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丹江国家湿地公园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2020-12-16 10:10
农技服务 2020年8期
关键词:丹江旅游业公园

应 侠

(丹凤县丹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陕西 丹凤 726200)

陕西省丹凤县丹江国家湿地公园于2003年开始筹划建设,并于2009年通过批准,2014年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2015年正式挂牌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以下简称“公园”)[2]。该公园以丹江湿地区域独特的自然景观为基础,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配套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是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依托该公园建设,合理进行湿地生态环境开发利用,对更好发挥湿地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 丹江国家湿地公园开发利用现状

1.1 优势条件

1.1.1 地形地貌 公园地处丹凤县丹江流域全段及丹江一级支流老君河鱼岭水库至老君河口,银花河土门至竹林关段,包括丹江支流老君河、资峪河、武关河、银花河的滩涂及县域内的鱼岭水库、龙潭水库、苗沟水库,总面积2 080 hm2,其中,湿地面积1 453.5 hm2,占比70%;林地面积620 hm2,占比29.8%,森林覆盖率54%;其他用地6.5 hm2,占比0.2%。园区内共有30余条河流纵横交汇,以河流湿地为主,集河流湿地、库塘湿地特征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水体景观、优美的水禽景观、宜人的农田生态景观、耳目一新的新农村景观等。

1.1.2 气候特征 公园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干夏湿,干湿分明的气候特征。年日照时数2 056 h,平均气温13.8℃,降雨量687.4 mm,无霜期217 d,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各类植物生长。

1.1.3 动植物资源 公园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美誉。据调查统计,公园内现有植物206科712属1 471种,野生脊椎动物31目77科270种。其中,野生油料、纤维、淀粉、林果、中药材、化工原料植物等1 200多种[3]。以红豆杉、银杏、山茱萸、生漆、油桐、核桃、板栗、葡萄、柿树、栎类等林特产品而著称,尤其是核桃、板栗、柿子、木耳产量居陕西省之首。中草药种类1 119种,是有名的“天然药库”。野生动物近千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林麝、红腹锦鸡、金钱豹、白鹭、鸳鸯、黑天鹅、白天鹅、灰麻鸭、大鸨、苍鹭、大鲵等24种。

1.2 主要成效

1.2.1 生态环境保护 为加强湿地保护,在棣花镇、商镇、龙驹寨镇、竹林关镇、土门镇等镇分别设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站,建立县级湿地保护监测站1处,修建宣传碑7座,成立了丹江国家湿地公园游客信息中心,完成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和管理计划编制,开展定时监测,保护湿地水禽类、鸟类等野生动物,为湿地内80余种水禽类、32种两栖爬行类、60余种鱼类建设了池塘。同时,栽植芦苇、菖蒲、垂柳、紫穗槐、水竹、侧柏等植物达200余hm2,在棣花镇建成66.67 hm2荷花池,种植红荷种藕6 000窝,在丹江漂流段种植荷花4 000 m2,栽植柳树15 000余株。完成植被恢复70 hm2,其中乔木25 hm2,草本45 hm2。

1.2.2 旅游业发展 公园所在地丹凤县历史悠久,风景秀美,其水旱码头闻名遐迩,又曾是古代著名改革家商鞅的封地。依托于此,结合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旅游的工作部署,公园大力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等,在公园周边凤冠山建立旅游景区,在丹江开展丹江漂流活动,号称“西北第一漂”。同时,境内棣花贾平凹故里乡村游、商山四皓碑林园、船帮会馆、龙台观、黄龙洞等旅游景点相继建成。公园旅游业的发展,为丹凤县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历史文物景观旅游开辟了广阔前景。

2 丹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乡村生活污染和废弃物违规排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丹江湿地,部分建筑垃圾和乡村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湿地区域,严重污染公园湿地生态环境。

2.2 群众的湿地保护认识不高

部分群众对湿地的作用认识不清,保护意识不足,随意采挖植物、河道取沙、垂钓,破坏湿地植物和河流鱼类资源,致使一些候鸟缺少食物来源,破坏湿地生态环境平衡。

2.3 违法乱建房屋侵占湿地

由于乡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房屋建设不断加快,不少居民不经申请和审批,在湿地管理范围违法乱建房屋现象,侵占湿地,破坏湿地环境。

2.4 建设资金缺乏,相关科研薄弱

由于公园成立建设时间短,旅游业收入资金不足,用于公园进一步建设的资金缺乏,开展动植物调查研究和保护的工作也得不到有力的资金支持,制约湿地生态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3 丹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对策

3.1 加强行政监管

公园所涉各乡镇应加强对公园的行政监督管理,结合湿地公园保护法规,保障日常监管的同时,定期开展专项行政执法活动,严厉打击破坏公园设施和环境的各类违法行为,切实发挥保护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与生态平衡的政府责任和作用。

3.2 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探索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模式,为公园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以及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推进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常态化,促进湿地生态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更好发挥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3.3 推进公园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是公园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促进公园旅游业发展,应按照“建好一处,管好一处,用好一处”的指导思想,树立建管并重的理念,克服只建不管的产业发展弊病,科学规划,完善管理,有序推进,使公园旅游业发展与全县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推进全县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也能够有力带动全县农村居民脱贫致富。

3.4 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通过设立宣传牌、警示牌、张贴宣传标语、播放湿地保护宣传片、建设湿地生物展览博物馆和开展专题宣传教育活动等形式,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特别是少年儿童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自觉遵守湿地保护规定,减少各种破坏湿地生态环境行为,逐步形成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4 结语

丹江国家湿地公园经过近年的倾力打造,已迅速成为丹凤生态环境建设的新亮点,围绕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旅游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共建共管等项目也在有序推进,致力于成为陕西省湿地科普教育基地和陕西省最佳湿地生态旅游区。通过不断完善开发利用和保护,未来,该公园将进一步发挥强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丹凤县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丹江旅游业公园
丹江蓝里望故乡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丹江源探幽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在公园里玩
商州之恋
丹江河畔那群人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