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疗休养工作创新模式思考

2020-12-15 06:53黄澍玥应美佳单徐紫薇
商情 2020年47期
关键词:教职工路线旅游业

黄澍玥 应美佳 单徐紫薇

【摘要】高校疗休养作为职工福利工作的一部分,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时代与教职工需求进行创新与改革。本文旨在通过近年疗休养工作的实践以及目前新时代下旅游业及消费形式的新变化,以人事管理部门的新角度,分析教职工疗休养新需求,对高校疗休养事业提出一些新的创新与思考。

【关键词】疗休养;高校

一、疗休养现状

(一)疗休养背景与上海现有政策

我国职工疗休养制度由来已久,建国初期的疗休养主要以工会接受政府委托根据《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举办职工疗(休)养等集体劳动保险事业(赵士仁,1996),当时实行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后市场与社会的需求,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先后发出《关于职工疗(休))养事业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職工疗(休)) 养事业深化改革几个问题的决定》和《关于职工疗(休)养事业面向市场深化改革的决定》逐步改变管理体制及指导思想,由公益福利型转变为经营福利型,开始面向市场开放,不断发挥自我优势,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满足职工不同层次的疗休养需求。

上海市在2017年9月又对疗休养事业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管理主体单位由工会变为各单位人事部门。同时对经费、疗休养地点、对象也做了相应限制:人均疗休养的费用不超过 6000元;每次疗休养安排在一个居住地点;工作满 5年以上的工作人员,可分期、分批安排疗休养;不允许携带家属及其他人员。

上海市针对疗休养政策修改后对学校疗休养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挑战。但目前现有关于疗休养事业的理论研究仍多集中于各地疗休养院的改革,2000年时项晓春(2000)先生在分析当前职工疗休养事业的现状与对策时就侧重于改革各地疗休养院的管理制度, 促进引资及各方面合作和针对市场进行服务及营销改革。一直到近五年内李庆堂(2017,2019)先生、焦开河(2017)先生在谈及疗休养事业时仍然聚焦疗休养院的制度创新,服务管理以及人才培训上,尽管创新的内容及理念不断丰富,但仍局限于有限的场所设施内部。事实上,从上海市的政策及实施情况来看,疗休养事业早已走出疗休养院的围栏,与我国风景秀美的山川、丰富的文化体验相结合,但同时又与大众旅游有所不同,急需进一步的研究,以保障疗休养事业的独特性与长久的活力。另外,以往的疗休养活动多以工会为主要负责体,因此对于疗休养事业的研究也多从工会的视角出发,因此,本文旨在通过了解自2017年后S校开展疗休养的反馈情况,以人事管理部门的新角度,分析教职工疗休养新需求,对高校疗休养事业提出一些新的创新与思考。

(二)S校疗休养现状

2017年9月上海市调整疗休养政策后,学校于2018年启动新一轮疗休养工作,成立疗休养工作小组,并由学校人力资源处书面对工会进行事项授权开展工作,至今共在2018年暑假及2019年暑假组织两轮疗休养工作,从参加人数和反馈情况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

参加人员较调整前锐减。2017年为政策调整前的最后一年,参与疗休养的教职工人数达987人,但在新政策施行后,人数锐减近一半,2018年参与疗休养的教职工人数为492人,2019年为405人。根据反馈情况,主要与疗休养不允许携带家属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教职工疗休养集中于暑假,独自出游对有未成年的子女的教职工而言较为困难。

远途路线的交通及住宿是痛点。2018年疗休养共选择8条疗休养路线,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北、西北及西南地区,包括敦煌、漠河、呼伦贝尔等暑期热门路线。反馈意见显示,由于受经费及住宿定点规定,不少路线路程较为曲折,反而造成了教职工体力上的消耗。2019年在路线的选择上有所考虑,舍去了一些较远的路线,但交通不便及住宿的限制仍然是教职工意见反馈的集中问题。

对文化及学校特色路线需求明显。2019年学校特别开发了对口扶贫县云南洱源线作为学校特色疗休养路线,引起教职工的巨大兴趣与热情。但在问卷反馈及教职工领队交流中都建议希望增加当地文化特色参观,反映出教职工们深入了解当地情况的热切需求。同时,在2019年的其他路线中,也有教职工反映行程安排较为松散、重复,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二、旅游业的新趋势

正如上文所述,目前的疗休养工作已与各大旅行社密不可分,而2020年的旅游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受到了巨大冲击,杨劲松(2020)先生在今年6月发表的文章中引用的数据显示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0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将分别负增长15.5%和20.6% ,全年减少收入1.18万亿元。虽然在五一长假期间,国内旅游业有所恢复,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 1.15 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约53.5%。但短期内负面影响仍然非常显著,同时,此次冲击已经引起旅游的消费模式和目的地选择的革新。

在线消费的云旅游以及精神文化消费快速发展。相较于传统旅游消费,不受空间限制的精神文化消费显然有着先天优势,不减反增,比如喜马拉雅、哔哩哔哩的一季度营收增长分别达 32% 、118%。与此同时,防控政策不仅提高了原有互联网人群的在线时长,也或多或少让一批原本不常使用互联网软件的人群,例如改线下购物为线上购物的老年人群纳入到互联网活跃群体中。虽然线下旅游业恢复尚需时日,但此次对传统旅游业的冲击也加速了线上云旅游的发展,并且毫无疑问在线下旅游开放后将进一步影响传统旅游业甚至起到带动作用(杨劲松,2020)。5月19日是第10个“中国旅游日”,全国各地开启“云游”模式,通过新媒体等各种新兴传播方式进行自我宣传,对旅游业的营销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红景点成为新的热门旅游市场,而这也势必会使人们对于文化性体验性旅游产生新的期待。

近郊游、生态游成为短期内的主要选择。从旅游市场结构来看,由于远距离游客对于陌生环境的“不确定性”产生观望心理,加上以家庭为单位的自驾出行显然是在各旅行方式中接触人员最少、风险最低的交通方式,同时上海市教委在8月对中小学生提出开学前两周必须在沪的要求,导致短期内近郊游和短程旅游市场必将先于跨省或远程游恢复。而从旅游形态来看,出于对安全社交距离,场所通风等卫生安全的考虑,大空间、开放式自然风景区必然是出游的首选。加之人们对健康生态的关注度也达到了新的高度。近郊乡村除了在空间安全、交通便捷、绿色健康上有一定优势外,远程办公的兴起也为人们在乡村旅居创造了条件(闫祥青,2020)。

三、思考与建议

结合改革后两次疗休养的出行情况以及反馈意见,同时考虑到我国旅游业的革新与新趋势,本文从疗休养的观念、目的地选择、疗休养的形式等方面展开思考。

首先,要转变对于疗休养的观念认识,以休养为主,以交流为目的。在反馈意见中,我们发现有一定数量的参与者仍将疗休养视同于单位旅游,对于景点的设置以及变换居住点有所要求。我们承认,将传统旅行目的地纳入疗休养的选择后,参观考察的丰富性也是疗休养安排的重要一环,但是定点住宿的规定展示了疗休养区别于一般旅游的休养性质。疗休养的目的就是让劳动者休息好,这就与考察点的丰富性产生了一定的冲突,也造成了一些职工的误解。我们还是应当进一步明确以休养为主的原则,同时通过工会、网络等途径加强疗休养政策宣传,让教职工更方便、更全面了解疗休养新政策,理解疗休养的性质与原则。同时,也要加强疗休养特色活动设计,为职工搭建新的交流平台。从数据上看,2017年至2018年参与人数有明显下滑,其中一大原因是限制了携带家属入团,而这一问题至今也一直出现在反馈意见之中。随着社会上家庭意识的增强,而学校的疗休养又大多放在暑假这一家庭出游热门的时间段,携带家属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疗休养事实上也是单位内部增进交流,提升凝聚力和认同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学校这类庞大的单位,这是平时很难搭建的交流平台。另外,随着5G网络的建设,云旅游的兴起,如何搭建家属与职工在疗休养期间的直播互动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式。

其次,要探索短途游、近郊游的可行性,丰富疗休养路线,医养相结合。从18年及19年的疗休养路线来看,大部分的路线与当下热门旅游路线一致,大多集中在西南或西北离上海车程较远的地区,这就造成了一些参与者的舟车劳顿。加之学校疗休养集中在暑假这一旅游热门时间段,本身成本就有所提高,压缩了交通工具,居住地的选择空间。开发短途游也一直是每年总结疗休养工作时提出的想法,而这次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也使得这个思考更加迫切。从卫生安全的角度出发,尽量避免人员扎堆乘坐飞机或其他公共交通,采用包车出行无疑是更加安全的出行方式,同时,不出省的目的地也可以避免一些人员的流动。但路程的缩短以及目的地的临近势必对疗休养活动本身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健康中国”的概念深入人心,社会对于健康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短途游的疗休养应当更加侧重于职工的健康管理,做到医养结合,而鉴于各地疗养院在疗休养事业中承担重任的历史时间较长,启动创新改革的时间也较早,就近选择成熟的疗养院显然是短途游一个非常好的备选目的地。

另外,我们必须要看到这次旅游业的负增长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季节赏花摘果有着很大依赖的乡村游,错过了今年二月至四月的旺季后,其恢复周期又被延长。将疗休养的一部分选址分散至乡村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旅游消费,能够在短期内对其旅游产业有一定的补偿作用。而事实上,在旅游业遭受冲击前,就有地方将乡村振兴与疗休养产业相结合,如浙江省绍兴市积极探索“工会+旅游+产业” 发展模式,把一批3A级景区村庄、民宿、农家乐、酒店等培育成职工疗休养基地,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钟伟、金生根,2019)。S校在2019年开拓的洱源路线也是出于此考虑,从第一年实行的反馈意见来看,文化体验,进一步了解当地情况是选择这一扶贫路线的参与者最关注的诉求。这与《乡村经济振兴背景下疗休养制度对旅游地的影响研究》一文中提出的建议不谋而合。近年来,人们在旅游时已不满于物质消费,游客和疗休养人员在旅游地逐渐倾向于文化消费,而今年线上旅游的出现更是推动了人们对精神文化消费的期待。因此,我们在设计乡村或近郊游路线时也不乏可以多多注入当地的风土人情,增加体验型旅游,在促进当地旅游业消费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当地讲好独特的故事,从而起到更好更广的宣传作用。

四、结语

职工疗休养是国家法律赋予职工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企事业单位凝聚职工、关心职工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对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如何不断适应职工新的需求是疗休养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而高校因为其人数众多,人群需求多样,可选疗休养时间相对集中等特征,使得高校的疗休养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结合上文提出的观点,我们希望高校在安排疗休养工作时,能够充分考虑教职工的需求,从路程、文化体验、内容安排等多维度进行思考,进一步完善丰富疗休养形式,从而达到加强对教职工的健康管理,提升教职工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教职工对学校认同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士仁.我国职工疗养事业的现状和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J].中国疗养医学,1996(02):53-57.

[2]项晓春.当前职工疗休养事业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00(06):58-60.

[3]李庆堂.明确方向 狠抓落实 推动职工疗休养事业创新发展——在中国职工疗养协会第六次全國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J].中国工会财会,2017(01):24-27.

[4]李庆堂.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推动工会疗休养事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工会财会,2019(09):10-12.

[5]焦开河.把握大势 创新发展 努力开创职工疗休养事业新局面[J].中国工会财会,2017(02):4-9.

[6]杨劲松.后疫情时期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发展的思考[J].科学发展,2020(06):86-92.

[7]闫祥青.疫情之后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与重振举措[J].人文天下,2020(07):20-25.

[8]钟伟,金生根.职工疗休养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思考[J].工会信息,2019(11):28-30.

[9]王嘉蓉,冯佳莹,林钧财.乡村经济振兴背景下了休养制度对旅游地的影响研究——以仙居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7):126-128.

作者简介:黄澍玥(1993-),女,汉族,江苏海门人,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处,硕士学历,研究方向:高教管理。应美佳(1993-),女,汉族,浙江金华人,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处,硕士学历,研究方向:高教管理。单徐紫薇(1994-),女,锡伯族,黑龙江富锦人,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处,硕士学历,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猜你喜欢
教职工路线旅游业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画出路线
闻鸡起舞
找路线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