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小麦生产现状及技术对策

2020-12-16 12:19李文兵吴建国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4期
关键词:播种面积旱地单产

连 斌,李文兵,吴建国

(晋中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山西 晋中 030600)

小麦是北方人民最主要的口粮品种,稳定小麦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晋中市的小麦生产主要布局于晋中平川的汾河谷地,作为全市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历史上播种面积曾经占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3以上。经过多轮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市小麦生产面积萎缩到0.60×104hm2水平,近年来基本稳定在0.667×104hm2左右,其中介休、祁县、灵石3县(市)播种面积占到全市种植总面积的80%以上,生产面积位居全省第5,仅仅占到全省的1.2%,基本成为全省冬小麦生产最北的区域。

1 生产现状

近年来,晋中市小麦生产总体呈现出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总产稳步提高,种植区域化、技术简约化、生产机械化的特点。

1.1 生产面积趋于稳定

从建国初至1999年的40年中,晋中小麦面积均保持在6.667×104hm2以上,历史最高年 1960 年达 10.85×104hm2,占到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3以上。20世纪90年代,小麦面积仍保持在8×104hm2左右。进入21世纪以来,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比较效益、劳动强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市小麦生产面积呈逐年萎缩的趋势,2007年小麦播种面积降到3.48 ×104hm2,2010 年 降 到 2.462 ×104hm2,2015 年 降 到0.786×104hm2,2018 年下降到 0.061×104hm2,2019 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 0.652×104hm2,其中水地小麦 0.427×104hm2,旱地小麦0.225×104hm2,全市小麦、水地麦和旱地麦面积均较上年略增,但播种面积也仅仅占到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3%。

1.2 总产难以满足需求

全市小麦总产经历了爬升到顶峰再回落的过程,建国初为6 000×104kg左右,1956年和1983年分别突破了1×108kg、2×108kg,到 1997 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3.1×108kg。2 000年以后随着种植面积的逐步减少,总产也随之不断下降,到2009年全市总产下降到1×108kg以下,2015年下降到3 505.0×104kg。2018 年总产 2 735.48×104kg,仅占当年全市粮食总产量的1.52%,全市人均小麦仅为8 kg,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口粮需求。

1.3 单产水平稳步提高

全市小麦单产水平呈现稳步提高的态势,建国初期单产水平在60 kg/0.067 hm2左右,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单产分别突破100 kg/0.067 hm2和200 kg/0.067 hm2,随着良种、农机和化肥、农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全市小麦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单产达278.3 kg/0.067 hm2,2015年单产达到297.3 kg/0.067 hm2,2017年单产300.9 kg/0.067 hm2,为单产历史最高年,2018年单产298.9 kg/0.067 hm2,为历史第二高产年。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小麦中低产田比重高

就全市而言,现有小麦播种面积0.652×104hm2中,旱地小麦就有0.2267×104hm2,占到全市小麦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灵石县和介休市部分地区,生产管理水平粗放,产量低而不稳。即使是水地麦田,也存在能浇不保浇、耕地质量总体不高的问题,据祁县调查,小麦中低产田比例达67.4%,占到总面积的2/3。另一个问题是水资源总量不足,春季特别是小麦返青、拔节等生长关键期的旱情成为制约全市小麦生产的主要瓶颈。如2018年—2019年全市小麦主产区旱情严重,全生育期降雨量比常年偏少20.2 mm,加之气温偏高、风多风大、土壤失墒严重,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发育,特别是旱地麦田减产严重,灵石县小麦单产减少近70%。与此同时,水地麦田水分供应主要依靠地下水补充,又造成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地下水超采严重,发展生产和水资源保护形成一定意义上的矛盾。

2.2 农业科技骨干支撑不足

目前全市水地小麦主推品种是中麦175、京冬22、轮选系列、京9428等,旱地小麦主推品种是晋麦47、长6878、长6359、晋麦93等,这些品种有点推广已近10年,至今仍然是全市的当家品种,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良种良法推广等先进农业技术对小麦生产的促进作用趋于减弱。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队伍建设、项目支撑、试验示范逐步弱化,各级安排小麦试验示范和引进推广工作经费不足,基层无力开展相关的试验示范和引进推广工作。另一方面是小规模经营户对农业技术的有效需求不足,灵石县、介休市是全市的小麦主产区,目前生产面积占到全市的2/3,当地民营经济发达,大多数农户种植小麦主要是解决“吃得放心”的问题,赚钱与否放在了第2位,因此经营规模都偏小,基本处于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状态,采取连片规模经营现代生产方式的不多,这一现状一方面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造成农用机械的重复购置和低效率使用,另一方面小规模经营户缺乏吸纳现代农业技术的内在动力,对先进农业技术成果的需求不足。

2.3 小麦生产比较效益下降

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在大多数农作物中是相对低的,这与其相对高的生产资料投入、相对多的劳动力投入密不可分,全市水地小麦的常规投入水平在500元/0.067 hm2以上,而0.067 hm2平均产量在360 kg左右,按照收购价格2.36元/kg计算,0.067 hm2毛收入为850元,0.067 hm2纯收入仅仅为350元。表现在与其他作物的比较上,以玉米为例,目前玉米0.067 hm2生产成本在350元左右,比小麦每0.067 hm2少投入150元,主要是小麦浇水次数比玉米要多1~2次,按照水地玉米平均单产600 kg/0.067 hm2,单价按照1.70元/kg测算,每0.067 hm2总收入1 020元,抛去投入350元,0.067 hm2纯收入670元,几乎是小麦生产的2倍。如果是种植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单位经济效益会更高。由于小麦比较效益不高,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持续降低,活劳动投入也随之减少,结果就是小麦生产经营日趋粗放,部分农户也随之放弃小麦生产,转而经营效益更高的果树、蔬菜、玉米等作物。

2.4 田间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中耕、浇水、追肥、耙耱、镇压、后期喷防是用了几十年的常规技术措施,只要因地因苗适时合理运用,对提高小麦单产水平也非常重要。但目前在生产实践中,由于许多农户种植小麦只是“兼业”,有些由于没有工具、牲畜,有的认识不到位或没有劳力等原因而没有落实,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了单产水平的提高。

3 技术对策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小麦生产放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位置认识,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对小麦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支持力度,通过强化技术措施落实,提高小麦单产水平,切实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3.1 优种优法适时播种

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支持,大力开展小麦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目前水地小麦建议选择晋太102、长4738、中麦175、京冬22、轮选167等品种,旱地麦区建议农户选择长麦6197、长6878、晋麦93等品种。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建议采用2%立克锈拌种,预防小麦黑穗病;70%甲拌磷乳油拌种,预防地下害虫,兼治苗期病毒病。根据近年来经常发生“暖冬”的气候趋势,为避免冬前旺苗问题,建议全市小麦播期应适当后移,水地小麦播期建议为9月28日—10月10日期间;旱地小麦适宜播期为9月20日—10月5日,并在适期内抢墒下种。

3.2 科学水肥管理

全市冬春雨雪稀少、风多风大,早春出现旱情的概率较大,因此要把浇足底墒水、浇好越冬水作为小麦增产的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同时,春季返青后视墒情适时浇水,及时补充土壤水分。播前要平衡施足底肥,高产水地麦田建议0.067 hm2施农家肥3 000 kg、碳铵50 kg或尿素20 kg、过磷酸钙40 kg、硫酸钾20 kg;中产水地麦田建议0.067 hm2施农家肥2 500 kg、碳铵45 kg或尿素15 kg、过磷酸钙30 kg、硫酸钾15 kg;旱地麦田建议0.067 hm2施农家肥2 000 kg、碳铵30 kg或尿素10 kg、过磷酸钙20 kg、硫酸钾10 kg。

3.3 落实好田间管理措施

要大力进行小麦常规技术措施的宣传培训,提高农户科技应用意识,组织动员农户因墒因苗适时落实各项田间管理,浇足底墒水、浇好越冬水,因墒浇好起身水、灌浆水、麦黄水。冬前耙耱镇压控旺苗保安全越冬,春季耙耱镇压划锄抗旱保墒增温促长,促蹲苗控无效分蘖,后期抓好“一喷三防”,要按照绿色防控、分期治理、混合兼治的原则指导农民及时综合防控病虫害。

3.4 示范推广节本增效技术

一要大力推广旱地小麦三提前蓄水保墒增产技术。灵石、介休的旱地麦田在前茬小麦收获后,提前田间撒施生物有机肥、提前深翻土壤、立秋后提前耙耱收墒,适时播种。二是大力推广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采用专用沟播机,一次性完成灭茬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农艺工序,达到集中施肥、土实种匀、一播全苗效果。三是大力推广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技术。水地麦田0.067 hm2播量以12~15 kg为宜,旱地0.067 hm2播量12 kg左右。适播期后0.067 hm2播量可适当增加,确保形成合理的群体规模。

猜你喜欢
播种面积旱地单产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我国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