园的精神“病毒”,令人担忧!从对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发现,不少小学生都能随口背出另类童谣,而且他们还改编了不少经典的古诗和儿歌,诸如“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巴掌声,不知死多少”;又如《上学歌》,竟被改成:“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要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我就跑,回头一看,学校炸没了。”还有一些搞笑、调侃,严重带有低级趣味的童谣。

“德育工作”新现状新问题

“德育应该是一种经常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行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与家庭、社会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教育的整体效益,其中文化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外出打工较多,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心和教育。据调查统计:平时经常关心孩子学习生活的家长也少之又少,单亲家庭也有不少,构成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不尽人意的亲子关系致使在校学生弱势比例较大。

【 唱响“绿色童谣”】

“童谣就如压缩饼干,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和世界优秀文化,它的文化含量和道德含量都非常高,符合孩子们健康成长地心灵。”传唱童谣还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不仅有助于孩子情绪的宣泄,更是孩子与孩子、孩子与成人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钥匙。

1.让绿色童谣植根心田,培养好习惯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习惯总是反反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一种习惯。”他认为,人的品质基本上都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只有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使道德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升华,在主观能动中转化为习惯,在习惯的培养中强化,德育才发挥了实效。可见,习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非同一般。为此,我们学校每周五都有一节班队活动课,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可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后来,我们想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为童谣,供学生传诵,果然,效果甚佳。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传唱绿色童谣

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形成的主要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在课堂内完成的。我们利用课堂抓好学生学习的教学常规,通过挖掘教材合理的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对学生进行绿色童谣的渗透,让学生对绿色童谣进一步的认识和喜爱。

2.1童谣与语文课的结合

童谣在语文课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因为语文课中本身就有童谣的课文内容(特别是低段语文教材),另外语文的语言文字是童谣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师教语文的同时教童谣,又使之有得天独厚的身份优势。语文课可以开展欣赏童谣,诵读童谣,根据课文改编或续编童谣等多种形式。

2.2童谣与音乐课的结合

童谣(特别是儿歌)的语言精炼、节奏明快、音韵流畅使得童谣与音乐的结合有着天然的纽带。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一方面在音乐课中让学生欣赏中外民间儿歌童谣,了解童谣吟唱方法,以此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领悟童谣文辞和意境的美感;我们还尝试让学生给童谣谱上曲子或把童谣串入已学的歌谱中,虽然许多时候学生注上的是简单的几个音符,就咿咿呀呀地哼个没完,但这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属于他们的原创,因此,童谣与音乐的结合,使童谣真正成为了儿童歌谣,同学们唱起来琅琅上口。

2.3童谣与美术课的结合

童谣是无形画,画是有形童谣。童谣与画融合,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给自己的画作配上童谣,这样的举措就像古人作完画后题诗,如果恰到好处,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可以根据童谣作品画,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童谣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把直观的线条和形象生动的内容结合起来,把童谣中的有、无、隐、显的空间填补起来,形成一副惟妙惟肖的画。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点燃学生思维灵性的火花。我校首届“我爱童谣”童谣节就涌现了许多这方面的佳作。

3.开展丰富的活动,唱响绿色童谣

除了上课外,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绿色童谣传唱校园。常规性的主题活动有开展“一月一主题”童谣创作活动,如四月道德篇、五月劳动篇、十月爱国篇等,活动具有时令性,结合节日、当地风俗、学校活动开展;常规性的主题活动还有每年六月份的“童谣月”,在“童谣月”中举办“童谣节”:通过开展童谣朗诵会、原创童谣大赛、童谣配画比赛、名家童谣讲座、童谣手抄报比赛、大型童谣展览、童谣教学展示等活动营造校园中浓浓的童谣教学氛围。还通过校园十佳童谣之星评选、校园童谣奖评选、校园吉尼斯童谣擂台——背童谣大比拼等主题活动,激励学生创作童谣的热情;不定期的主题活动有“童谣讲座”和各类比赛。这样的主题活动为孩子童心飞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纵深的空间。

4.多元化评价方式,尽显童谣魅力

我们以评价目标为“度量尺”,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具体评价过程由班级评价、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三个层次组成。

4.1班级评价

为了对班级中学生写的童谣作品有一个具体的评价,我们推出五星评价法,对学生的童谣作品作量化评定。学生的童谣作品如果语句通顺,无错别字,可得一星;语句通顺,无错别字,童谣意思完整的可得二星;语句通顺,无错别字,童谣意思完整,有一点韵味和意趣可得三星;文辞通达、语句流畅,童谣意思完整,韵味和意趣较浓的可得四星;文辞通达、语句流畅,童谣意思完整,韵味和意趣教浓,构思奇妙、思想独到、情感充沛的可得五星。

4.2学校评价

在学校的小广播站里,我们专门开设了“童谣之声”栏目,对于班级推荐的学生优秀童谣作品在每周的小广播站广播时间向全校广播;在学校的“童谣天地”宣传窗里,我们开设有“童谣擂”栏目,每月刊登学校童谣文学社推荐的学生优秀童谣作品;在学校的网站里,我们将开设 “童谣视窗”,定期推出班级推荐的优秀童谣作品;学校还办有4开4版印刷精美的《新童谣》报,一学期出版1—2期,出版后向全国各大報刊杂志社荐稿,推出班级和童谣文学社学生的优秀童谣作品;学校还每年评选校园“十大童谣之星”,进行隆重的表彰。

绿色童谣,能给人以良好的思想行为启蒙,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成为启蒙孩子们成长的金钥匙。学生在吟诵中懂得了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他人,相互关心,还要宽以待人,真诚地对待朋友,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培养健康思想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方卫平:《逃逸与守望——论九十年代儿童文学及其他》作家出版社

[3]周晓波:《当代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少年儿童出版社

[4]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和谐校园养成教育
浅谈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浅谈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