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汽车‘动力产业’”人才培养创株洲“中国动力谷”文化品牌

2020-12-16 03:00刘华柏
写真地理 2020年38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基于“汽车‘动力产业”实现株洲特色“中国动力谷”文化品牌的研究。课题编号:ZZSK19085。课题来源:株洲市社科联。

作者简介: 刘华柏(1977.09-),男,湖南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摘 要: 目前,我国1+X“汽车‘动力产业”人才培养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培养模式。根据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特点和功能,可以对各种培养模式进行分类和组织。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这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而且为地方企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株洲“中国动力谷”文化品牌的建设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 创新驱动;中国动力谷;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8.213

1 1+X“汽车‘动力产业”人才培养概述

“1+X”证书制度,即“文凭 + 一定职业技能水平证书”制度,其中“1”代表“文凭”,“ x”代表“一定职业技能水平证书”,即职业院校学生可以获得多种职业技能水平证书和学历证书。证书制度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贯彻国民教育代表大会精神,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主线,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改革措施。“1+X”证书制度的实施,可以深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促进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1 X”制度实施前,高职院校往往以“双证”来考核学生的能力,“1+ X”制度实施后,高职院校是否继续实行“双证”制度以及如何使用“1+X”证书与职业资格的关系,已有明确的看法。先对《职业培训法》第8条作出规定,职业培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资格标准和学历证书制度进行;引进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有法律依据第二款有些行业具备获得相应证书的条件例如海事管理对海事经营人有十项以上的认证要求(职业资格证书和资格证书),如医疗服务和教育机构必须通过医疗或教师资格证书等提供。职业学校为社会工作者举办了大量的职业培训课程,这是保留下来的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必需职能。所以1+X认证系统将来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国家职业培训证书是否保留,必须由职业学校根据职业培训要求和就业需要决定。

2 “中国动动力谷”发展现状以及对于人才的需求探究

株洲高新区是全省唯一的创新型国家公园湖南。目前能源产业有三个部门,即铁路运输、通用航空和新能源汽车。2013年9月通过《株洲高新区中国电力园区建设十年行动计划》科技部、中科院、湖南省科技厅专家组论证,这标志着“中国动力谷”的正式形成,株洲市提出了以“中国轨道交通城、中南通用航空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为支撑,用十年时间打造中国动力谷的最终战略目标。株洲高新区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示范区。

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了一些问题,株洲市高新区产业总体规模比较大,但由于当地配套设施薄弱,产业集聚度低,龙头企业具有明显的特征,但配套企业确实不够。例如,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铁路行业的市场领导者,虽然公司的技术水平是世界领先的,但是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地方配套率不足50%,部分产业要素资源还处于分散发展阶段,产业配套支撑能力不强,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没有得到体现。株洲高新技术园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仍需认真解决委员会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株洲市能源产业集群的诸多问题都是由于株洲高新技术园区的粗放经营造成的这是怎么回事比如,从招商引资的角度来看,有太多的类型招商引资产业,对园区未来发展方向没有明确概念,产业落地后如何积累也没有明确的思路;投资支持重在量轻质,大多数项目规模较小或知名度不高,甚至有些公司的位置与园区的发展方向并不完全一致兼容。小中型企业促进了园区注册企业的增多,但真正入驻的企业却很少;招商引资的方式和手段不够创新,招商引资主要靠引进经营关系;招商引资政策主要是以低地价、高退税等多种手段为主,而一些被支持的公司改变了他们的土地储备目的,前景是在税收优惠期之后不清楚。

为实现株洲长期稳定的创新发展,株洲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基于1 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可以对汽车动力方面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有力地促进“中国动力谷”的发展。

3 1+X“汽车‘动力产业”人才培养中职课程设计分析

3.1 优化课程体系架构,以1+X证书标准设计汽车动力专业职业教学方案

根据“1 + x”证书模块标准,专业技能水平证书包括汽车运维专业技能水平证书和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技能水平证书,在职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并且实现相关技能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以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根据现有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汽车行业“1+X”职业资格标准,正在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现有的根据学生学习结果的规律,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基础公共模块、职业资格模块和扩展学习模块,基本公共单元除其他外包括道德、文化和选举方案;职业资格模块包括基本职业培训和职业培训。核心课程。基础职业培训课程在核心职业培训课程之前组织,特别是在汽车文化、汽车机械、汽车工程基础、电子与电子基础、通用维修工具及使用等。为进一步开设汽车系统综合分析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课程(电机制造和电机制造)、修理、底盘制造与修理、汽车保养与修理、汽车电气系统的建造与修理、电子传动系统的修理等)和职业资格证书铺平了道路。在驱动技术方面,证书模块使学生在学习高职核心课程时能够同时获得相应模块的资格证书,课程内容与专业标准相联系,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创新创业咨询委员会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专业水平汽车维修商务接待、汽车美容、改装技术等发展课程,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等课程对应汽车维修企业运营和项目管理技术认证模块,汽车美容装饰改装技术专业资格学习:取得相应等级证书后,学生不仅具备车辆检测、维修的基本能力,而且具备汽车其他专业岗位的专业能力,真正实现了以“1+X”认证体系为导向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3.2 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学生实践课程体系改革

在校企合作的实践过程中,主要的实践模式有如下几种方案,较为常用的是订单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从企业的实际岗位出发,企业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聘用协议,在师资队伍、设施、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高校作为企业的人才储备基地或培养基地,开设企业岗位课程,培养所需岗位的最新技能,并派学生到企业实习或试用,以实现学生毕业后立即就业,一旦就业后轻松就业的就业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最大特点在于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实现高校、企业、学生的“三赢”。对于大学而言,根据岗位需求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明确; 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大学平台实现人才供给,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内容更加实用,就业更加方便。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新型培养模式。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认知能力。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与企业实际工作的深入接触来学习专业技能。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校的理论教学功能逐渐弱化,企业逐渐成为主要的教学场所。一般来说,大学只承担学生基础理论的培养和基础实践知识的教学,而企业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一方面,企业提供实际岗位的技能培训,另一方面,高校肩负着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的工作。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促进,可以迅速实现大学生从学习生涯向职业生涯的转变,使大學生立即达到企业要求的水平。为进入相关企业,顺利实现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邓莹璐.创新驱动背景下株洲·中国动力谷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8,18(09):31-35.

[2] 邓莹璐.株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现状与模式探索[J].科技和产业,2017,17(11):36-40+89.

[3] 何海军.“中国动力谷”发展战略创新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2):5-7.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