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更好融合

2020-12-14 08:46范丽红
关键词:融合传统素养

范丽红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先辈的智慧和汗水,所以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使其内涵和底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呈现,在新时代背景下有全新的发展面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两者的渗透过程更加顺利,这样才能体现出应有的教学成效,从而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而提供必要的条件。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重要性以及相对应的融合策略等内容。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融合途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7.011

在初中的课程体系中,语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本身是基础性学科,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高度关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同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融合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两者实现更加紧密的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综合素质,进而为其实现全面发展而提供必要的保障。据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和融合途径的内容进行探讨。

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其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十分深厚,包含着特别的丰富的内容,例如诸子百家等相关思想和流派,都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所涉及的形式多种多样,除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外,四书五经、书画、陶瓷、对联、灯谜、酒令、歇后语、戏剧等等一系列相关内容,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对初中生来说,他们也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的重要主体,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所以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载体作用,使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融合和渗透,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对其重要性有足够的重视,确保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实现更紧密的融合,并呈现出应有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

同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有效的渗透和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这样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進一步向着课本外进行延伸和拓展,以此使学生的学习资源进一步丰富,视野有显著的拓宽,使其能够更加有效的接触到更为优秀、多元的知识体系,为其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显著提升而提供必要的条件。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有效地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来,跟随教师的脚步和指引,更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知,在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内涵中深刻的领会到语文教学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比如,通过字谜、酒令等相关形式的引入,作为教学的辅助元素,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通过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更有效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有更大的学习兴趣,这样能够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策略

1.有针对性的明确传统文化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契合点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多种类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确保传统文化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就需要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更为适宜的传统文化类型,然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完善,找到两者融合的契合点,有效引入到课堂中实现拓展和延伸。这样才能呈现出良好的融合效果,让学生更加积极有效的接受和认可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并且形成更为丰富的认知和深刻的体验。比如,在《春》这篇课文中,朱自清对于春天的美景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表达了对春天的无限喜爱之情。从传统文化的层面来看,春节代表着春天的开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与春天和春节相对应的传统节日引入进来,让学生更有兴趣了解相关内容,以此使传统文化能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融入进来,使学生通过现在春节和过去春节的对比,形成对传统春节习俗的认知,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引出课文的教学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使学生有共鸣,体现应有的教学效果。

2.利用多种形式灵活有效的应用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不能只是被动的局限性的展示,要通过多种方式灵活有效的融合传统文化和语文课堂教学,其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和改进。例如,在对陶渊明《饮酒》(其五)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创设酒令活动,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选取其中的一个小组长作为令官,然后让小组的所有成员结合具体的要求来说出相对应的诗词或者联语等。通过这种丰富多彩且具有趣味性的形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的激发和调动,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相关常识和知识有更加深刻直观的了解,然后切实激发其自主探究精神,到课下也可以进行相对应的收集整理,并更深层次的学习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而使自我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可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针对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究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更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小组来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讨论,从而在探讨和评价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进而为自我的文化素养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在教学《春酒》课文的过程中,可以补充跟春节相关的习俗。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在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中有很多的习俗,其中,写春联就是特别典型的代表。春联是一种以春节作为主题的对联,在课堂上让学生针对春联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着重探讨春联的核心特征和情感表现等等,让学生对于春联背后的知识和底蕴有更深入的了解,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写春联的形式,进一步体现和训练自我的写作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4.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出更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传统文化能够更有效地融入,教师要采用更切实可行的手段和方式,创设出相对应的传统文化融入氛围。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古文故事等等,教师可以创设出相对应的故事情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于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以及传统文化魅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然后让学生通过古文朗读的形式,充满气势的表达出古文中的相关内容。这样能够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通过朗读和讨论的形式,对于古文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魅力进行深入的领会,感悟其文化精髓。同时也可以创设出风景情境,例如,在《苏州园林》这一课的讲解过程中,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针对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置身到这样的古典园林中来,充分感受到苏州园林的无穷魅力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精髓,如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在每一个细节之中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和内涵。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针对实际的苏州园林情景进行充分的展示,有更为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充分感受到苏州园林浓浓的优秀传统文化韵味,能够更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进而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

总之,针对初中学生来说,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没有充分的确立,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为其提供必要的思想指导和指引,使其具备应有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并且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主体,同时进一步充分提升其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严华银《论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融合》,《中学语文教学》 2017年第6期。

[2] 马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路径探索》,《考试周刊》 2018年第16期。

[3] 蒋衍华、郑汉华《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华少年》2018年第14期。

猜你喜欢
融合传统素养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刚柔并济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破次元
融椅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