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推行课程思政的思考

2020-12-16 14:21
营销界 2020年41期
关键词:专业课立德专业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 年4 月以来,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相继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主题。本文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际,探讨推行课程思政的有关问题,以期对其他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有所启示。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对于课程思政的内涵,学者们众说纷纭,其中,教育理念说、思政方法说、教育体系说和实践活动说比较具有代表性。教育理念说认为课程思政是以课程承载思政,并将思政融入课程的教育理念;思政方法说认为课程思政不仅是一种思政教育理念,更是饱含柔性教育理念的思政教育方法;教育体系说认为课程思政是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践活动说认为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专业课和通识课教育的实践活动。可以看出,虽然学者们观点不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共识:课程思政不是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叠加。

笔者认为,课程思政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知识传递与价值引导相结合,将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教育教学过程,其落脚点是立德树人。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推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性举措。因此,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德育领域的基础性作用,又要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的教学之中,形成协同并行的教育合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放眼国内高等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之比重,无人能出其右,理应成为本专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责无旁贷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意识形态造就一个人的基本价值理念和价值判断,是形成其他观念的基础,对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系统性的深远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学科,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和涉外性的特点,大部分专业课归属于经济学范畴。尽管现代经济学因遵循了科学方法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价值中立”,但由于其本质仍属于社会科学,必然涉及意识形态问题。因此,在以西方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论课程中,意识形态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推行课程思政的着力点

(一)任课教师

1.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源动力

目前,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并不为广大专业课教师所熟知,对开展课程思政误解和抵触情绪的消弭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当务之急是协助专业课教师准确定位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纠正其对思政教育可能干扰专业教学,削弱教学效果的认识偏差,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专业教育的思想层次和人文内涵的正面认知,增强专业课教师的心理接受度。与此同时,要协助专业课教师提高站位,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对培养广大学生科学思维、人文素养和价值理念的促进作用,形成唯有搭建起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协同并行的育人格局,方能造就学生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人文情感和价值观念一体化全面提升的认识格局。达到这一认识层次,才能让专业课教师切实领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将其固化为内在需求和外在使命,打造有效的自我激励机制。

2.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胜任力

课程思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的胜任力是关键。一方面,“打铁必须自身硬”,不断提升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培养其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课程思政胜任力的重要前提。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加强理论学习和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不足,更没有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因此,提升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是培养课程思政胜任力的重要途径。要组织开展多种学习和交流活动,协助教师建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认知体系,使其熟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教育内容和内在逻辑,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话语系统,渐进式地提高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能力,培养其开展课程思政的胜任力。

(二)思政元素

1.思政元素的内涵

思政元素是指一切蕴含在专业知识体系中,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统一,具有价值引导和品德培育功能的教育资源和元素,既包括有精神内蕴和文化属性的思想性教育元素,也包括有明确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属性的教育元素,还包括有品格涵养和人才培养诉求的育人性教育元素。思政元素蕴藏于各类课程之中,既没有明显的标志,也没有特定的形式,需要教师进行挖掘梳理并有机融入教学,方能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2.思政元素的梳理挖掘

挖掘梳理思政元素的过程,是对蕴含于各门专业课程中具有价值引领和品德培育功能教育元素的提炼和萃取过程。首先,要结合专业的特点,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世济民、服务社会、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价值塑造定位思政元素的主线,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梳理,萃取其中的精神内涵,使生硬的专业知识具有生动的思想价值。其次,要结合课程性质以及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意识形态,分类提炼思政元素。比如:从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课程的学科原理和专业知识中挖掘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从世界经济概论、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中挖掘辨识能力和经验教训、从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实务类课程的职业要求与专业素养中挖掘理想责任、和职业精神。最后,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多角度提炼思政元素。比如:从个人成才和民族复兴中挖掘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从大师成长之路与教师个人经历中挖掘榜样力量和价值认同,从国家大事和国内、国际经贸前沿热点中挖掘政治认同、国际视野和胸怀格局,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挖掘文化内涵和自尊自信。

(三)教学设计

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体,是对一个对象的两维解读,而非对两个对象的生硬关联。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推行课程思政,既不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进行简单叠加,也不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开展专业教育,而是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进行有机统一。

1.明确教学目标

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追求育人和育才的统一,因此,仅从知识和能力等育才层面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已经不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新时代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站在立德树人的战略高度,兼顾育人和育才,将德育目标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德才兼备、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的新型国际经贸人才。在梳理挖掘思政元素的基础上,要根据思政元素的价值引领和品德培育功能明确每一门课程的德育目标,以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为纽带,将德育目标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立德树人为落脚点的课程教学目标。

2.拓展教学内容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门研究国际经贸活动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在推行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换言之,教学内容广度的拓展是推行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诸如“一带一路”、中美贸易摩擦、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经贸热点,以及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等国际金融事件,甚至英国脱欧、国际疫情防控等国际时事以及国际贸易理论前沿问题,既是对既有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也是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的最佳切入点。思政元素本来就蕴含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与专业知识之间存在天然的逻辑关联,其有效融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教学内容的深度。

3.改进教学方法

从专业课程中挖掘梳理出来的思政元素是有价值导向功能的教育资源,有的可以灌输,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动灌输会导致学生有一种被强加的感觉,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行不通。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打好“组合拳”,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特点,可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适当开展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组织国际经贸热点沙龙等形式的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子,引导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主动汲取和接受思政元素的精神内涵,实现知识传递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猜你喜欢
专业课立德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