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构建与实施

2020-12-15 06:53王栋
商情 2020年47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三全育人

王栋

【摘要】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三全育人” 理念下构建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新模式,本文将结合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特点,系统说明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资助育人目标,更好地完善高校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资助育人;三全育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当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的数量和质量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迈进了大学,这部分学生中有的录取分数低,有的家庭经济困难,有的思想波动大……在实际的资助工作中,我们如何面对这些现实的问题,成为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管理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全员育人,全面覆盖,加强资助育人政策设计

1.政策先行,为资助育人提供制度保障。开展资助育人工作,首先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保证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意见》(鲁教财字〔2017〕5号)等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办法》,制度先行,为资助育人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加强制度的建设,使操作流程得以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并确保资金到位、资助对象精确,达到精准扶贫,精准助学的效果。

2. 转变观念,提升资助工作的效果。首先,高校资助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不细致,特别是在认定环节,大一新生刚入学,军训一结束就要马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时间短,任务重,许多班主任辅导员与班级学生未建立起有效地联系,情感不牢,对学生缺乏必要的了解,使得当年认定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不公的现象。其次,资助工作理念存在功利化,资助育人理念与时代脱节。资助工作人员面对大量且繁多的任务时,往往将工作停留在简单的管理学生这个层面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服务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3.拓展助学渠道,吸引社会力量助学,为资助育人提供资金保障。高职院校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在与地方企业常来往中,产学研结合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地方企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机遇,企业依托学校兴企,学校依托企业兴校,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企业奖学金、助学金等多种形式,我校在市慈善总工会的帮助下,成立了“威之爱”助学金, 以我系为例,服装专业对应的企业每年都会为参加大赛获奖的学生提供资金帮助,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支持。

二.全过程育人,精准资助,使资助育人效果最优化。

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为资助育人提供安全保障。为全面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在学院党委领导下,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监督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学生工作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审核和管理全院的认定工作。各系部由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担任组长,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辅导员、教师代表等担任成员,负责本系认定的具体组织和审核工作;各班级成立学生民主班级评议小组,组长为班主任,民主评议小组成员由本班不少于班级人数 10% 的学生担任。建立学校、系部、班级三级管理体系,明确分工,为资助育人提供安全保障。

2.全程跟踪,确保资助育人发放精准到位。学院在下发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会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一起下发,学生会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进行申报,在这期间可能会出现,有些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也会上报,这种情况的出现会使资助认定工作比较繁多,会出现认定不公的现象。当确定资助对象后,如何考察他们,如何进行动态育人,针对这些问题,学院成立了“学校、系部、班级”三级管理体系,通过资助文化月,感恩教育,召开座谈会,走訪宿舍等形式,及时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针对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杜绝出现高档消费,严格把关,消除资助死角。

3.助学业更助心理,妥善处理心理压力。大部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着心理负担,自尊和自卑两极分化,性格内向,情感敏感,缺乏自信,为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学院资助管理中心联合心理健康中心专门制定了《贫困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制度,系部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待日制度,定期召开座谈会,资助文化月,心理健康活动日,班级里有专门的心理委员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开展有助于我们第一时间了解到他们的思想情况,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感恩心,平常心,上进心,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基础。

三.全方位育人,促进资助学生成长成才

资助育人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其是一个整体的育人过程,全方位的育人过程,在全方位育人环节做好以下三点尤为重要。

1.实践锻炼,扶贫先立志。劳动实践可以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找回自信,使他们在实践过程感受到快乐,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了解社会,学会感恩与奉献,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校内我们设有勤工助学岗位。

2. 完善学生工作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开展全程育人。完善的学生工作信息系统是开展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资助工作信息量大而繁多,并且时间长,从新生入学我们就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数据库,并且与省厅系统相关联,为精准资助,公开透明打下良好基础,利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动态管理。每年信息的维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奖助学金的评选与发放都依赖于系统的准确性。 这不仅大大地提高了资助工作的效率,也确保了数据信息的及时准确。

3.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收到资助的同时,在感恩国家和社会的同时,也会慢慢有奉献的意识,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感恩意识和奉献意识应在高校教育中体现,应该学会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的思想意识。作为资助工作人员,我们不仅要在资助管理中将国家的政策传递给学生,更应该将感恩意识,奉献意识教给他们,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总之,高职院校在资助育人工作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只有切实做到“全员参与资助育人、全过程精准育人、全方位立体育人”的三全资助,才能提高我们资助育人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应奏飞.基于“三全育人”的高职资助育人模式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5(47):314-316.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三全育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