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和骨代谢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0-12-15 10:09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标志物

赵 敏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多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密度(BMD)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标准,虽然其具有精确度高的优势,但BMD检测无法较好地反映人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过程,无法监测骨密度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程度,容易延误最佳的诊疗时机[1]。目前发现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是衡量机体维生素D状态的金标准;骨代谢指标是反应骨代谢的标志物,能够反映患者骨代谢的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临床上逐渐关注25-(OH)D3、骨代谢指标水平等生化指标的研究,也被更多地应用于骨质疏松的筛查和诊疗中,但对于25-(OH)D3与骨代谢指标水平与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还相对较少[3]。因此,本研究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25-(OH)D3与骨代谢指标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61.35±10.87)岁,范围61~70岁;女性绝经时间(16.45±4.24)年,范围11~20年。纳入标准:(1)年龄60~70岁;(2)符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分会推荐的WHO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4];(3)近6个月内未接受过相关骨质疏松症治疗、未服用影响骨代谢类药物;(4)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继发性骨质疏松症;(2)有心脏、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的;(3)有甲状腺类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或其他影响骨代谢疾病的;(4)近6个月内发生过骨折的;(5)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本项研究的。

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无骨质疏松症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0.28±9.27)岁,范围60~69岁;女性绝经时间(15.79±3.98)年,范围10~19年。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项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并接受其全程监督。

1.2 方法 BMD检测,受检者取仰卧位,垫高下肢,由2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的DiscoveryA双能骨密度仪X线吸收法,选取腰椎L2~4正位进行检测。

25-(OH)D3和骨代谢指标检测,要求所有受检者均禁食10 h以上,并于此次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以5 000 r/min离心(r=5 cm)5 min分离血清后,放置在-20 ℃超低温环境中备检。25-(OH)D3和骨代谢指标总骨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1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系列(β-CTX)、骨钙素N段中分子片段(N-MID)水平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器采用罗氏公司的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试剂盒采购于罗氏公司,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20.0软件工具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应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进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MD、25-(OH)D3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比较 观察组腰椎BM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BMD、25-(OH)D3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比较(x±s)

2.2 BMD与25-(OH)D3、骨代谢标志物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观察组腰椎BMD同25-(OH)D3呈正相关,与骨代谢标志物Total-P1NP、β-CTX、N-MID呈负相关(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BMD与25-(OH)D3、骨代谢标志物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大量临床数据显示,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继糖尿病、老年痴呆症之后的第3位的老年疾病,严重困扰着老年人的健康生活[5]。骨质疏松症表现为全身性的骨骼代谢类疾病,骨密度在患者骨量流失打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发生变化,双能X现吸收测定法(DXA)测量敏感性较差,无法反应骨代谢的动态变化过程[6]。大量临床研究显示,25-(OH)D3在人体钙吸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骨质疏松的筛查以及诊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7]。骨代谢标志物,能够弥补骨密度评估的不足,能够动态、持续性检测人体估量变化的过程。因此,对骨质疏松症患者25-(OH)D3、骨代谢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诊疗以及预后都有着重要意义。

大量临床数据显示,维生素D对人体钙磷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够加速骨形成,而充足的维生素D是维持人体骨骼健康的基础,与人体骨代谢有着密切关系[8]。25-(OH)D3是临床上公认的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估人体维生素D状况的指标。临床研究发现,当25-(OH)D3水平降低时,会导致人体血钙浓度发生变化,从而诱发骨转换失衡,骨微结构遭受破坏[9]。相关研究显示,25-(OH)D3水平同骨密度表现为正相关,骨质疏松患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10]。

正常机体骨代谢处于一种形成和吸收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骨代谢标志物有骨吸收标志物以及骨形成标志物两部分构成,骨代谢指标水平检测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骨形成以及骨吸收的速率,从而实现对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和诊疗。Total-P1NP是骨形成的重要标志物,能够客观反映成骨细胞状态,当成骨细胞活性上升时,Total-P1NP检测值会随之升高,能够发挥较好的骨代谢检测作用[11]。β-CTX是骨吸收的重要标志物,反应破骨细胞的状态,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增强,破骨细胞活性增上升,β-CTX检测值会随之升高[12]。N-MID结构相对稳定,对于成骨细胞的生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较好地反应成骨细胞的活动状态以及骨更新率,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动态失衡,N-MID水平上升[13]。骨代谢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时效性,安全无创,是老年骨质疏松症筛查、诊疗的重要参考指标[14]。

在本项研究中,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BM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老年人,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老年人,骨代谢标志物Total-P1NP、β-CTX、N-MI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人,与相关研究结论相一致。通过相关性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BMD同25-(OH)D3水平呈正相关,与骨代谢标志物Total-P1NP、β-CTX、N-MID水平呈负相关,与相关研究结论相一致[15]。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动态平衡被打破,骨质量下降,25-(OH)D3及骨代谢标志物Total-P1NP、β-CTX、N-MID水平水平出现异常。由此可见,25-(OH)D3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检测与骨密度的检测结果保持一致,且能够反映骨密度短期内的变化程度,对于早期骨质疏松症的检测、预防以及治疗有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25-(OH)D3、骨代谢指标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对于骨质疏松症有较高的检测价值,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下降,25-(OH)D3水平降低,骨代谢标志物Total-P1NP、β-CTX、N-MID水平升高,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以及诊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标志物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分析蒙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