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苹果供给侧问题在2019年的暴露及应对设想

2020-12-15 01:02
果树资源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客商果农售价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山西 太谷 030815)

自从外国传教士1872年将苹果引入中国烟台以来,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目前我国苹果种植面积突破30万hm2,成为世界苹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我国北方有相当的农户是苹果生产的受益者,通过种植苹果实现了脱贫致富的小康梦,过上了好日子。但我国苹果产业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在供给侧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引起我们重视。2019年在苹果采收季交易时,诸多问题集中暴露,给我国苹果生产敲响了警钟,研究供给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针对性生产,才能保障中国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1 中国苹果供给侧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产能过剩现象凸显,卖难现象突出

2019年是中国苹果近年来卖得最艰难的一年,表现售价低,红富士苹果70#起步价最低每1 kg不足3.00元,不及2018年最低的一半,出现断崖式下跌,售价创近年新低;而且果区客商少,走货慢,到11月上旬仍有大量苹果堆积在田间地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我国苹果发展规模失控,种植规模过大,生产能力已远远的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所致。

1.2 随着苹果购销方式的转变,质量下滑明显

由于产能过剩,客商采购苹果时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苹果购销过程中的主动权在客商,规则由客商制定。长期以来,我国苹果购销中按国家标准进行分级分价销售,这相对是公平的,近年来客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普遍采用在产地70#起步铲货和果库中数箱的方法,导致精品果、优质果售价再难维持。这极大的打击了优质、精品果生产者的积极性,导致生产优质、精品果的果农觉得不划算,果园投资减少,管理松懈,很多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生产中向低处看齐,这必然会导致中国苹果整体质量下滑,这是中国苹果生产的悲哀之处。

1.3 果农在苹果购销过程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弱化

果农在苹果购销中处于销方,一般当货源少,产不足需的情况下,销方才有硬气的话语权,而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产大于求,果农都想急于变现,怕苹果卖不出去,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底气。2019年果农在苹果销售时这弱势群体特性进一步凸显,在静宁产区,果价由购销初期的最低价每kg7.00元左右,直降到后期最低价每kg不足3.00元,果农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顺势而为。

1.4 苹果流通环节增多,果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2019年苹果收购价是近年来最低的,很亲民,可是在销售的终端消费者反馈苹果售价高,居民买不起,这是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流通环节增多是果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先农民产的苹果,拉到城镇路边巷口,随处可卖,中间环节少,售价较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果品批发市场的规范和准入制的实施,农民再不能随意进城卖苹果了,所产的苹果要卖给苹果商贩,由苹果商贩贩运到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批发市场批发到水果超市或城镇水果小摊贩,再售出,这无形中增加了许多中间环节。每个环节的经营者要获利,这样层层加码,最后苹果到消费者手中时,售价比收购价往往要翻数倍,甚至10倍以上。

1.5 2019年苹果售价的高开低走,说明中国苹果的种植结构仍不适应市场需求

2019年苹果购销中,在刚开始早熟苹果采收期,趁2018年度高价之余威,售价是蛮理想的,到中熟品种红将军开始销售时,售价开始下滑,以后节节下降。售价逐步走低,苹果售价的变化是供给量的直接体现,量少价高,量多价低是市场的必然规律。2019年苹果售价高开低走充分说明我国苹果品种组成是有缺陷的,这与我国苹果栽培中早熟品种严重不足、中熟品种不足、晚熟品种过剩的实际是相符的,我国苹果种植品种与市场需求是不相符的。

1.6 购销双方博弈花样翻新

苹果销售是购销双方博弈的具体体现,购方千方百计的想用最低的价格购最好的苹果,以获得最高利润,销方会想方设法的卖高价,多卖果。在双方博弈中,购方多是有序进行的,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无论是采购方式、收购价格的制定,收购标准的规范都是相对统一的。2019年采收季全国大部分地方红富士采用70#起步统货收购的方式,收购价格在1.1~1.15元/kg,而作为销方的果农则呈现一盘散沙状态,销售苹果时处于杂乱无章被动挨宰状态,在果少价高时惜售心态严重,在滞销低价时怕苹果卖不出去,急于抛售,而这一心态极易被客商利用, 2019年客商为了压低苹果售价,在果区制造霉心病严重发生的谣言,故意制造紧张恐慌气氛,导致果区许多优质苹果被低价收购。

2 中国苹果供给侧问题的应对

客观的看,中国苹果产业供给侧问题多多,正面直对,积极应对,是目前苹果产业当务之急,根据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的实际,在供给侧方面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2.1 去产能

从近40年中国苹果的发展历程来看,每10年是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内,苹果的种植规模会由小变大,产量由少增多,再到过剩,过剩之后,低效果园被挖除,达到新的产销平衡,苹果销价再起,又有人跟风种植,生产规模再扩大,产量再过剩,低效果园再挖除,这样周而复始。多年的市场磨合表明,我国苹果适宜的种植规模为20万hm2左右,在此规模下,我国所产的苹果都可很好的卖出去,而且售价较高。自1980年后,我国苹果生产已反复多次的进行了种植规模的调整,当种植规模调整到20万hm2左右时,我国苹果的种植效益就会提高。以往由于种植布局不合理,导致非适生区所种植的苹果效益低下,会自动出局,去产能进程较快,一般2~3年即可见效,4~5年果价就可回升。而本次调整主要在优生区内进行,调整的重点对象是老化果园,优生区由于生产效益较好,果树的挖除是缓慢的,因而去产能是当务之急,果农朋友应认真评估自己的果园,对年收入低于3 000元的果园要积极进行挖除更新,以提高经营效益。

2.2 调结构

总体上我国水果的种植均呈现面积过大的趋势,苹果也不例外,我国年产苹果4 800万t至5 000万t,已远远的超出了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和人民的消费水平,因而压缩苹果种植规模很有必要。通过逐步调整,将苹果的种植规模压减至20万~23.3万hm2,这切合中国的消费实际。另外,在苹果发展时应坚持适量规模发展早、中熟品种,严控晚熟品种发展规模,逐步将早、中、晚熟品种的种植比例调至1∶3∶6,逐步改善红富士苹果一种独大的种植格局。再要着眼长远,适度发展加工品种,目前我国苹果主要以鲜食品种为主,加工品种严重不足,这与我国为世界苹果生产第一大国的实际很不相符。从世界各地苹果发展的经验看,苹果加工是苹果发展进入高层次阶段必走之路,高档苹果加工品一定要有配套的品种作保障,生产效益才有保障。就最简单的果汁而言,我国果汁在国际上的售价不及发达国家的1/3,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果汁加工的专用品种,因而适度发展加工品种,是化解中国苹果产能过剩,卖难现象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一般加工品种和鲜食品种的比例以3∶7为宜,按此比例,我国加工品种的发展空间仍有6.7万~8万hm2,如能将鲜食苹果过剩部分转化为加工品种,则可完全化解中国苹果产能过剩之危机。

2.3 补短板

总体上中国苹果整体质量与国际先进生产国之间仍有差距,由于受栽培区域、务作水平、投资能力等限制,中国苹果质量千差万别,差异较大,表现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这直接从苹果的售价可说明问题,如甘肃静宁,由于地域特殊,群众务作精细,投资高,每667 m2投资在4 000~6 000元,多年来静宁苹果品质优良,果价独霸国内市场,已连续22年保持国内苹果出园售价最高记录,2018年最高出园售价达到14.60元/kg,2019年虽然果价低迷,最高出园价仍达12.80元/kg,因而提高整体质量是中国苹果生产中应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生产中应通过综合措施的应用,保证果品质量,以提高中国苹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加出口量,实现中国苹果销售的国际化,这是化解中国苹果产能过剩应长期坚持的努力方向。

2.4 正心态

在苹果产供销全产业链上,生产者、经销商、消费者是不可或缺的3个环节。苹果作为消费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量会逐渐增加,消费者均想吃到既便宜又好吃的苹果,生产者种植苹果在现阶段是重要的谋生手段,家中的一切开销全指望苹果,种一个好的苹果,需流好多汗,吃很多苦,象经管孩子一样怕碰怕压怕挤,从坐果到成熟采收装入果箱,要过10多道工序,其艰难只有种过苹果的人能够体会,果农辛苦一年,总想多卖几分钱,人之常情;客商起早贪黑,风餐露宿,投入巨大资金,担惊受怕,贩运苹果想获取一定利润也在情理之中,大家都应有包容心,少争利,多合作,实现共赢。果农适当让利,让客商有利可图,客商则到果区跑得次数多了,果区的苹果就销得快了;客商适当让利,可提振果农务果的信心,务出好果子,有好果子才能卖上好价钱,客商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苹果价格便宜了,可刺激消费,吸引更多的人消费苹果,多中取利,商人才有丰厚的回报。因而从长远看,只要消费者、生产者、经销商都将心态放正了,帮人等于帮自己,不过由于利益关系,这方面是最难的,要正确引导,慢慢培养。

2.5 减环节

减少苹果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是苹果供给侧急需改进的,近年来电子商务在苹果销售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中心,采用线上采购的苹果,既便宜又有质量保障。据静宁调查,快递销售已成为静宁苹果销售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销量逐年攀升,2019年销量是2018年的3倍多,以后随着这一措施的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苹果通过线上销售。

2.6降成本

从长远看,苹果生产最终要实行机械化管理,实行以机代人,这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最有效途径,今后苹果产业的发展应顺应这种发展趋势。

而目前我国农村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现状,极大的限制了机械化的实施,今后果业发展的方向是向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农民集中。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的经营体将成为果园生产的主要方式,有条件的果区、有能力的果农应先行一步,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做产业转型的先锋,以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果园要适应机械作业的特点。在这方面,近年来,我国各果区进行了不同类型的试验,其中较成功的为宽行窄株栽培模式,应继续完善,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机械化生产方式,应对日益增加的生产成本,提高苹果生产效益。

猜你喜欢
客商果农售价
售价34.9万元起售,极氪001 ME版发布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售价23.97万起,国产凯迪拉克CT4上市
展氏菜行
Nokia7:重新开始
这一瓶
李邕题三字半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