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村民间文化的传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0-12-16 14:21
营销界 2020年41期
关键词:芦笙民风风俗

民间文化是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相沿积久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它对特定地域居民的生活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民族特点的一种外在表现。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在乡村发展过程中,风俗中记载着故事,故事中串联着风俗,两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无论是民风民俗还是乡村故事都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形影不离,但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它们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又在生活中被人们重新构建。通过对乡村民风民俗和乡村故事的收集与研究,对于理清一个村子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了解历史文化底蕴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金山村概况

金山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城南部,在县城郊区,是一个拥有345 户1458 人的自然村落。其中苗族人口占全村居民的98%以上,是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落。金山村以观音山和三十六眼塘等旅游景点而著名,木结构的房子是金山村的一大特色。在金山村,一些乡村“熟手”讲述着不同版本的民间故事、节日风俗,并试图将这些故事与当地风俗联系起来,共同构建起金山村的历史发展脉络。而普通的村民也会讲述当地各类神秘而传奇的伦理故事,这些故事影响着村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金山村,以民间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收集当地村民口述的不同类型故事及该村的民风民俗,从中探寻金山村民间文化传承的影响,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

二、金山村的民族节日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乡村的民风民俗经过民众习惯或风气礼节相沿积久而成的风俗。后代会沿着祖辈留下来的风俗文化,进一步深化并传承下去。本文选取了金山村三个重要的节日进行探讨。

(一)尝新节

尝新节,也可以称“吃新节”。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夏历六七月间新谷出现时,秋收之前过节,即“吃新节”的时候。“吃新节”这天,按照当地风俗,狗是上宾,要把煮好的新米饭让狗先尝,然后再让人尝,这与当地流传的一个一个故事密不可分。传说是狗历经千辛万苦从天上粘取稻种带到民间的,世间才免了饥荒,过上富足的生活。为了感恩,金山村的村民对动物的怜爱之心更加浓郁,尤其对于“狗”这种动物更加怜爱。另一方面,尝新节也预示着一年的丰收,告诫世人珍惜粮食。这一现象深刻地反映出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在金山村村民的记忆中,尝新节承载一年的丰收,和感激之情的表达。

(二)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我们国家人民来纪念诗人屈原的重要节日,在金山村也不例外,但是金山村的端午节风俗是个特别的存在。在其他的地方端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爱国情怀。而金山村的端午不只是为纪念诗人屈原的精神,金山村端午节的风俗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敬仰之情,更多的是寄托一种人文情怀。在端午这一天金山村的村民只吃鱼,自己捕自己捉,并且过端那天村里人会去插秧。为了防止诗人屈原的尸体被汨罗江里的鱼儿撕咬,所以金山村的村民就选择过端时吃鱼,希望鱼类能少破坏诗人屈原的尸体,插秧是希望在那一天插下的秧来年可以是个大丰收。换句话说,金山村端午节习俗是金山村村民固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并通过丰富的生产生活活动将记忆完整地保存下来。

(三)稻花魂

“稻花魂”为金山村最原始的风俗文化之一,是借助自然灵魂(即稻花的灵魂),对未知的预测,对未来的向往,是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深层沟通与交流的仪式。这种习俗既热闹又包含着浓浓神秘感,到至今仍是一个“悬念”,没有人能合理解答这个谜题,但这一延续至今的风俗,却是苗族的一种古老文化。

在金山村村民的记忆里,每到农历7 月份中旬,即稻米刚出穗开花之时,就会选一个良辰吉日,择一个安宁静谧又宽阔的地方,召集全村的人聚集在一起,举行“稻花魂”仪式。“稻花魂”可以说是金山村最具有特色的仪式之一,全曲依靠“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历史要从祖一辈说起,悠久绵长,全曲以纯苗语演唱,具有浓郁的原生态特色。举办一次“稻花魂”仪式是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巫师作法,并且巫师主持完一场稻花魂仪式下来是耗费精神力的,做法一次就要休整3-5 天的时间。“稻花魂”的传承人是不容易找到的,所谓的传承人需要有能力、有责任且意志力坚毅的人。

稻花魂的传承人在金山村并不多见,大多都是像主任,支书这样的人才了解得更多,在举行这种仪式时,都是主任、支书通知到位,村里的人才会聚集在一起参与。“稻花魂”逐渐深入金山村人们的生活中,但也只局限于金山村。金山村的村民敬仰、信奉“稻花魂”,这与村里的每个人是联系的,在这背后倒映出人们对历史节日的看重,并且也体现出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种文化风俗,不只是在金山村有这种节日文化,更想的是把这种节日文化传承下去,能有更多人知道这种节日文化的存在,让这些原生态的民风民俗得以保留、不被世人所遗忘。

不同的民俗表达不同的情感,他们或关于丰收,或关于情感关怀,或关于对未来的展望,但不管怎么说,它都是金山村的集体记忆,是金山村经过三百多年历史变迁的文化产物。对金山村的村民来说,这些不同的民俗始终在影响着他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对于外来说来说,是他们认识和了解金山村的重要依据。

三、金山村民间传说的传承影响

金山村里的村民们乐于讲述着各种各样的迷幻又神秘的故事,这些故事与村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中一直延续。这些故事被人们构建出来,虽不是法律那样具有约束力,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观念的形成。树立正确的嫁娶观念,摒弃父母包办的落后思想。

(一)芦笙上的野鸡尾

芦笙上的野鸡尾讲的是古时候一对苗族青年的爱情故事,故事以桑巴杀死老鹰,帮助村民保住家禽,嘎尕对桑巴心生爱慕为开端,后来桑巴搏杀白野鸡勇救嘎尕,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后来嘎尕寻找桑巴,嘎尕父亲用在芦笙上面插野鸡尾的计策帮助嘎尕,并在父亲的鼓励下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后来,当地村民为了纪念这他们的爱情,苗族青年在吹跳芦笙舞时,都会在芦笙上插上野鸡毛,希望这样可以表达自己的心愿,寻找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这段故事真实性不去多做探究,但是它所折射出的恋爱观和价值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对于后世的养成坚毅、勇敢的性格和自由的嫁娶观念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芦笙能在金山村被完整地保护下来与芦笙上的野鸡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定程度上这个故事对芦笙文化起到了保护作用。通过故事的传播和讲述,芦笙文化不断融入当地村民的生活之中。称谓当地村民的凝聚力、号召力。

(二)三十六眼塘

金山村的三十六眼塘是一口充满“友谊”的塘,这口“友谊”塘是记录着三十与六眼因为相同的爱好(钓鱼)而结缘的故事。他们相识于塘口,相知于塘口,最后的相离也在塘口,因此,故有了现在的三十六眼塘。三十六眼塘位于金山村的中心的地带,是金山村村民生产和活动的主要场所。现在的塘里虽然没有鱼的存在,但因为有三十六眼塘的存在,这段友谊故事一直被金山村村民所津津乐道,所以三十六眼塘直到现在依旧是干干净净的。即使村民们在使用塘里的水洗菜洗衣服等时,都是自己舀水在盆里,而不是直接在塘里洗。村民保持着这种“美好”习惯的同时,故事的内涵也在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金山村的民间故事里同样有所体现,因此讲好乡间故事,既是对多元民族文化的肯定,也有助于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

四、特色民居的传承影响

金山村村民所居住的民居是这村子里的一大特色。金山村的民居大多以木材为主建造的木屋子民居,在先辈构建木屋子的民居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创新。在这样的木屋子民居冬暖夏凉,结实耐用,防潮防湿。金山村的民居将少数民族文化或一些图腾(动物为主)镌刻在木材上,刷上浅棕偏深的染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筑建,一所具有苗族特色的民居就被建构出来了。从整体上来看,金山村的民居壮观、造型优美、设计精致,凸显了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设计理念。金山村的民居在满足村民基本生活的同时,其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是不可忽视的。金山村传统的木结构民居,所采用的雕刻图案是金山村文化的沉淀,是文化实体化的结果。对于金山村整体记忆不断带的贡献功不可没,同时对于民间民俗、故事具有佐证作用。而房屋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对于记忆的影响无可替代。

五、民族文化保护对传承的意义

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这里说的王者巡守之礼,就是国君深入民间,对乡村社会的民风民俗进行的一番调查研究。由此可见,民间风俗习惯对于一个民族文化形成的影响之大。对金山村民风民俗与民间传说的搜集了解,在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的同时,让这些民风民俗、民间故事打破地域空间的约束,让更多的传统民风民俗、民间传说流传到更多的地方,成为广为人知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加强地域与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加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

六、总结

一定区域内的民风民俗、民间故事对于当地土著居民的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伴随着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趣味。但是,当下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了解,更多的是通过影视作品、网络小说、电子游戏等途径,一方面,使年轻人对传统民间故事中的一些经典形象越来越陌生,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故事带给社会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每个故事后都具有它一定的社会意义,不同的民风民俗所反映出的历史记忆亦有区别,在以前的民风民俗上有所继承,有所改变,有所创新。乡村文化承担了培养人生观、道德观、伦理观的职能。特别在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乡间故事和民风民俗是人们接受传统文化、自然知识、人生哲学等重要渠道,是区别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教育活动。深入地了解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助于人们对其他民族有更全面的认识。如何留住更多“民风民俗与民间故事”应当为我们所重视,只要真正地保存完好的文化“记忆”,才能真正地帮助我们说好中国故事、民族故事。

猜你喜欢
芦笙民风风俗
太平风俗美
岜沙芦笙节
你好,芦笙
多彩民风
《红楼风俗谭》
国内外清明节风俗大不同
跟踪导练(四)4
芦笙恋歌
苗族芦笙制作师
王岐山: 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