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分析

2020-12-16 07:56胡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乡村振兴战略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正式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关键,该战略可以化解社会问题与矛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立。本文基于新时代背景,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意义,围绕人才振兴、生態振兴等方面探究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主要途径,实现我国城镇现代化发展,促进城乡要素流动,迸发农村经济活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背景;人才振兴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A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加大了国家对乡村发展的扶持力度。乡村是我国乡土社会的基础,其今后发展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乡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进而增加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容易出现乡村滞后问题。因此,新时期有必要探究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途径,为社会经济增长和农村发展提供支持。

1 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意义

1.1 化解新时代矛盾

城乡发展不平衡影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有效化解新时期社会发展过程出现的多种矛盾。依据我国最新人口普查数据得出人口总量呈稳定上升趋势,城镇化程度提升。一部分青年选择在农村生活,不过由于农村地区生活质量较差,当前农村人口正逐渐向城市迁移,导致老龄化问题加剧,因此若想克服该问题需要实现农村内部发展,而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化解上述问题。

1.2 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显著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而农业现代化是建设并发展现代化强国的关键。该模式能够提高农村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补齐区域发展短板,落实战略目标。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少、老龄化问题严重,因此乡村振兴可以缓解区域经济衰落问题。同时,建设生态农村能缓解农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情况,为建设现代化农村提供支持。

1.3 打破城乡二元格局

过去一段时间为了大力发展乡村农业、提升国民生活品质,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中占据了一部分土地,导致乡村农业发展滞后。新时期国家加强了对农村区域的重视,增加了对农民的回馈和补偿力度。因此,在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城乡融合是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可以加强人们对于城乡发展的认知,避免因忽视农业与农村发展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1.4 贯彻绿色理念

乡村振兴战略摒弃传统的农村经营管理模式,引入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围绕“创新、协调、共享、绿色、开放”的新理念,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和国家国情,依托绿色理念发展区域生态经济、打造生态产业,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实现开放发展,找寻农业竞争力较低的因素,使农民享受新技术、新成果带来的便捷性和经济效益。

1.5 为农业发展提供动力

现代化农业发展可以为城镇化和工业化提供辅助支撑,且信息化又能够促进农业发展,提升社会生产力。依据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金融、现代技术、信息等要素可以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传统产业结构,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将现代农业和个体户充分衔接,化解“三农问题”。同时,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加快农村供给侧改革速度,吸引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实现城乡要素流动、迸发农村发展活力。

2 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路径研究

2.1 实现人才振兴

2.1.1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而新式职业农民逐渐向专业化领域拓展,显著提升了该群体的技术水平、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因此,应对农民实现精准培养和精细培训相结合的策略,提供继续教育和跟踪服务,将农民增收与产业发展充分融合。例如,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组织结合农民学习需求、农业生产周期,设置科学的培训课程,围绕合作社一农民一学校、养殖户一基地一企业的模式,构建流动课堂、固定课堂、田间课堂、在线课堂,将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融入培训工作中,为乡村转型提供人才支持。

2.1.2 建设人才回流系统

(1)吸引外出人员回乡就业,使其带回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创新农村创业孵化园的创业教育课程,为农村创业提供动力。同时,乡村须与在外人员加强沟通,使其了解家乡的潜在优势与最新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创业。(2)鼓励大学生人驻,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借助学费代偿机制、社会保险、薪酬待遇、职称评审、就业权益、户口迁移等条件,为青年学生提供成才和发展的机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迸发升级。

2.1.3 发展人民群众

若想维护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地位,须将其作为建设主体、受益主体、治理主体。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情,积极获取其意见,围绕扶持大户、帮带农户、集体经营的原则,最大程度地获取乡村经济,使其达到共同富裕和脱贫致富的目标。十九代报告指出,人民应有信仰。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思想觉悟可以为国家发展迸发力量。因此,应确保农民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围绕“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原则,向群众渗透精神文明内容,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农村和谐稳定发展提供动力。

例如,可以借助人民日报、政府门户网站、中央电视台等渠道报道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三农”问题的重要讲话,使群众了解乡村振兴政策支持、实践内容。利用微视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在线传播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路线图、任务、时间表,发动人民群众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

2.2 实现生态振兴

2.2.1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生态环境是农村地区最宝贵的财富和优势,其中的田园风光、绿水青山、乡土风情、农村风貌等均体现出乡村旅游的潜力。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属于生命共同体,人们应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因此,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是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围绕生态宜居的原则,满足群众对于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依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划分农村生态保护红线,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重视长期经济效益,降低物耗、能耗,优化生活系统和生产系统。例如,某农村依据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围绕“房在树中、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原则,开展乡村绿化建设项目。对住宅、乡村、水系、道路等位置进行美化绿化,加大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化建设力度,打造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生态型宜居农村。

2.2.2 侧重污染治理

在污染防治过程中,可以建设现代化垃圾与污水处理站,加快工业集中垃圾填埋场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同时,实现农村卫生改厕,覆盖垃圾填埋和污水收集服务面积,提倡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加强生态宣传,鼓励居民购买环保类产品,构建低碳绿色、勤俭节约的生活模式。因此,有必要依托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创新农村风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3 实现产业振兴

2.3.1 明确发展目标与方式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兴旺,因此农村在落实振兴战略前需明确目标定位。结合当前产业基础,开发现代农业科技园、农业园、田园综合体、创业园,促进特色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新时代“一家一户”式分散经营模式与当前发展形式存在脱节,因此应利用工业性思维构建专业合作社,扶持龙头企业,借助工厂化、公司化的经营模式实现农产品产、供、销的规范性。构建附加值高、上下贯通的产业结构体系,为农民打造安居乐业的发展环境。

2.3.2 发展绿色食品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需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品牌,围绕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的原则,结合食品市场需求和竞争性,充分利用乡村资源优势,将利益联结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实现产业创新驱动。同时,建议融合第一、二、三产业设置发展目标:(1)着重发展牛羊、生猪、蔬菜产业。(2)大力发展休闲、农产品、跨境农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产业,形成现代农业新业态。(3)落实产业新村战略,构建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2.3.3 发展产业特色

我国各省农村区域的特点不同,其历史面貌、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具有差异性。例如,山中村落、海边渔村需因地制宜,结合自然条件打造小麦种植、棉花种植或玉米种植带,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和专业化。因此,农村需依据自身特点对接城市市场与农业产业,调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同时,新时代属于资源整合期,因此构建服务、交流、学习平台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振兴发展。建议在知识经济时代依据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科技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农村产权交涉平台、产销融合平台、科技创新平台。通过搭建多种平台配置资源,减少交易费用,找寻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农村数据共享、产业兴旺。

2.4 实现文化振兴

以甘肃省崇信县为例,该区域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已经有先民繁衍生息,拥有齐家、仰韶等文化遗址,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千百余年的农耕文明、红色革命、古树名木、民俗特色等内容丰富多元。因此,该县通过挖掘区域文化价值实现文化振兴,构建了“武康王文化产业”、“农耕文化生态园”等项目。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借助文化产业获取经济效益。当前崇信县已经成为我国文明实践试点县,发扬“六位一体”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移风易俗,增加农村群众的就业岗位,实现其自我发展、自我更生。此外,该区域通过举办文化节,开发并销售文化产品、搭建文化主题类公园,从而打造良好的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为区域农村发展提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5 实现组织振兴

部分农村地区基层民主机制不健全会影响其社会服务、公共管理水平。因此,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实现区域法治、自治、德治的充分融合。其中,自治能够确保村民具有监督权,可以对农村居委会的管理和服务进行监督,使其参与管理决策事务,防止“一言堂”问题的出现;法治是实现法律、法规的宣传,在人们心中树立法治观念,进而约束大家生产生活行为;德治侧重以德服人,提升乡村治理效率,迸发振兴战略活力。例如,浙江省安吉县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实现新时代农村治理,多年来组织工作达到零刑案、零上訪、零诉讼,提升乡村治理效果。

3 结语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因此有必要将国计民生和乡村振兴相结合。依据时代发展特点,围绕多项原则,实现人才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加强城乡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农村居民的参与感和认同感,鼓励越来越多的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中,优化战略传播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乔建军.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学深悟透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J].农村工作通讯,2019 (16).

[2]蒋永穆.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社会科学辑刊,2018 (02).

[3]姜德波,彭程.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衰落现象:成因及治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视角的分析[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8 (01).

[4]王锋.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问题与出路—一基于苏北新型城镇化实践的研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06).

[5]项继权,周长友.“新三农”问题的演变与政策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17(10).

[6]余佶,新目标、新理念、新路径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三农”新发展述论[J].中共党史研究,2017 (09).

[7]陈承新.传统文化与乡村治理的有效对接—~基于江苏省丰县梁寨镇的个案分析[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05).

[作者简介]胡茜(1980-),女,安徽绩溪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财政金融。

猜你喜欢
新时代背景乡村振兴战略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乡镇和谐统计的构建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快乐学习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业投资问题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健美操运动的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