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育高素质农民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20-12-15 07:45李朋玉
新农民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素质培育农民

李朋玉

(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汉沽分校,天津市 300480)

乡村振兴,人才是根本,基于这一理论,基层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充分发挥农民主力军作用,利用教育培训、技术指导、领导示范,培养新时代文化素养高、技术水平高、思想意识超前、创新能力卓越的新型农民,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景。

1 培育高素质农民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现实意义

农民是农村与农业的主人翁,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振兴需要农民的引领和带动才能发挥实效,突显成果。过去,农民靠天吃饭的等靠要思想严重,加之文化素养低,在面对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时,往往表现出迟疑态度,固步自封,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即思想上不转变,技术上不创新、态度上不积极,农村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

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下,绝大多数农民意识到了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纷纷通过借鉴和学习,掌握了更多的农业生产技术,农民的创新创业动力十足,为农村兴旺,农业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高素质农民摒弃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态度,以科技兴农、文化兴农、产业兴农为主导,一大批具有先进典型代表的农民脱颖而出,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带头人,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有效路径

2.1 拓宽教育渠道,加大师资力量

文化教育始终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要素,虽然国家贯彻落实了九年义务教育政策,但是,由于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基础教育设施落后、教育生源数量较少,导致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甚至一些老一辈农民只有小学文化。面对这种情况,各地农村应当把文化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针对现有农村青壮年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主体,要有效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农民教育培训大合力,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深入到基层农村,开展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和农业经理人、现代创业创新青年培养等各类新型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技术、农业生产经营、创业创新能力及文明素养等多方面培育,多措并举,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高素质农民,为乡村振兴发挥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2.2 传授实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

农业种植与养殖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也融入了科技元素,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因此,农业培训和技术推广部门应当以传授实用技术为契合点,通过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利用集中讲座、远程培训、一对一指导等方式,使农民能够及时接受新型农业技术,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另外,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目前,农村经济产业链条不仅仅以农作物种植以及畜牧业养殖为主,同时也衍生出诸多第二第三产业,比如玉米深加工行业、食用油加工行业、绿色食品加工行业等,这些新型产业的崛起,为农村经济建设添加了新的亮点,在这种利好形势下,广大农民应及时转变观念,由传统型农民逐步向现代农民转变,汲取更多的农村经济发展经验。

2.3 加大保障力度,激发农民热情

培育高素质农民首先应当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比如在农业新技术推广过程中,部分农民始终保持观望态度,生怕投入资金后,会给自身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党员干部应当结合国家的惠民惠农政策,使农民能够及时了解政策内容,这样才能快速接纳各种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方针正在基层农村得到贯彻与落实,因此,广大农民应当抓住这一黄金发展机遇,结合农村、农业的先天资源,利用掌握的先进科学技术,来推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建立与发展速度,当地政府也应当进一步加大资金帮扶投入力度,对一些典型的农民创业代表,给予大力扶持,并与当地的金融机构达成共识,给农民贷款开设绿色通道,这样一来,能够有效调动农民的创业积极性,构建一个集农业生产与新型产业结构并存的新型农村经济体[2]。

3 结语

乡村振兴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建设方面,还涉及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多项内容,而农民作为实施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乡村振兴发展进程,因此,广大农民需要不断用文化知识武装头脑,用科技知识指导生产实践,用拼搏进取精神开创农村发展新格局,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含金量更高,建设成效更显著。

猜你喜欢
高素质培育农民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耕牛和农民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