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理论的高校图书档案管理服务问题与对策

2020-12-16 03:00新如
写真地理 2020年38期
关键词:对策

新如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在供给理论中,供求的第一性质是判别供给学派的基本标准,正如同物质和意识的第一性质是判别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标准一样。即使供给理论发生变化,也会首先创造新的供给和新的供求关系。高校图书档案管理服务中同样存在供需结构性的矛盾,让高校图书馆的供给侧短缺日益加剧。笔者在档案管理领域中引入供给理论的思想,以崭新的角度分析高校图书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高校图书档案管理服务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供给理论;高校图书档案管理;服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8.281

引言:高等学校丰富的图书、档案资源对教育青年学生、传播先进科学文化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是学校展示办学特色乃至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新媒体以其便携、快速、方便、互动等特点,成为图书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的发展方向。然而,部分高校缺少有效利用新媒体服务图书档案的整体规划,图书档案工作才刚刚起步,因此要实现信息的深度挖掘,还任重而道远。

1 高校图书档案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1.1 馆藏资源供给不足

一是无法充分收集按照《图书档案管理制度》应接收的档案。许多高校图书馆馆藏率低,电子档案收集难度大,档案的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科研档案因种类繁多、成形时间跨度大更难归档。二是数字档案资源匮乏。许多高校还未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即使正在进行的其进程也过于松散、缓慢。

1.2 人力资源供给缺乏

一方面,与数量庞大的在校师生相比,图书馆专职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更为稀缺,在人力资源配制上呈现出捉襟见肘的态势。最近几年,高校图书馆自我优化人员知识结构的趋势,使得计算机和管理专业的人才在图书馆招聘中越来越受青睐。然而,短期内即使是通过招聘,也很难弥补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缺口,专业知识背景过于单调的现状难以改变。另一方面,让非专职人员从事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图书馆人力短缺的压力,但充分、综合、有效地利用馆内外人力资源依然困难重重。

1.3 管理能力供给疲弱

微观管理行为和宏观管理理念合成了高校图书管理能力。在微观管理行为方面,高校图书馆的问题是,一是没有严格执行现行的管理规章制度。高校图书馆从事档案收集、移交和整理工作的大都是兼职档案员。图书馆与兼职档案员之间不存在强制性劳动合同,其约束性和稳定性的薄弱导致了档案工作效率低及质量良莠不齐。二是很多图书馆内没有提供用户反馈和沟通功能,使得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缺失了互动环节,阻碍了图书馆精确把握档案用户服务需求的路径,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档案服务。三是图书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受到了学区分权的影响。目前,高校的合并之举,对于高校图书管理技术、能力与意识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校区分散,一些高校图书馆暴露出多校区管理能力不足的弱点,使得图书档案管理服务能力难以满足需要。高校图书档案管理服务的宏观管理理念缺失则主要体现在定位不明确,不能在横向和纵向上、在高校内外综合考虑时间与空间因素,以满足现在和未来的用户需要。有些高校图书馆的自我定位过于单一或笼统,有些图书馆的服务只限于高校内部,削弱了其向社会中宣传高校文化的传播力,阻碍高校图书馆社会地位的提升,进而影响其服务水平。

2 高校图书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 加强制度建设

图书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管理问题和安全问题,需要多个管理主体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因此制度层面的指导就十分重要。加强图书档案信息化制度建设,要在“信息化的管理”环境和“图书档案业务多元化”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力求制度的适应性和指导性。第一,高校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在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多层次的管理制度,形成从纵向到横向、宏观到微观、集中到分散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即时更新制度内容,随着图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可能面临的问题会不断增多,如图书档案利用涉及的著作权问题,防盗版等安全管理问题,对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及时学习最新的政策法规,对信息化标准、出版行业政策等问题有全面的了解,进而保障图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合规、合法。第三,细化制度建设工作,将信息化建设工作按照各个知识领域和业务领域进行细分,保障图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能够覆盖到所有业务。

2.2 推动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

针对图书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内部和外部建设不平衡的问题,应着力推动内部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同时协调多个外部单位在图书档案数字化、传输标准等问题上达成一致,共同提高图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率。第一,在进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时,要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兼容性,保障设备和主体功能的相对统一,进而让每个部门都能够较快适应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改变。第二,要对各部门的参与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培训内容上要与时俱进,除了基础图书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包括信息化建设相关的信息素养、计算机操作、系统使用培训等等,以保障信息化建设与人员素质的同步推进。第三,针对外部建设不平衡的问题。要加强本单位与高校、企业、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的合作与沟通,以信息资源共享为核心不断推进图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社会化。

2.3 優化管理系统功能建设

图书档案信息系统要把握“建设不足”和“建设过度”的平衡性问题。第一,要运用产品思维,将需求的调研和分析动态化,使其贯穿信息化建设的每个阶段,让功能开发、更新和维护更加灵活。在系统建设初期,要有针对性地对图书档案管理现状和趋势进行框架设计,将预计实现的功能与当前管理现状进行对接,之后实现各个需求,进而提高系统建设的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第二,要保证系统建设的全面性,在基础事务性业务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图书档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服务创新。借助信息化建设的平衡发展,集合各部门和各主体的优势资源和力量,重点开发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智慧阅读、在线阅读等业务。同时还要注重系统的维护和更新,制定完善的版本更新计划以适应灵活的工作要求。

结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已成为图书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图书档案工作人员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网络资源重塑图书档案在学生中的形象,在探讨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新路径的同时,研究如何利用图书档案文化开发出丰富多样的产品来满足利用者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 徐珂,胡明浩.新媒体与档案文化传播研究[C].国家档案局.建设与文化强国相匹配的“档案强国”论文集.国家档案局:中国档案学会,2014:128-142.

[2] 张婧怡.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档案管理研究[J].知识经济,2019(25):92-93.

[3] 徐红丽.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信息管理研究[J].智库时代,2020(09):86-87.

[4] 刘瑛.构建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传播展示平台的策略研究[J].兰台世界,2018(S2):12-14.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