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控释肥在夏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效应

2020-12-16 08:35朱金英张书良李升东王旭清裴艳婷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夏玉米叶面积氮素

朱金英,张书良,李升东,王旭清,裴艳婷

(1.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德州 253015;2.山东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南 250100)

氮肥合理施用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1]。随着高氮复合复混肥的普遍使用和农村劳动力的城市转移,玉米(ZeamaysL.)一次性施肥已经逐渐成为北方地区玉米栽培中主要的施肥方式。前人开展了底肥一次施用的试验研究,发现不同肥料不仅肥效的高低有差异,其肥效的持续时间也有差异[2]。普通尿素的肥效快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控释氮肥养分释放和作物吸收同步,肥效长而稳定,可以实现一次性施肥就能满足作物全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可不同程度减少氮素淋溶和挥发,降低氮素流失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氮肥利用率[3-6]。但控释氮肥价格偏高,应用范围受限[7],前期可能会出现因肥效慢而影响壮苗等问题[8],不一定能起到既增产又增收的效果[9]。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控释氮肥的不同氮素施用水平,探讨了其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控释氮肥的合理施用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7年6—9月在德州市农业科学院科技示范基地(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黄河涯村)进行。土壤为壤土,是典型的黄河冲击平原土壤,土质肥沃,排灌方便。试验地肥力中等,0~20 cm土层含有机质13.55 g/kg、全氮0.75 g/kg、全磷2.32 g/kg、碱解氮59.15 mg/kg、有效磷28.69 mg/kg、速效钾77.38 mg/kg、盐分0.68%、pH 7.75。

供试控释肥料有3种,分别为金正大玉米专用控释肥(N、P2O5、K2O含量分别为28%、8%和8%)、施可丰玉米专用控释肥(N、P2O5、K2O含量分别为26%、11%和11%)和住商玉米专用控释肥(N、P2O5、K2O含量分别为26%、6%和8%);尿素(N含量为46%),硫酸钾(K2O含量为50%),过磷酸钙(P2O5含量为12%)。供试品种为郑单958,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行距60 cm,2017年6月18日播种,6月23日出苗,7月14日进入拔节期,7月30日进入大口期,8月10日开花,10月1日成熟,收获测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3种不同的控释肥料类型,分别为金正大玉米专用控释肥、施可丰玉米专用肥和住商玉米专用控释肥;副区为不同施氮量,设置3个N水平,分别为288 kg/hm2(N1)、240 kg/hm2(N2)、192 kg/hm2(N3);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共10个处理,3次重复。各处理的磷、钾养分用量均一致,P2O5用量为122 kg/hm2、K2O用量为122 kg/hm2。不同处理设置情况详见表1。

表1 玉米不同处理施肥量

1.3 测定项目

1.3.1 叶面积系数调查 每个处理选定10株玉米进行标记,分别于拔节期、大口期、开花期、乳熟期和成熟期测量并计算叶面积。展开叶叶面积=长×宽×0.75;未展叶叶面积=长×宽×0.50;叶面积指数=单株叶面积×单位土地面积内株数/单位土地面积[10]。

1.3.2 干物质积累动态调查及各器官氮素积累测定 在拔节期、大口期、开花期、乳熟期和成熟期,每处理选有代表性的植株3株,取地上部于105℃下杀青1 h,80℃烘至恒重后,称重,将烘干样品粉碎,充分混匀,H2SO4-H2O2消煮,凯氏定氮法测其全氮含量,计算不同处理的氮素吸收量与氮肥利用效率。

氮素积累量=干物重×氮素含量;

氮肥利用率=(施氮区地上部含氮量-不施氮区地上部含氮量)/施氮量×100%;

氮肥农学利用率=(施氮区作物产量-不施氮区作物产量)/施氮量;

氮肥偏生产力=施氮区产量/施氮量[10]。

1.3.3 田间测产 每小区选取中部连续3行,乳熟后期田间调查总株数、空秆率、双穗率、倒伏率和倒折率。成熟时将这3行全部收获,风干晾晒后称量穗重,然后脱粒称量粒重;从中取3份200 g小样,每份小样中计数3份100粒子粒,将上述小样和计数的子粒在75℃下烘干至恒重(含水量7%),称量小样干重,折算子粒含水量为14%时的单位面积产量。

1.3.4 室内考种 成熟时田间选取有代表性的连续的20穗,风干晾晒后室内考察穗粗、穗长、秃顶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与DPS软件进行整理分析,采用LSD多重比较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夏玉米叶面积系数动态变化

由图1可见,不同肥料处理的夏玉米叶面积系数都呈单峰曲线变化,生育期前期先增大,在开花期或乳熟期达峰值后缓慢下降,对照在各时期的叶面积系数多小于同时期其他肥料处理。开花期T4的叶面积系数最大,为4.05,T7次之,为3.94;乳熟期T7的叶面积系数最大,为4.06,T4次之,为3.89。

图1 不同处理的夏玉米叶面积系数动态变化

2.2 不同处理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由图2可知,不同处理干物质积累趋势是一致的,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T7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在开花期、完熟期均较其他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大,完熟期T7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为389.31 g/株,比CK高38.31%,T1次之,为377.14 g/株,比CK高33.99%。

图2 不同处理对夏玉米地上部干物量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肥料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肥料处理之间穗长差异不显著,但穗粗差异显著,各肥料处理的穗粗均显著大于CK,T8最大,为52.99 mm;各施肥处理的秃尖长虽然都小于CK,但差异不显著;CK的穗行数显著低于其他肥料处理,T1穗行数最多,为15.3行,T1、T2、T3、T5、T7、T8和T9间差异均不显著;各施肥处理之间的行粒数差异不显著,但T1、T2、T3、T8和T9的行粒数显著高于CK;各施肥处理的百粒重均显著高于CK,其中T7最大,为34.91 g,T8次之,为34.44 g,T7与T8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的出子率存在较大差异,T2的出子率最高,为91.46%,T1、T2、T9的出子率显著高于CK,T8、T3的出子率略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T7出子率最低,为83.66%。

从表2还可以看出,各施肥处理的夏玉米产量均高于CK,T3、T5和T6的产量略高于CK,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CK,T7产量最高,为11.15 t/hm2,比CK高20.93%。由于玉米生长后期遭遇强风,倒折率较高,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但各施肥处理的倒折率均低于CK。T8、T2的空秆率略高于CK,其他施肥处理的空秆率均低于CK,差异均不显著。由于种植密度较小,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双穗率,但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夏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由表3可见,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提高,T4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23.44%,T7为22.41%,T1为22.00%。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偏生产力降低,T9的氮肥偏生产力最高,为53.68 kg/kg。氮肥农学利用率普遍偏低,T8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7.48 kg/kg,T6最低,仅为1.10 kg/kg。比较3个不同施氮水平的3种不同肥料的肥料利用率可以发现,在相同施氮量时,施可丰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或接近金正大和住商肥料,住商的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高于金正大和施可丰肥料。

3 结论

一次性施肥模式下,T7的产量最高,T8、T1次之,T7、T8和T1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产量均在10.5 t/hm2以上。金正大肥料处理中,随着氮用量的递增,产量上升,T1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T3,T2和T3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施可丰肥料处理中,也是随着氮用量的递增,产量有上升趋势,T4产量最高,显著高于T6,但是T4与T5差异不显著,T5与T6差异不显著;住商肥料处理中也是随着氮用量的递增,产量有上升趋势,T7产量最高,显著高于T9,但与T8差异不显著。比较金正大、施可丰与住商3种控释肥料分别在288、240、192 kg/hm23个不同施氮水平的利用效率可发现,在相同施氮量时,施可丰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或接近金正大和住商肥料,住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高于金正大与施可丰肥料。综合比较不同处理的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在鲁北地区的夏玉米生产中,推荐施用住商玉米专用控释肥,推荐氮用量为240 kg/hm2,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猜你喜欢
夏玉米叶面积氮素
作物叶面积测量的研究进展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楸树无性系苗期氮素分配和氮素效率差异
基于光谱分析的玉米氮素营养诊断
氮素运筹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天津市2011年良种补贴推介品种目录
控释肥对夏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