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沟通模式用于护理床旁交接班对交接班质量的影响

2020-12-14 04:16方梅李雪莉康梅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2期

方梅 李雪莉 康梅

【摘 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用于疼痛科床旁交接班中对交接班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12月疼痛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交接班模式,2020年1月至6月疼痛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均由本科室的14名护士进行,对两组病情掌握程度、交接班质量、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情掌握程度、交接班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用于疼痛科床旁交接班中可提高护士的交接班质量与病情掌握程度,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SBAR沟通模式;疼痛科;床旁交接班;交接班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2--01

护理交接班对确保患者安全及得到连续性照护有重要作用,良好的交接班沟通对后续护理工作开展有积极影响[1]。由于护士交接班流程及沟通文化较为复杂,容易造成交接班关键信息遗漏、信息不准确等现象,可一定影响护理质量,故开展合理有效的沟通模式十分重要。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为一种标准化沟通模式,其以证据为基础,目的为使信息精准传递,保证患者安全[2]。本研究将SBAR沟通模式用于疼痛科床旁交接班中,旨在观察其对交接班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月至12月疼痛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女分别45例、35例,年龄58~83岁,平均(72.36±3.28)岁。选取2020年1月至6月疼痛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女分别44例、36例,年龄55~84岁,平均(72.31±3.22)岁。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交接班模式,接班护士提前10min至病房阅读报告及醫嘱后,参加晨会集体大交班,了解患者基础情况,然后进行床边交接班。观察组行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具体措施见下:

①交接核查表设计:现状(S):报告患者姓名、床号、想要传达的情况及沟通的问题,背景(B):表示患者主诉、目前病情、检查结果、诊断、病史、治疗情况;评估(A):患者异常反应、报告值、心理状态、对问题的评估、观察要点等,建议(R)表示后续护理方向、已采取的措施、对问题的处理建议等。依照SBAR沟通模式,交接核查表内容包括患者生命体征记录、交班前准备、药物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饮食情况等,另对特殊治疗进行备忘。交接核查表开展打“√”进行,不用逐条填写,交接患者时指导护理并确保完整交接。由于科室慢性疼痛患者居多,大部分存在心理问题,护士应加强患者去向的追踪,了解夜间其在位情况,交班内容应增加患者夜间留院具体人员。

②SBAR沟通模式培训:根据疼痛科实际情况,护士长制定培训详细步骤,并对护士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SBAR概念、意义、优势、交接核查表应用方法等,可通过案例分析、集体授课、模拟训练等方式进行培训。

1.3 观察指标

科室自制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包括对病情掌握情况、交接班质量,各项分数0~10分,分数越高提示交接评价越好。于出院前向患者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总分100分,>85分为满意,计算两组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20.0,()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 %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情掌握程度、交接班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士病情掌握程度、交接班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50%(78/80),明显较对照组87.50%(70/80)高(χ2=5.766,P=0.016)。

3 讨论

传统床边交接班缺乏固定流程,在日常交接班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如事项遗漏、沟通不到位、忽视安全隐患等,可一定程度影响患者安全及科室护理质量。SBAR沟通模式为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化、结构化沟通模式,可确保医务人员提供精准、及时的信息,确保医务人员间信息可信息传递,可避免不必要的混乱情况发生,利于提升医务人员工作效率[3]。根据SBAR沟通模式事实标准化的床边交接班,利于患者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并应用评判性思维整合、分析交班内容,利于接班护士获取更精准的信息。

SBAR沟通模式要求护士以流程为依据,对交接班内容进行补充,可有效避免重要信息、事项遗漏,使沟通内容清晰明了,可为后续护理工作开展提供有效保障。本次研究中通过设计交接核查表,可使床边交接内容更加规范,护士可全面掌握患者病情,且有侧重点,根据交接核查表开展工作,可克服传统交接工作的随意性,避免交接不清楚、无重点、漏交等,使患者安全得到保障[4]。加强对护士的专业培训,使其了解SBAR的概念、意义、方法等,利于提升其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加标准规范的床边交接工作,利于持续改进交接班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情掌握程度、交接班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SBAR沟通模式可使护士有效掌握患者病情,利于提升床边交接班质量,获取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SBAR沟通模式用于疼痛科床旁交接班中可提高护士的交接班质量与病情掌握程度,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吴函芷.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特别健康,2020,(26):192-193.

马爽,杨伟.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5(24):3031-3032.

林海芳,洪思敏.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0):129-131.

周润梅,张传来,郑秋兰.I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1):80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