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播州区退耕还林生态林经营管理设计

2020-12-16 03:08
农技服务 2020年9期
关键词:播州树种森林

李 淼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林业局, 贵州 遵义 563100)

退耕还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播州区是贵州省遵义市主城区之一,林业发展在当地具有保障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多重使命,也是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田园城市·乡愁播州”重大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森林经营已由传统的木材利用向培育森林转变,近自然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是培育森林的重要学术成果。在该理论指导下,完善播州区退耕还林生态林管理的体制机制,提升生态林经营管理水平,对改善和提高退耕还林成效,促进建设“绿色播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播州区退耕还林生态林管理现状

播州区退耕还林生态林建设于2000—2006年,辖区内上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共实施退耕地造林5 710.13 hm2,其中生态林5 387.07 hm2,占94.34%。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湿地松、柏木、杉木、刺槐、香椿、楠竹等。第一次县级验收结果显示,纯林和混交林比例约为8∶2,即生态林纯林面积约为4 666.67 hm2。在5 387.07 hm2生态林中,85%以上属于边远偏僻山区的陡坡耕地,由于对退耕还林造林地管理认识不足,出现无人管理抚育的问题;加之对退耕地的耕种甚至复耕,或部分地块未达到适地适树条件和退耕群众意愿的要求,以及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需要,使造林地经历多年补植补造,期间补植树种多次调整,与原设计树种大相径庭,也导致造林地内飞籽成林,桦木、灌木等次生天然林逐年侵入,事实上形成了混交、异龄、复层的格局,但纯林仍占有较大比重。

2 基于近自然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的生态林经营设计

2.1 近自然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基本概念和原则

2.1.1 基本概念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计划和管理森林的模式。其基于从森林自然更新到稳定的顶级群落完整的森林发育演替过程,计划和设计各项经营活动,优化森林的结构和功能,永续利用与森林相关的各种自然力,不断优化森林经营过程,是使受到人为干扰的森林逐步恢复近自然状态的一种森林经营模式[1]。

2.1.2 基本原则 第一,营造林树种首选乡土树种,次选经实践检验适应立地条件的引进树种。乡土树种是经过若干年激烈竞争、淘汰、选择遗留下来的,对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具有极强适应性。第二,建立生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结构。林分越是接近自然,各树种间的关系越和谐,与立地也越适应,病虫害、风雨雪、极端高低温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也越小,生态稳定性也越好。第三,森林经营活动必须充分利用森林的自我调控机制和自然力量。持续采伐木材是森林生态的必然要求,必须努力掌握森林自控力方向,确定目标树和生态目标树,采伐干扰树和一般树,顺应这种自控力加速森林的发育进程。

2.2 播州区三合镇退耕还林马尾松生态林经营设计

2.2.1 林分现状 三合镇2003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于泽头村,乌江直流偏岩河东侧,8个小板面积59.47 hm2,土壤为砂页岩发育的沙壤土,坡度35°;树种为马尾松,处置密度167株/667m2,现保留密度为103株/667m2,平均胸径18 cm,平均树高14 m。

2.2.2 经营设计

1) 目标树生态树标记。目标树是长期保留、完成天然下种更新并达到目标直径后才利用的林木,标记为“M”类林木;干扰树是影响目标树生长的、需要在近期或下一个检查期择伐利用的林木,记为“G”类;生态树是为增加混交树种、保持林分结构或生物多样性等目标服务的林木,记为“S”类;一般树不作特别标记[2]。

2) 干扰树和一般树择伐。对具备生活力强、树干通直、没有损伤等3个指标的目标树和生态树予以保留,其余干扰树、一般树等全部伐除。采伐强度40%~50%,伐后密度控制在60株/667m2左右,同时保留次生阔叶树种和灌木树种。

3) 森林培育。在近自然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指引下,以乔木为主,采用乔木与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描配的方式,构建多层次、多树种的近自然复混交林。即针对择伐后形成的林中空地,在分析土壤、坡度、海拔、坡向等基本造林因子以及适宜乡土树种的基础上选择补植树种,如松(原有阳性树种)+杉木(阴性树种)+泡桐(阔叶阳性树种)+女贞(耐阴性防火阔叶树种)模式。

3 小结与讨论

根据近自然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开展生态林经营设计,是使退耕还林生态林达到混交、异龄、复层格局,并最终实现高产、稳定的森林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虽然在播州区三合镇马尾松生态林经营设计中进行了相应的实践探索,但目前仍然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在政策上,部分专家在对上一轮退耕还林8年补助期满后进行的阶段性验收中,对退耕地天然次生、补植与设计树种不符树种的地块,以“目标树种不符”为由不予核实,导致验收不合格,造成基层林业部门、林农对相关政策产生困惑。二是在制度上,产权制度不完善,经营主体不明确,缺乏经营自主权及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和政策支持。同时,没有形成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支撑体系,缺乏系统完善的森林经营技术标准和规程;科研与生产结合不紧密,缺乏有效的技术推广机制。三是在资金上,由于退耕还林生态林不具备明显和短期见效的经济效益,长期缺乏系统公共财政和金融的支持。四是思想意识上,由于播州区退耕还林生态林资源总量小、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林地生产力和利用率低,导致当地对退耕还林生态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环境等方面的认识不足,缺乏重视,粗放经营、重取轻予问题严重。在今后的退耕还林生态林经营管理中,需从顶层设计、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生态林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发挥生态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播州树种森林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
作品选登
播州区老年大学启用微课堂新模式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