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羊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0-12-16 05:48孙洪新刘月敦伟涛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肉用小尾寒羊肉羊

孙洪新 刘月 敦伟涛

(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071000)

河北省幅员广阔、地貌复杂多样,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各异,畜牧业历史悠久,羊品种资源比较丰富。本世纪以来,受国外肉用品种引入、杂交改良、封山禁牧、舍饲圈养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羊遗传资源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摸清河北省羊遗传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现状,所在课题组开展了河北省羊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1 存在问题

1.1 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力度不足

河北省养殖的国内品种主要有小尾寒羊、湖羊、太行山羊、唐山奶山羊、承德无角山羊和绒山羊等。受封山禁牧、舍饲圈养的影响及引进肉用品种的冲击,地方品种资源的存栏数量明显下滑甚至消失。2018 年开展的品种资源调研中,未发现大尾寒羊的养殖场户,武安山羊、承德无角山羊现存数量减少严重,亟待提纯复壮,扩大规模。地方品种的保种形式严峻,保护和开发利用强度亟待加强。

1.2 地方品种纯繁选育薄弱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当前,规模化养殖已经成趋势,而在规模化舍饲养殖情况下,由于管理粗放、饲料营养不合理、缺乏必要的选育等因素,造成小尾寒羊初配年龄推迟、产羔间隔增大、繁殖力降低,严重影响了母羊的繁殖效率。目前,规模产羔率多在180%左右,远低于品种志的统计数字 (260%)。由于管理比较粗放,分群不合理或营养水平过低,不能满足多羔母羊妊娠和哺乳需要,怀3 羔及以上的妊娠母羊极易出现妊娠后期流产、产后瘫痪、产死羔等问题,而且羔羊初生重小、体质差,母羊奶水不足,哺喂不当,易发羔羊痢疾,导致活率低,造成经济损失。

长期以来以山地放牧为主,养殖模式粗放,缺乏合理选育,导致太行山羊存在体型小,肉用性能差,绒、毛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近年来受封山禁牧的影响,部分养殖户退出,存栏量下降严重。传统放牧情况下,发情季节为秋末,多集中在11 月的30 天内,一年一胎,产羔率110%。目前舍饲条件下,春季也可自然发情,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得当,易造成双羔母羊流产和死羔,繁殖率仍较低。饲养管理粗放,加上缺乏必要的选育,生产性能有所退化[1]。

1.3 杂交改良过度导致地方品种血统不纯,亟待提纯复壮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大量引入了国外优良肉用品种对地方品种羊进行杂交改良,生产性能得到显著提高,但由于各地无计划的乱交滥配,结果导致我小尾寒羊、唐山奶山羊品种数量锐减,生产性能急剧下降、血统严重不纯、亟待提纯复壮。

小尾寒羊以高繁殖力著称,且耐粗饲,抗逆性强而深受欢迎,适宜舍饲,是不可多得的经济杂交母本。在小尾寒羊杂交优势利用方面只是利用从国外引进的肉羊品种与其杂交,没有明确的利用方案,缺乏合理长远规划,缺少成熟的肉羊生产模式,部分地区存在混乱杂交问题。广大养殖者认可杂交改良能提高肉用性能,但级进杂交、见母羊就留种的养殖观念普遍存在。随着级进代数增加,繁殖率、适用性、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都不尽人意。在前些年的小尾寒羊热时,部分地区甚至存在拿小尾寒羊去改良一些当地品种的情况,如张承地区用小尾寒羊改良当地蒙古羊和河北细毛羊,出现例如大量杂交个体,造成羊群的质量下降。

1.4 国外引入品种数量小、特性差、供种能力有限,品种优势难以发挥

河北省养殖的引进品种主要有波尔、道赛特、萨福克、杜泊、德克赛尔等。上述品种有的是直接从国外引入,有的品种是从其他地区引入,而存留下来。引入品种多数为季节性繁殖,繁殖率较低,导致供种能力有限,由于市场价格较高,很多农户买不起,数量始终停留在几百只到几千只,目前尚未形成稳定供种格局,多数存在于规模种羊繁育场。受气候条件、饲草资源和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引进的肉羊品种的生产性能与在国外饲养相比有所降低,品种优势特性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2 品种资源开发利用建议与对策

2.1 加强本品种选育,提升种羊质量

加强品种选育是维持品种规模、提升品种性能的必要工作,如果不进行选育,品种特性将会减弱,因此需要不断提纯、优化品种特性。因此,要加强选育工作,做好现有种羊场的提纯复壮工作,开展性能测定,做好选种选配,选育高繁品系,提高优良种羊的质量,提升种羊场向社会提供优良种羊的能力。通过加强种公羊的管理,改善精液品质、改进精液稀释液、规范化和标准化输精操作等措施提高种公羊精液质量和利用率。

小尾寒羊生长发育快、体格大,但肉用体型欠佳,肉色多偏白[1],进行选育和利用时,除关注高繁殖力外,还需关注和加强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的选育。太行山羊属肉、绒兼用的地方良种,应合理规划,加强选育;本品种选育应提高其肉用性能和繁殖率。建议当年育肥出栏,加快周转,提高出栏率和肉品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半舍饲半放牧的养殖方式,以提高养殖效益。承德无角山羊具有独特遗传特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病力和放牧性。但由于育成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粗放的饲养管理,其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选育上应以本品种选育为主,在加强选育的同时,改善营养和饲养管理条件,提高其肉用性能,使其向肉、皮兼用方向发展。此外,要根据其品质特性,开展特异品质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如申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提高其产品附加值,以用促保,使这一优良品种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自从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引入了大量肉用品种由于没有长期规划和有效指导,引入的品种大多是与本地品种杂交,缺少必要的选育,致使引入品种数量减少和性能下降,甚至出现了引入—衰退—再次引入的怪圈。利用引进肉绵羊如杜泊、萨福克、无角道赛特、澳洲白、德克赛尔等作为父本与小尾寒羊、湖羊进行杂交,充分利用杂交优势,开展经济杂交,进行商品羊生产是目前加快提高肉羊生产能力最直接最有效办法。

从长远角度看,充分利用地方品种资源繁殖力高、耐粗饲、抗逆性好,国外肉用品种产肉力高,肉品质好的优点,将两者结合起来,以小尾寒羊或湖羊为母本,与引进肉用绵羊品种杂交,培育适合我国地域特点、气候条件、饲草资源、饲养方式等国情的肉用绵羊新品种,是解决我国地方品种产肉力低、肉质差的好办法,也是提高我国肉羊良种化程度的有效途径[2]。

2.2 实行精细化管理,供给精准合理的营养

一个优良品种性能的发挥,良好的外部环境必不可少。母羊妊娠期的营养水平,除影响羔羊的初生重外,还会影响其成年、甚至终生生产性能的发挥。规模化养殖繁育小尾寒羊时,合理的分群分阶段,精准合理的营养供给营养,精细化管理是盈利的关键,三者缺一不可。规模养殖情况下,饲养管理不当,易导致怀孕后期营养不良流产、死胎,产后瘫痪等多发,多羔羊体质差、成活率普遍较低。要合理分群、实行阶段化精细化饲养,力争做到按需供给,加强管理提高断奶羔羊成活率,提高繁殖率。

2.3 开展经济杂交利用研究,确定适用不同地区的肉羊生产模式

小尾寒羊以产羔率高著称,杜泊、道赛特、萨福克、澳洲白等肉用品种具有生长快、饲料报酬高、肉用性能好的优点。可充分利用小尾寒羊的高繁殖力和肉用品种的肉用性能,开展经济杂交,利用其杂交后代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屠宰率高等优点进行肥羔生产,可开展两元、三元、甚至四元杂交利用。在肉羊生产过程中,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合理规划,筛选适合当地的优化杂交组合,规范杂交优势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完整的肉羊生产繁殖体系。做好性能测定、亲本选优提纯及配合力测定,研发配套技术,创造适宜的饲养管理条件,充分发挥杂种优势,生产高档羊肉,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养羊效益,促进产业发展。在杂种优势利用过程中,要防止级进代数过度增加,以免影响繁殖性能。

2.4 完善产业链条,形成特色品牌,扩宽市场渠道

地方品种是长期适应了当地环境存留下来的宝贵资源,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但太行山羊、武安山羊、承德无角山羊黑色系的山羊相对绵羊品种体型小繁殖率低,舍饲养殖草料人工成本增加,养殖科技水平差,技术含量低,很难盈利。目前3 个品种的销售方式主要以活羊或屠宰腿毛后带皮销往福建、广州、香港等南方省市,用作祭祀 (以纯黑色最受欢迎),少量销往唐县,屠宰。由于黑山羊主产区,产品单一,产业链不健全,缺少销售及屠宰加工利用龙头企业的带动,不利于产业的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键是要加快发展特色产品,进一步提高羊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优良资源,提高羊产品核心竞争力。除加强选育,提高品种生产性能外,还需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通过注册品牌,开发特色产品,通过屠宰、分割、冷冻、熟食加工提高品种附加值。在产品开发方面可结合品种自身特点,开发特色产品;可以利用、部分人群认为黑色健康、喜食黑色的习惯,结合地域特点,开发特色羊肉熟食和纪念品等。结合旅游,做好羊文化,通过创办羊文化特色小镇、主题餐厅等,提高品种知名度,实现以用促保。

猜你喜欢
肉用小尾寒羊肉羊
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措施
小尾寒羊养殖管理技术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肉用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国内外驴品种的肉用指数评价与聚类分析研究
简述肉用柴鸡的饲养管理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
青海牧区高寒草甸草地放牧藏羊肉品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