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

2020-12-15 06:53易帆梅亚玲李霞
商情 2020年47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四川省

易帆 梅亚玲 李霞

【摘要】低碳经济在近几十年来受到全世界各国的学者以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它是目前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低碳经济的相关理念和政策性理论入手,阐述了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并通过阅读大量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以及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结合四川省现行的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实现“十三五”期间的重要目标提出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四川省;发展模式;政策

一、绪论

人类在享受工业革命带来的高速发展和生活便利时,工业的迅速发展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报告强调:“自2000年以来,全球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了20%,這个排放量远远超出了2020年所应达到的排放水平”。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开始出现并逐渐被认可并付诸实践。本文研究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苏州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晋江的集群模式以及东莞的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以此研究各种低碳经济模式对我国低碳经济选择的启示。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了低碳经济( Low Carbon Economy )的概念:“低碳经济是实现高效的经济产出同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以促使人们提高生活水平和优化生活质量。同时创新、发展和推广先进的技术,提供更多的商业发展空间。

二、国内文献综述

由于“低碳经济”理念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国内的学者对于低碳经济的研究大部分是于2006年左右开始的。潘家华等(2010)通过分析不同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给出的定义,最终认为低碳经济是以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为目的,在碳排放的约束条件下实现经济与人文发展。吴丹(2015)指出要扩大核电等新能源的使用范围,降低煤炭的依赖程度;大力支持林业扶植;在政府的引导下实施节能改造工程,进行制度、体系的创新;树立环保意识,提倡绿色消费等来发展低碳经济。孙威等(2016)结合2010投入产出表,以充分就业和环境保护为目标建立模型,指出中部地区应逐渐减少种植业占的比重,着重发展优质特色农业;抑制钢铁冶炼等高能耗产业的发展,维持采矿业已有的规模,提高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产业的比重,大力培育旅游及教育等新兴服务业。

三、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一)温州模式——民营经济。温州模式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范本。温州这个地方生产的服装、鞋等在全国各地的市场上都占有大量的份额,而且其他一些制造产业在全国范围内也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模式激活了在民间的、遍布全国的大规模市场,并产生一种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流通的发展形式。温州的支柱产业主要是轻型加工业,在发展低碳经济时自身有很大的优势,由于产业“轻”,所以产业在向低碳方向转型和升级时较容易也更快。温州模式虽然对四川省来说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想要完全发展这种模式是有很多的阻碍。因为产品的制造技术、原材料和销售渠道难以在短期内发展成熟,四川省也不能迅速的创造自主的品牌,同时这种模式的发展要依靠外来资本的投入,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但四川省在这些方面仍有待提高。

(二)苏州模式——政府主导型经济。苏州模式与早年日本和韩国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相似,但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特色。外资则是苏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还建立了以苏州新加坡开发园区为示范的一系列园区经济,随着多年的发展,苏州的工业也迅速发展壮大。苏州近年来一直是苏南集体经济的典型代表,其发展过程中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缺乏民营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并且苏州第三产业的发展远滞后于其工业化的发展程度。这种模式长期运行对生态环境的牺牲很大,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而四川省目前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迅速扩大第三产业的规模和经济效益,如服务业、旅游业等,所以这种模式并不可取。

(三)晋江模式——集群模式

晋江模式是以发展产业集群的方式来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一个集群中的核心企业就比如一颗种子,只要生根发芽就能让周围郁郁葱葱。在晋江,这些集群聚集了成千上万多家企业,创造出极高的年产值,使晋江的这种发展模式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东部地区都作为借鉴的对象,这种模式主要靠市场调节,发展外向型经济,并以股份合作制为主。晋江模式是从传统产业和联户集资创业开始发展的,并以轻型加工产业集群为主,所以只要经过有效的改造和控制就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基本不会阻碍低碳经济的发展。四川省可借鉴晋江模式的经验,促进具有鲜明特点的四川区域特色产业的建设,提高省内经济发展水平。但这种产业集群的建立并要形成品牌效应需要经过长期的规划和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采取这种模式时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来维持其发展。

(四)东莞模式——以加工制造业为主

东莞在近二十年来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加工制造业中心”,其对外贸易总量在全国地市级中居首位,是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东莞毗邻港、澳、深等地区,有众多的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东莞提供土地、厂房,由中国内地的四川、湖南等省份提供廉价劳动力,由外商提供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等。东莞的加工制造环节处于国际垂直分工的下游和尾端,其产品附加值难以增加,所能得到的利润份额也很少,同时其土地后备资源也有限,不足以支持长期经济发展的消耗。在各种条件限制下,东莞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下降,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控制,这是由于东莞及时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东莞早先提出了“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的概念,这种生态园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东莞的区域性工业污染问题,同时也是东莞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科学性支撑,并成为了珠三角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标志性建设,确定了未来珠三角的发展方向。这种模式转变过程中有关产业结构的调整经验,生态园的建设经验是值得四川省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徐承红.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之路[J].管理世界.2010

[2]王予波.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2018(3)

[3]钟帼瑛.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08):361-362

[4]徐燕,姚奇英.低碳经济下我国出口企业的转型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12(03)

课题项目:本文是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四川省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20181367102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四川省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1号)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