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原地区细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栽培技术

2020-12-16 18:36王道远
园艺与种苗 2020年7期
关键词:覆盖物床面种子

王道远

(清原满族自治县夏家堡镇事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抚顺113300)

细辛是清原地区名贵的道地药材,药用价值高、分布面广、产量大、质量好,素以“辽细辛”著称,不仅驰名全国,而且畅销国外,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价值。但目前由于森林砍伐、产量低等原因导致细辛野生资源产量减少,而人工资源的细辛又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对其系统的研究开发。

中药材栽培是生物学、农学、药学和管理学的结合,对于广大农业生产技术人员来说,必须掌握全面的知识,对药材有深入的认识,改进原有农业生产技术,才能生产出高质、高产的中药材,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基于此,文中对细辛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经济价值,市场需求及清原地区发展细辛产业的优势,野生细辛资源的历史现状及人工资源现状,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开发细辛资源的对策,旨在为清原地区细辛产业的发展及推广提供科学参考。

1 研究地概况

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吉林两省交界外,隶属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是满族发祥肇兴之地,1925 年建县,1989 年成立满族自治县。县域面积3 921 km2,是“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传统农业山区县。全县下辖14 个乡镇1 个开发区,境内总人口35 万,聚居着满族、汉族、朝鲜族、回族等13 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56%左右。清原物产丰富,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和用材林基地,野生资源、特产名贵中药材种类繁多,矿产储量丰富。

2 栽培技术

2.1 选地

应选择地势平坦的阔叶林、林缘、林间空地或山脚下溪流两岸平地,也可用撂荒地或老参地。要求土层浓厚,土壤疏松肥沃、湿润,山地的坡度应在15°以下。

2.2 整地作畦

利用林地栽培细辛或林下育苗,应把畦床上的树木伐掉,床间距离适应放宽,床间树木要全部保留,过密的地方可适当疏整树冠。畦床应东西斜山走向,尽可能避开正南正北走向。畦床应刨翻后做床,翻地深20 cm 左右,碎土后挑出杂物,起床。一般床宽1.2 m,高15~20 cm,床面要整细。

2.3 采种

一般都是在5~6 年生细辛田块上除掉病劣植株后采种。最好建立种子田,从2~3 年生的苗田选生长健壮无病的植株作播种材料,分品种单独栽种,再加以精细管理,在5~6 年生时收种。细辛果实6 月下旬成熟,要随熟随采,分品种和性状;单收单放,分别脱粒播种。采种多在果实由红紫色变为粉白或白色时采收。剥开果皮,果肉粉质,种子黄褐色,无乳浆。由于细辛果实成熟期不一致,要分期采收,防止果实破裂,种子自然落地而被蚂蚁搬食。

2.4 播种

一般是7 月上旬至中旬,直播,如不能及时播种,应将种子与湿润的粉沙混拌,装袋或箱中,置于阴凉处暂存,待播种时起出,连粉沙一起播入床内。播种最迟不宜超过8 月上旬,常用方法有撒播、条播和穴播。

2.4.1 撒播。在床面上挖一浅槽,深3~5 cm,用过筛的细腐殖土把槽底铺平,然后播种。播种时,将种子与5~10 倍的细沙或腐殖土混拌,均匀撒播。种子间距为1 cm,播后用过筛的细腐殖土覆盖,厚0.5~1.0 cm,最后再在床面上覆盖上一层落叶或苫草,以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床面板结和雨水冲刷。翌春出苗前撤出覆盖物。

2.4.2 条播。在床面上横向开沟,行距10 cm,沟宽5~6 cm,深3~5 cm,沟底整平并压实,种间距离1 cm,覆土0.5~1.0 cm,最后加覆盖物保温。

2.4.3 穴播。又叫埯播。是在床面上按10 cm 的行株距开穴,穴径5~6 cm,穴地整平后播种,每穴7~10 粒,然后覆土0.5~1.0 cm,加覆盖物。

2.5 苗田管理

2.5.1 浇水。细辛播种覆土浅,播种当年萌发生根,但不出苗,虽然床面有保温层,但遇干旱时,床上发干,影响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因此要及时浇水,保持床内温度适宜。

2.5.2 撤出覆盖物。播种后第2 年春快出苗时,撤出覆盖物。如果床土湿润,地温低,可提早撤出覆盖物,促进早出苗。

2.5.3 除草与灌排水。细辛幼苗怕旱,如遇干旱,可用床面浇灌或床间沟灌。每年雨季要挖好排水沟,防止田间积水。

2.5.4 调节光照。一般1~2 年生苗抗光能力弱,遮阴可稍大些,郁闭度0.6~0.7 为宜,3~4 年生抗光能力增强,郁闭度0.4 左右为宜,林间或林下栽培的,可适当疏整树冠,利用荒地、老参地的,可搭棚遮阴,也可种玉米,向日葵遮阴。

2.5.5 追肥与覆盖。播种前要施足基肥。此外,从第3 年开始,每年追肥1 次,一般结合越冬覆盖,在床面上追施腐熟的猪、鹿粪并混拌过石,厚度1 cm 左右。每平方米床面约施猪、鹿粪10 kg,过磷酸钙0.2 kg。

2. 6 田间管理

2.6.1 松土除草。移栽地块每年3 次松土除草,可提高床土温度。行间松土要深些,根际要浅些。

2.6.2 施肥灌水。施肥是细辛“速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以施猪粪5 kg/m2混拌过磷酸钙0.1 kg/m2为准。每年2次,第1 次在5 月上、中旬,第2 次在7 月中、下旬。春季干旱时,应于行间灌水,以接上湿土为宜。

2.6.3 调节光照。林下栽培细辛的地块应不断疏整树冠,增加透光度,促进细辛生长。

2.6.4 病虫害防治。细辛成株易感菌核病,多发生在多年不移栽的地块,由于土地温度过高又板结,所以感病较多,初期零星发生,严重时成片死亡。病原菌从叶柄基部或根茎处侵入,开始成条状褐色病斑,逐渐扩展使地上部分生长迟缓甚至停止生长,最后地上部因叶柄基部绵软而倒伏死亡,地下逐渐全部腐烂。应每3 年移栽1 次,做好松土、排水、调光工作,还可用50%多菌灵灌根防治,严重病区可用1%硫酸铜杀菌。

2.7 采收

种子直播的细辛,一般生长4~5 年后即可采收;育苗移栽的细辛,则应在移栽地再生长3 年左右才采收。习惯上于花蕾期采收,但由于该时期的细辛尚未达到最高产量,所以也可改在8 月采收。

2.8 加工

采收后,抖净泥土,扎成小把,放在阴凉通风处阴干即可。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不能水洗、日晒或烘干。水洗干后叶片变黑,根发白;日晒、烘干则导致叶片发黄,气味降低,均影响商品质量。

3 存在问题

在细辛的人工开发利用中,每株扦插苗成本在0.3 元以上,而种子育苗每株苗成本不到0.1 元,但大多数药农缺乏开发的基础知识及永续利用观念,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产品多以采集为主,盲目地大肆采集野生细辛小苗用来繁殖,从而导致生态资源破坏日渐严重。药农多为一家一户式的小农经营,只能进行浅层次的开发,而进行的却是粗放的大林业式开发,规模及技术方面均很欠缺。此外,对于细辛产品精深加工研究很少,资源开发利用率极低,缺乏基地化,规模化,名牌化,产业链发展极不均衡。

4 对策及展望

针对细辛人工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解决途径即采用国内外种苗生产的先进技术,率先发展种苗产业,并以此为龙头,带动清原地区市的细辛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向商品化、规模化、国际化轨道运营,从而掀起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对效益高的细辛进行引种、选种、定向培育成新的品种,建立商品化种苗繁育基地及技术体系,搭建国内种苗网络及信息平台。

猜你喜欢
覆盖物床面种子
明渠瞬时床面切应力粒子图像测量技术
有机覆盖物在太原市绿地维护中的应用前景
改进的投影覆盖方法对辽河河道粗糙床面分维量化研究
桃种子
不同覆盖物对红松播种育苗的影响
骨质疏松这样锻炼
马铃薯不同覆盖物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试验研究
可怜的种子
移栽期及覆盖物对烟草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基于Solidworks和Mastercam的LYN(S)-1100×500摇床的设计与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