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农”思想与农村民生建设

2020-12-16 17:45唐山清廖继超
广东蚕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三农民生农民

唐山清 廖继超

浅谈“三农”思想与农村民生建设

唐山清1廖继超2

(1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39;2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610039)

“三农”思想是关于促进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的主要思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方法,与农村民生建设有着极大的密切联系。因此可以说,“三农”思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在农村民生建设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文章研究了“三农”思想与农村民生建设的密切联系,希望对“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村建设的促进提供参考。

“三农”思想;农村;民生建设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农”问题就倍受各界领导人及各级干部的重视,因为农业、农民、农村的问题不仅与农村民生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更关系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1]。经过几十年的人们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三农”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在农民经济稳定来源、农民权益方面仍有所欠缺,因此“三农”问题依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三农”思想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思想和举措,不仅汇集了各界领导人的智慧结晶,更是我国几代人的经验所形成的,所以“三农”思想在农村民生建设中尤为重要。

1 “三农”思想形成的必要性研究

1.1 “三农”问题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问题

中国一切问题都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从大方向说就是“进一步城镇化和农村产业化”。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又包含了3 个方面:(1)城乡二元体系中,乡村是作为有自治能力的半独立体存在,还是完全融入到新一阶段城市化成为新区规划的一部分;(2)乡村系统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形态;(3)土地的产权性质和土地经济的模式。作为“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的城乡差距问题,其实质是城乡之间的不平等[2]。“三农”问题发展到如今,由于城乡人口的加剧,流通和互动,导致工业和农业、工人和农民,甚至城市与村庄的界限模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对城乡空间产业生态的演变和农民阶级的变化进行深入探讨。比如农民作为城市外劳进入城市,提供了劳动资本,而城市的涓滴效应理论上可以良性的让劳动力赚取的报酬回流到农村促进农村发展,但是在农村产业结构不发展且没有清晰产权的情况下,农村实际上无法承接资本和人才回流,如果劳动力进城无法获得良好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保障,劳动力本身也无法积累可以回流的资金。所以“三农”问题发展到现在,实质上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城乡二元结构逐渐互相渗透的经济结构中,怎样用社会生态变革让城乡矛盾合解。一种可能的路径是把“中心-外围”的结构向“中心-多支点”去发展,全面落实和践行“三农”思想。

1.2 “三农”思想是我国不断发展所形成的智慧结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农”问题便是历代领导人极为重视的问题。新中国成立早期,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民问题突出,积贫积弱的农村经济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毛泽东主席同志根据当时最为突出的“三农”问题,提出了关于土地改革的重要措施,早期的“三农”思想基本形成[3]。此外,毛泽东同志也强调了“三农”问题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三农”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政权的重要作用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在毛泽东主席“三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民生建设的“三农”思想,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我国“三农”问题已经由“该怎么做”转向到“怎么做更好”。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领导层将农民增收问题放到解决“三农”问题的首位,提出了更加丰富的“三农”思想。十六大之后,世界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形势也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同时我国也步入了社会主义的新征程。根据当时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一些矛盾、问题,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丰富和发展了“三农”思想,并着重强调了“三农”思想的重要地位。十八大到十九大这一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并且对此做出了一系列的讲话。依据21世纪,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之间的一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新的指导方针和思想理论。例如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农民权益等。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完整地构成了习近平“三农”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纲领。

2 “三农”思想于农村民生建设之间的联系

2.1 “三农”思想保障了农民权益

“三农”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权益,促进了农村民生建设。农民是农村民生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保障了农民权益相当于加快了农村民生建设。首先,“三农”思想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土地作为农民的主要财产之一,加强农民的土地权益十分重要。新时代“三农”思想在农村民生建设中的应用一方面加强了农民与土地挂钩的利益保证和农村集体产权,另一方面在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方面也作出了相关保障路径。其次,将财政资金投入农村农业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制定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税收优惠政策。

2.2 “三农”思想确保了粮食安全

“三农”思想确保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农村民生建设。粮食安全问题是新时代习近平“三农”思想体系的出发点,也是重点解决的问题。因为粮食不仅仅是保障人民正常生活的基本商品,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的重要枢纽。新时代习近平“三农”思想从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出发,力求做到粮食基本自足,将饭碗紧紧掌控在自己的手上。首先,确保粮食安全稳定了人心,从根本上促进了农村民生建设。确保粮食安全不但要提高粮食的产能,还要培育出适应各种环境的粮食作物,这样一来不仅使农民有饭吃,更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进一步准备。其次,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将会进一步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居民差距,进而促进农村民生建设。

2.3 “三农”思想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农”思想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民生建设。新时代习近平“三农”思想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出发,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1)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农业的特点之一就是“靠天吃饭”。这就是说,农村农业十分受环境及气候的影响,针对此类问题,国家做出了相关补贴以及重大灾害防控等保障,提高了农民收益。此外,在近几年中,国家扶持农民偏向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和家庭农场,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并且加大了三产融合发展力度,以农产品深加工和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让农民在家门口赚钱。(2)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工资收入持续性增加。

3 小结

“三农”思想是在中国社会主义探索背景下提出的一系列解决我国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的思想,更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与时代不断发展的产物。“三农”思想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思想武器,是促进农村民生建设的重要行动纲领,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1]李昙云.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梦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J].江苏农村经济,2020(01):18-21.

[2]王立斌.学习习近平“三农”工作思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三重”建设[J].江苏农村经济,2019(10):4-7.

[3]黄克亮,陈锦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农村民生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J].探求,2014(05):68-77.

F320

A

2095-1205(2020)01-144-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1.85

猜你喜欢
三农民生农民
耕牛和农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