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南昌样板”的路径探索——以生态建设为例

2020-12-16 17:45陈南捷吴曼婷邱芝琳
广东蚕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南昌市文明绿色

陈南捷 张 宁 吴曼婷 邱芝琳

打造“南昌样板”的路径探索——以生态建设为例

陈南捷张宁吴曼婷邱芝琳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000)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南昌市为例,总结了近年来南昌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其关于进一步建设生态城市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南昌样板;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治国方略,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和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先后提出了“绿色银行”和“金山银山”的概念。202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城市建设现存问题和建设路径两个方面。

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现存问题的研究,刘鹏(2020)[1]在对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中发现,政策制度建设不完善、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环境污染状况严峻是制约其生态建设的主要障碍。王凤春(2020)[2]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的转型过程,指出生态城市的建设存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不明确、有关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普遍要求同地方环境治理实际能力差距扩大等问题。邢伟(2018)[3]基于当前城市环境管理现状,指出了城市环境管理中存在着制度不健全、法律不完善、公众参与程度低等方面的问题。

关于生态城市建设路径的研究,常纪文(2019)[4]基于2019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认为应该抓住我国将迎来的新旧动能转换期和发展阶段转换期的时代契机,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采用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的目标。田欣(2018)、王晶(2020)[5~6]等学者提出,可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量化的评价指标,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姚翠友(2020)[7]等学者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来研究城市生态建设路径,旨在通过模拟关键变量变化,发掘现存生态问题根源,分析政府政策的可行性。赵学峰(2020)[8]则从参与主体出发,强调要加快构建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从南昌市已取得的生态建设成就和现存问题出发,近一步探究针对南昌市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

2 南昌市当今美丽城市建设的成就

江西省持之以恒进行着“绿色接力”攻坚战,在生态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具体表现为: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绿色生态成为江西省重点建设的品牌。近些年,江西省的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二,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35.3 %提高到了63.1 %;自然保护区数量从1984年的16 个增加到189 个,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例提高到了6.3 %左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6.2 %,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92 %,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止到2016年底,南昌市就已经拥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县2 个、国家级生态区1 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8 个,省级生态县(区)4 个、省级生态乡镇51 个、省级生态村69 个,市级生态村712 个、自然保护区11 个,总面积达16.08 万公顷。近年来,南昌市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生态优势不断巩固提高、基础设施不断朝着均衡化方向发展。

2.1 高新区——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

南昌市高新区一直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9],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打造优质的生态环境,发展环保、绿色、低碳产业。在2014年,高新区成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园区。高新区依靠环境优美、紧邻艾溪湖和昌东大道总部经济带的中心位置等优质的区位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光伏、低碳产业。目前,高新区拥有LED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30 多家。于此同时,高新区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在2011~2013年,高新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就累计下降20.44 %,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三年累计减排量分别为790 t、65 t、10 t及2.5 t,仅仅两年就提前超额完成南昌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2.2 湾里区——精心城管,以产兴城,以城促产

湾里区依靠自己本身的生态优势,以梅岭为开发主体,通过改造城乡、景村一体、优化旅游环境等措施来大力开发旅游项目,打造旅游特色品牌。与此同时,湾里区通过规划先行、项目带动、配套升级、节日丰富的方式积极打造美丽经济-生态旅游。先后出台《湾里区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湾里区民宿产业扶持办法》等政策,投资7.5亿元,引进社会资本50 亿元,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成功洽谈了太平心街啤酒节项目、恒润集团策划的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完善项目、大觉山漂流集团策划的梅岭漂流等项目。仅2018年,湾里区全区接待游客1 68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5.57 亿元,旅游业占GDP增加值为25.75 %[10]。

2.3 林业生态——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打造靓丽生态名片

南昌市紧紧依托“青山绿水”打造“金山银山”。在林业建设方面,不断加强林业生态管理与保护、建设健全资源的保护长期基础,例如基本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林长责任机制和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架构;共设立市级林长4 人、县级林长89 人、乡级林长727 人、村级林长1 986 人;设立基层监管员211 人,聘请专职护林员643 人。通过“林长制”的方式保证了林业的长期管理与保护。在植树造林方面,2019年度,南昌市共完成造林面积1.29 万亩,占省下达任务的129 %,其中实施完成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建设任务0.29 万亩、高产油茶生产基地建设8 200 亩、打造森林药材基地近千亩,有效提升了全市森林资源总量、质量和品位。

3 南昌市生态建设的现实难题

3.1 经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在关于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的问题上,部分地方片面理解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内涵,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的暂时发展。根据环境经济学观点,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属于生产企业转嫁给社会的“外部成本”。南昌在经济建设发展中,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或多或少会出现对经济建设的重视大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南昌市投入生态建设当中的资金较少,导致社会生态环境受到污染,例如南昌相关的工业产业一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垃圾废气处理上不当,严重污染水资源影响人民群众健康,产生大气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

3.2 社会文化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重要思想,提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须发展的文明形态。当今社会的问题表现在生态发展意识的滞后,南昌市的普通公民甚至是有些领导干部对生态发展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分非农业学校教育并没有对生态建设放到位,以至于学生对这类课程的热情度不高。

3.3 技术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邓小平同志也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观点。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牢固树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一些创新型绿色技术也不断诞生。绿色技术被定义为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技术。绿色技术虽然回报率高,但是投入时间长,投资大、风险也大,所以在生态技术方面投资绿色技术的产业凤毛麟角。高新技术的投入,也会导致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变高,资本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性,企业宁愿去选择一些传统的生产方法,而不愿意采用一些高效节能绿色创新技术。由于新型技术的这些现实特点,南昌市政府在绿色技术促进体系不完备,目前我国国家财政环保支出占GDP比重不足1 %,种种现实背景下,都难以为南昌市的生态技术释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11]。

4 关于南昌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健全环境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的建设没有固定模式,然而生态建设的质量或绩效则可以用具体的量化指标衡量[12],总体而言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实现自然、社会、经济三者的协调发展。南昌市在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从土地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城市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以及污染产业布局等其他城市建设规划多个角度聘请外部第三方机构构建动态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并形成相应的反馈机制。一方面能够促使有关部门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让民众更加方便、直观地获取生态建设的绩效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强化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通过实践与反馈,提高生态城市建设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此外,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也是健全城市生态监管体系的重要内容。

4.2 引导民众积极参与生态城市建设

南昌市的生态城市建设首先要以南昌市人民为中心,一方面需要完善民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渠道与途径,另一方面需要强化以民众和社会为核心的监督体系的作用。首先应当建立健全民众参与制度,在明确公民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权利与义务基础上,大力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推广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其次,加强生态教育,培育民众生态意识,塑造从公司组织、学校、社区到家庭个人的生态价值观,使整个城市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13]。最后,强化社会监督,保障社会公众对生态建设政策制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性,完善群众举报制度。

4.3 激活现有绿色景观的生态功能

城市的生态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投入大量的资本新建一批生态景观来实现[14],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绿色景观,发挥其生态功能来实现。相比之下后者对于资金的需求较少,但是对公共管理水平的要求更高。当前南昌市拥有南矶乡鄱阳湖国家湿地候鸟公园、天香园国家4 A风景区、象湖国家湿地公园、象山国家森林公园、怪石岭国家森林公园4 A级风景区、梅岭国家森林公园4 A级风景区等多个著名自然风景区,如何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生态风景区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促进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政府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

[1]刘鹏,任杰,李双权,胡婵娟,钱发军.新时代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03):146-150.

[2]王凤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与环境法律体系转型所面临的几个基本问题[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0,45(01):88-89.

[3]邢伟.美丽中国视域下我国城市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市场,2018(12):40-41.

[4]常纪文.2019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N].中国环境报,2019-12-31(003).

[5]田欣.河北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8.

[6]王晶,朱美军,吉秀芹.扬子江城市群建设背景下——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3):56-57.

[7]姚翠友,陈国娇,张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路径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OL].环境科学学报:1-10[2020-04-13].

[8]赵学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福州正当时[N].福州日报,2020-04-07(002).

[9]依托生态优势 发展绿色产业 ——南昌高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纪实(下)索引号:A00null-null-2016-00150.

[10]全域旅游舒展城乡秀美新画卷——湾里区全力谋划推进旅游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N].南昌日报社,2019-11-08.

[11]闫金光,杨雷娟,顾明.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源[J].中国经贸导刊,2019(23):59-61.

[12]白宇.开展环境绩效评估,推动生态城区建设[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2017:239-243.

[13]张琦,胡赛华.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路径探析[J].居舍,2020(02):94.

[14]王祥荣.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途径与措施——以上海为例[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4):349-354.

2019年江西财经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生项目,打造美丽“南昌”样板——以生态建设为例

陈南捷(2001- ),女,汉族,江西吉安人,本科;张宁(1999- ),男,汉族,山西省忻州人,本科;吴曼婷(2000- ),女,汉族,江西省上饶人,本科;邱芝琳(2001- ),女,汉族,江西省赣州人,本科。

X321

A

2095-1205(2020)01-74-03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1.45

猜你喜欢
南昌市文明绿色
模拟成真
绿色低碳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请文明演绎
考了个大的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吃两个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