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济南百花洲非遗技艺感受非遗传承新课堂

2020-12-15 06:53徐德志
商情 2020年47期

徐德志

【摘要】国家对文化遗产足够重视,积极保护,在济南有一个非遗工作站——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集手工艺术创作、非遗艺术展览、非遗艺术品交易、手工艺体验、民族文化等为一体,为非遗传承人打造了一个“理想国”,让身怀绝技的手艺人们由散落到聚集,从幕后走到“台前”,目前已有22个非遗项目长期在此落地、展示,展现手工艺的前世今生之美。

【关键词】非遗技艺;手工艺术;百花洲

说起中国非遗,我国已有中国长城、明清故宫、莫高窟等55项中国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京剧、活字印刷术、中国书法等4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数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中国五千年文明古国从古至今的传承延绵不绝,并且得到世界的认可。

一、济南百花洲打卡山东非遗技艺

结艺、皮影、剪纸、锔艺、珐琅彩、紫砂、鲁绣……在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精彩纷繁的山东非遗展示应有尽有,医术精湛的手艺人随时分享非遗技艺,令大众尽情感受传统工艺创作魅力,聆听手艺人的“守艺”初心。“徐秀玲,山东省省级非遗鲁绣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题材广泛,善长表现中国书画水墨效果,风格清隽淡雅、粗犷中见精微。”“杨月新,济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用剪刀在纸上剪出精彩花纹。”“章丘陶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德高展示陶器制作,锔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殿文讲解展示锔瓷技艺,紫砂壶技艺传承人李好林展示紫砂壶的部分制作过程”。

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也成为“非遗+扶贫”的先行者?依托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入驻工作站的相关企业,与各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密切沟通,根据市场销售情况进行产品指导,并推荐大众商业品牌参与产业链,推动传统工艺与消费市场相衔接、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目前加入工作站的工坊利用当地特色文化?传统工艺,靶向施策,从“授人予鱼”到“授人予漁”,在与市场对接过程中,广大“手艺人”以非遗扶贫工坊为基础,以蜡染、扎染、刺绣、剪纸、盘绣、银饰等非遗项目为媒介,深挖文化背后的精神传承,让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通过传统手艺实现就业增收、实现脱贫。

二、近200名省内外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人云端分享中华技艺

2020年年初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到来,让市民丰富多彩的线下娱乐和学习活动戛然而止,考验了线上知识分享的力量。2月起,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发起非遗手艺人Live实验室慢直播活动,100多天里,有近200名省内外非遗传承人和传统手工艺人,进行了360人次的直播,直播时长累计670小时,直播观看人次达790万人次,互动3万多人次,推广产品300多件,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影响。

山东同程尚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华对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前百期直播工作做总结表示,“直播+非遗”是大趋势,从文化实践层面来看,大有可为。尤为难得的是,结艺传承人尹崇芹在开通直播后没多久,3月份疫情还未结束时,就被济南历城区柳埠镇两个村的第一书记联系到她,请她向村民传授技艺,成为乡村扶贫项目。锔艺传承人赵殿文直播过后,有观众特地联系上他,购买了锔艺工具材料包,跟着直播学习锔艺。掐丝珐琅手艺人林小洁在平台直播了3次,5月份国内旅游放开后,有观众特地从西安来到济南,到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找她购买珐琅画。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传统工艺是热爱的,是有需求的。

看起来是一个小小的平台,却是一个提升‘文化自信的大舞台,通过全国各地非遗传承人的‘干货直播,在线展示、传授能让非遗技艺走下高台,也让大众直观感受到传承人创作过程中的专注与匠心。”“非遗手艺人直播平台”工作人员表示,通过线上研学,助力非遗技艺传承、普及,是他们建立平台的初衷,而每个直播都可以保存回放,让大众不限时间、地点,随时随地观看传承人的内容精髓。

三、打造非遗传承新课堂

随着文化与旅游的不断融合,融非遗、旅游、教育于一体的非遗研学游日渐兴起。看一场皮影戏,跟非遗传承人学习制陶、捏面人,听传统戏曲演员表演一出经典剧目、听讲解员介绍有关非遗诞生地的故事……暑期旅游旺季,越来越多的孩子带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体验非遗研学。

孩子们通过对非遗文化的学习,认识非遗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内涵,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爱护“非遗文化”、保护中华文化的责任感,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讲述教学,视频教学,请优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们给学生亲自授课,学生亲自制作物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创作,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课程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

像这样的体验性非遗研学基地已成为非遗发展的新趋势。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非遗研学游是“非遗进校园”的有益补充,寓学于游,丰富了孩子们的体验。而基于特色的文化体验,让非遗讲述当地故事,正是非遗与旅游结合过程中的着力点。研学旅行是课堂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多样化多渠道多方面地吸收知识,补充课本内容的不足,让学生动起来,在游览玩乐的同时兼备体验的乐趣,也有助于丰富旅游业业态,实现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生态位理论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J].孙传明,刘梦杰.文化遗产.2018。

[2]《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J].李贝贝王旭.大众文艺.2020。

[3]《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之路》[N].陈炜敏,付伟安.济南日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