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背景下中小规模养殖场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2020-12-16 17:45李惠兰
广东蚕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猪瘟猪场养殖场

李惠兰

非洲猪瘟背景下中小规模养殖场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李惠兰

(湖南省湘乡市育塅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湘乡411400)

在非洲猪瘟持续影响下,养猪业重新洗牌,面对行业大变局,中小规模养殖场立足现状,如何外化形象,内强素质,转型升级,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在复杂且全新的行业竞争格局下健康发展,破冰前行。

非洲猪瘟;中小规模养殖场;硬件升级;技术管理;综合防控

回望2019,非瘟肆虐,生猪存栏大幅下降。非瘟给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那么也将带来新的行业机遇。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做好非瘟防控,让猪场不受非瘟感染,活下去成为当前中小规模养殖场最大的挑战。

1 中小规模养殖场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硬件条件差

现有的中小规模场多由原有散户逐渐扩场形成,大多围生活区而建,附近人员密集,在选址布局上都不大合理,没有将生活区、生产区以及污水处理分区建设,也没有将生产区中的母猪区、保育区、育肥区,隔离区分开,生猪的生产区中没有干净通道和污水处理通道,养殖场的占地面积不符合中小生猪养殖场养殖需要,饲养环境较差。厂区入口有些设有消毒池、更衣室,但鲜有洗消配套完善的洗消站,无法对进出车辆进行全面的消毒与干燥处理。粪污处理设施不健全,没有防鼠、防蝇、防猫、狗、飞鸟等动物进入措施设备,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冷链设备缺失,这些都是中小型养殖场的硬伤。

1.2 生产制度不规范

绝大部分的中小规模养殖场都是夫妇俩为主要管理、饲养人员,适当配备几名雇工,无固定的专职技术员或技术厂长,沿用以前传统的养殖方法与模式生产,防疫制度不健全。同时养殖户防疫意识低下,消毒观念差,并没有对养殖场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的生产流程管理;防疫程序计划;定期消毒及消毒分级制度。

1.3 生态养猪与清洁养猪意识的缺乏

养殖和环保之间的矛盾必须要增加投入环保设备才能解决,环保高压态势下对于排污不合格的养殖场进行强制关停和整顿已经司空见惯,划定限养区、禁养区、规划养殖区,减少养殖噪音,禁止废水排放等都是环保对养殖要求的基本内容。

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对猪场环境工程建设和改造都有一定的扶持。旧场养猪户应丢掉幻想,尽快行动起来,主动与政府环保部门及附近农户联系,找好专家,搏众家之长,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改造工艺,尽快完成环保工程改造工作。

1.4 对牲猪品种与饲料选择方面不够重视

猪的品种是养猪的基础,养猪的经济效益建立在此基础上。好的猪种必然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猪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肉蛋奶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20年饲料全面禁抗,养殖端减抗、禁抗势在必行。

2 非洲猪瘟下中小养殖场的出路与对策建议

2.1 外化形象,对硬件设施升级改造

纵观非洲猪瘟的爆发和散发过程,以往报道的案例来看以散养户为主,多数是猪场存栏低于500 头,基础母猪数量低30 头的猪场。但是随着感染压力加大,环境中病毒载量升高,越来越多的私人规模化猪场感染,未来生猪养殖场要想在非洲猪瘟中存活下来,必须对诸多方面进行升级。

2.1.1 猪场需要制定完善的防疫体系

包括厂房、设备等方面的硬件升级,也包括饲料制粒工艺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养殖流程进行优化升级。

2.1.2 加强养殖场周围环境建设

因为非洲猪瘟对于环境的适应力较强,可以在自然的条件下潜伏时间较长,所以生猪的血液以及生猪的粪便等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要严格的对养殖场周边环境进行消毒,这样可以减少非洲猪瘟病毒的存在,而且养殖场一定要对生猪的运输车辆、各种设备工具、养殖人员进行严格的消毒步骤,特别是在陌生的人员进入养殖场生产区时,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步骤以及更换专业的防护服、换鞋,要按时定期地开展消毒工作与消毒分级工作,及时地消灭猪舍内的苍蝇、老鼠、飞鸟等容易携带病毒的动物,防止猪瘟病毒随着这些媒介进入猪舍从而传染给猪。

2.2 内强素质,技术管理与规模要相匹配

提升猪场安全防疫等级,提高猪场饲养管理和加强技术水平都是猪场立足根本。在制定符合本场的防疫体系之后,更重要的是对操作人员进行思想及操作培训,监督每个防疫环节落实情况,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从品种选择、饲养密度、环境温湿度的控制、疫病的防治、猪群健康度、选择适宜的时间进猪与最佳出栏时间着手,关注养殖环节的每一个细节,更多地在于管理。以互联网授课、微信等平台学习最新养殖技术,规避养殖风险,提高自身养猪技术水平、把握市场价格变化趋势。

这次养猪是升级版的,主要是应对疫病的管理,除了常规隔离、消毒,在饲养管理和育种方面都要谨小慎微,保证最大的成活率。那些养殖观念差、赔钱翻不了身的在这一轮行业竞争中被淘汰。非洲猪瘟防控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和需要常抓不懈的持久战。非瘟考验猪场综合防控能力,侥幸躲过的几率越来越小。

2.3 严防死守,确保猪群安全

从控制病源、切断非洲猪瘟传播的多途径着手,多管齐下,通过提高猪群健康度来保护易感猪群,确保猪场幸免遇难。

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靠直接的接触传播猪瘟病毒和间接的接触传播猪瘟病毒,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封闭的饲养猪,防止生猪与非洲猪瘟的病毒传染源进行接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非洲猪瘟的疫病发生,进猪时对运输前、中、后过程进行严格把控,以防感染病毒。

2.4 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非洲猪瘟病毒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污染面,在局部环境已定植,我国养猪业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将与非洲猪瘟这一养猪业的”头号杀手”共存。目前,仍有很多猪场生物安全意识不强,消毒设备不完善,这些猪场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命运,而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将加快这些猪场的淘汰步伐。只有重视生物安全的猪场,才能在非瘟环境下存活下来,全面解决猪场生物安全,全面提升猪场生产指标,最终提高猪场经营竞争力。

2.5 寻求新的经营发展模式与大企业合作

如今的形势,摆在中小规模户面前的路困难重重,行业巨头们迅速扩大生猪产能,而未来集团化猪场扩张,所产仔猪数量多,需要更多的养户来育肥仔猪,和中小养殖户合作的情况只多不少,大公司普遍会将部分肉猪委托养殖户养殖。而且公司加养户模式客户可以给养户承担一定的风险,降低成本压力,只是单体利润有所下降。

2.6 利用政策便利

充分争取与享受国家现行养殖业扶助政策,如粪污处理无害化项目申报、能繁母猪与育肥猪保险,洗消站的建设,良种补贴,牲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补贴,贷款贴息、养殖用电电阶补贴等,减少投入,降低养殖风险,争取更多的实惠。

3 小结

中国的养殖业从来没有远离过挑战,前几年的高热病,到最近几年的环保高压,再到现在的非洲猪瘟。非洲猪瘟是养猪业的头号敌人,严重危害着我国生猪养殖业的长远发展,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非瘟防控意识一刻也不能松懈!

非洲猪瘟持续影响下,养猪业一定会有所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提高猪场饲养管理和加强技术水平都是猪场立足根本。防控非瘟,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和猪群健康度提升是考验一个猪场的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问题。练好自己的内功,不管规模大小,就有立足之处。在积极应对挑战的同时,也要及时抓住机遇,严防死守,紧抓机遇。

[1]徐伟楠,刘芳,何忠伟.中国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分析及其防控对策[J].农业展望,2018,14(12):56-61.

[2]胡斌,何艺平,胡旭进,等.非洲猪瘟流行的背景下猪场生物安全管理[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9(3):5-8.

[3]周会会.播恩如何逆势增长[J].中国畜牧杂志,2019(9):165-168.

S858.28

A

2095-1205(2020)01-20-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1.12

猜你喜欢
猪瘟猪场养殖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现代生态养殖场认证常见问题及对策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