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群众观及其现实意义

2020-12-14 04:23李亚妮冯长振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8期
关键词:群众观以人民为中心毛泽东思想

李亚妮 冯长振

摘 要:毛泽东群众观强调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必须重视群众工作方法。毛泽东群众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科学内涵的继承与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做出了独特贡献,为当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发展群众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从实践上讲,毛泽东群众观在指导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党通过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了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完成。

关键词: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群众观;以人民为中心

一、理论来源

(一)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群众”概念一直以“民”的形式存在。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民的思想不断得到丰富,进而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的提出回答和破解了国家发展稳定的根本性问题。历史和实践证明,广大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稳定的最终决定力量,民心决定着一个国家能否继续向前发展。

早在西周时期,“以人为本”理念已得到初步体现。春秋时期,齐国相国管仲首次提出“以人为本”,“仁者爱人”是孔子的至理名言,“仁爱”的最好体现就是主张统治者要关心民众、重视民众。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出“民贵君轻”。之后“民本”思想便被历朝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所推崇。唐太宗李世民多次转引“民贵君轻”这一观点,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国之道。

历史证明,历史上的各个王朝、帝国覆灭、崩溃,都与民心向背有直接关系。若统治者重视民心、关心民生疾苦,能够做到安民、利民,有效缓解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社会就会朝着和平稳定、繁荣富强发展;否则,社会就会逐步动荡、凋敝,直至衰亡。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非常丰富,但历代统治者只是把人民群众当成一个客体,而把自己放在核心和主体位置,忽略人民大众作用。其对民本的关心和重视,也只是震慑于人民群众的巨大爆发力,是为了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地位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和让步。民本思想所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一种对现实政治的反抗和批判,更多的是在维护王权秩序。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

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现实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创立的一大成就。它不仅充分证明了社会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科学回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充分肯定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作用,阐明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1884年,马克思用“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一段话,首次阐述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继而在《神圣家族》一书中,马克思再次强调:“世界的整个历史是一部人类的劳动史,理论斗争要和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紧密联系起来”“人民主权决定国家王权”。

唯物史观既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深刻揭示了其是社会物质财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毛泽东群众观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深度契合中国现实情况,并创造性的对其弘扬发展而形成的。

二、主要内容

(一)群众观点

毛泽东的群众观点主要涵盖四个方面:

(1)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宗旨情怀。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了党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担当。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就提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自1921年成立,党的奋斗目标就确定为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全人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是毛泽东群众观点的核心部分。这一观点,准确回答了党的工作宗旨,坚持将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为党员干部幵展工作提供了方向遵循。

(2)坚守“对人民负责”,履行党的职责使命。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这就要求党要向人民负责,时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思考问题,推动工作。要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统一。毛泽东指出,党员干部的工作成绩,不仅要经得起党的考验,更要禁得起历史和人民的考验。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建设者,既要准确贯彻和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又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做好群众工作,真心服务群众,赢得群众支持。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党员干部应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正确行使权利,忠诚履职,廉洁奉公,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履行对人民负责的忠诚诺言。

(3)坚信“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的动力”,调动人民伟大力量。毛泽东继承并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将其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在现实的、具体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无限智慧和伟大力量。关于群众力量的认识,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得以充分体现,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在革命中的重大作用给予了客观评价。他认为只有广泛发动起人民群众,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高涨热情,让绝大多数的群众积极参与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来,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4)坚定“向人民群众学习”,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毛泽东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主张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向人民群众学习,深入群众,做群众的学生,不耻下问。同时,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一线了解问题,切实解决群众之所急所需。

(二)群众路线

(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能否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关键看能不能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自1921年诞生至今,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向人民群众阐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就是为了解放人民群众,为了人民谋求利益,这也是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和特有优势。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群众看作是国家的主人,而自己则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毛泽东强调要为人民群眾谋利益,就必须相信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依靠人民群众。他反复强调,要充分地依靠群众、完全地相信群众,最广泛地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在一起,那么,任何困难和敌人都能战胜。因此,中国共产党最经常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自觉自愿地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起反抗。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员来自群众,当然要经常回到群众中,去服务群众,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主动了解群众、融入群众,在服务群众的同时,进而调动起广大群众的力量,这既是党的领导和工作方法,也是党的工作路线。

毛泽东曾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员干部要加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善于做好群众工作,汲取群众智慧,要把零散的、无序的群众意见建议,广泛收集,加以梳理、研究,形成集中而系统的好意见。之后,深入人民大众之中,去讲解,去宣传,去落实,然后检验这些意见建议的正确性、可行性。而后,再次广泛征集、梳理、践行,循环往复,加以修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是在人民群众的一次次具体实践中,逐渐发展而来的,它来自人民、造福人民,是经过实践检验和历史考验的。

(三)工作方法

为了深入贯彻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毛泽东提出了五项落实群众观点的基本途径:

(1)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2)从群众意愿和需要出发想问题办事情、自觉克服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3)深入群众中去,开展调查研究;(4)向人民生动的实践学习,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学生;(5)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

这五项工作方法具体体现了三种关系,即党和群众的关系、干部和群众关系及其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三、毛泽东群众观的现实价值

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继承、弘扬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观,并相继取得重要成果。

在群众观点上,邓小平始终强调,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要看人民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高兴、是否答应。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其核心要义也是以人为本。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毛泽东群众观,坚持把毛泽东的群众观点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同时,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时刻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敢于动真碰硬,下真功夫。尤其是实施“精准脱贫”政策,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带领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实现奔小康的梦想。

毛泽东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社会的发展首先表现为社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是物质资料的发展。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深刻变化,意味着要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之努力”。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艰难困苦是不能避免的,要敢于向困难发起挑战,积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化解一次次危险,闯过一道道难关。要想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必须秉承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在了解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认识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调动起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始终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善于将人民群众智慧化作前进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商志民.论党的群众路线[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5月.

[3] 贺雅玲.毛泽东的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10年6月.

[4] 马文涛.毛泽东人民观及当代意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4月.

[5] 沙铁成.毛泽东群众史观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6] 任敏,王东哲.论毛泽东的人民观及其现实意义[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2).

[7] 柴观珍,肖安邦.毛泽东的人民观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探索,2004(4).

[8] 李颖洁.毛泽东人民观与执政为民思想[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4(4).

[9] 任慧英,路金龙.毛泽东群众史观思想探析[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

[10] 丕洋.中國古代民本主义思潮之源流[J].广西社会科学,2006(3).

作者简介:李亚妮(1995- ),女,山东济南人,学历研究生在读,单位河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群众观以人民为中心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领导干部如何锤炼过硬作风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研究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毛泽东群众观及其现实意义探析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挂了帅牛鬼蛇神脚下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