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0-12-16 00:27王雯雯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8期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游戏策略

王雯雯

摘  要:社会性游戏帮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与同伴、老师展开互动,學会分享、合作、互助、理解等亲社会行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游戏材料、道具等,以旁观者、指导者的角色适当引导幼儿,并对其正面激励,使幼儿在游戏中亲社会行为带来的愉悦,推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关键词:游戏;亲社会行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8-0074-02

Research on Strategies to Promote Childrens Prosocial Behavior Development in Games

WANG Wenwen  (Jinxia Xincheng Kindergarten,Kenli District,Dongying City,Shan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Social games help children to interact with their peers and teachers,learn to share,cooperate,help each other,understand and other prosocial behaviors,and enhance their social adaptability.In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use game materials and props to guide children properly with the role of bystander and guide,and encourage them positively,so as to make children enjoy the prosocial behavior in the gam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ociality.

【Keywords】Game;Prosocial behavior;Strategy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总是时时刻刻在进行游戏,有时候是角色游戏,有时候是表演游戏或者建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将自己的情感、认知传递给他人,也将他人的情感和认知积累成经验,形成自己的知识。总之,幼儿是借助游戏的方式与周边的人进行互动,在游戏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学会合作并产生帮助、关心他人等亲社会行为,而这些是在人际交往的基础上展开的,也就是说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途径,因此,游戏也是幼儿融入社会,产生亲社会行为的主要渠道。由此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游戏为幼儿的成长创设了丰富的情境,让他们体验到现实生活中在他们的年纪不一定会发生的事情,这就为教师开展幼儿亲社会教育提供了机会。基于此,教师最好创设多样的游戏情境,并积极引导幼儿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1.挖掘游戏对亲社会行为发展独特的价值,引领幼儿学习

与小伙伴一起进行游戏,是幼儿开展社会性行为的主要方式。在游戏中,幼儿学会分享、尝试与小伙伴合作,并且与小伙伴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游戏的种类有很多种,每一种游戏都以其特定的作用助力幼儿性格和人格的完善。

角色游戏是幼儿游戏中最常见的一种,在进行这种游戏时,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虚设场景和环境,并在小伙伴之间形成角色分工,不同性格的小伙伴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展现他们想象中的生活。这一过程,幼儿尝试了解同伴并一起解决游戏过程中的问题,极大的促进了幼儿与同伴互动、分享、互相关怀等习性的形成,并助力幼儿与玩耍的同伴加深友谊。

表演游戏在幼儿的成长中也必不可少。表演游戏简单的理解就是幼儿模仿电视、童话中的角色、语言、动作,并结合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特点来进行表演的过程。幼儿可能在家中独自进行表演,也可能表演给家人看,甚至有的在幼儿园会结成团队,一起表演某一个故事。表演之前,幼儿会与同伴一起协商角色的分配、表演的情节、每个人的对话和表情以及表演过程中需要的道具和材料等,并且分享对表演作品的理解和看法,在协商分享的过程中,幼儿逐渐有了集体意识、遇到事情会与人商量,表演中互相提示、帮助,这些交往行为使得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的更为全面。

积木建构游戏,就是利用所提供的积木材料搭建幼儿想象中的建筑。在积木搭建游戏中,首先幼儿面对着空间有限和积木有限的困局,因此幼儿经常会与小伙伴发生争夺积木、抢占空间的矛盾,如果幼儿不能处理好这一问题,游戏往往会不欢而散。但是反之,如果幼儿在玩积木搭建的游戏中,与同伴相处和谐,必然会培养谦让、互助、合作等良好的品质。尤其在复杂的积木搭建游戏中,一般需要两人或者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此时幼儿与同伴首先要形成一致的建构想法,然后有一致的目的,互相理解,合作协调才能最终完成任务。可见,游戏看似简单,但是对幼儿品质和能力的培养作用,实在不可小觑。

总之,幼儿无论是开展何种游戏,一方面是在游戏中获得欢乐和成就感,使心理得到较大的满足;另一方面在游戏中无形地增强了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了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与他人相处,发展了亲社会行为。教师要明确不同游戏的作用和价值,重视游戏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对于不爱参与游戏的幼儿,可以积极引导。

2.以游戏材料作为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媒介,暗示幼儿学习

幼儿的每一天,几乎都在游戏中度过,游戏的玩具和材料,占据了幼儿生活中绝大部分的注意力和兴趣,在摆弄玩具、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幼儿与同伴们一起学习、成长、共同进步,逐渐社会化。除此之外,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互助,学会关怀、分享等良好品质,学会用正确的态度与同伴相处,有时又与同伴发生冲突,争抢玩具,这一过程又让幼儿学会了谦让、沟通的重要性,这些都是社会性行为强化的表现。事实上,游戏的材料、材料的多少甚至材料的种类,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幼儿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并且对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基于这一点,教师要注重游戏时材料的设置,维持材料数量和种类与幼儿的人数的平衡。

对于小班初期的幼儿,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發。此时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对小伙伴还不了解,此时教师最好给所有的幼儿提供一样的游戏材料,避免产生比较等不良行为,同时引导幼儿开展模仿和平行游戏。到小班中期,教师可以在材料设置上稍微调整一下,即发放的材料数量可以稍微少于幼儿人数,此时幼儿之间彼此熟悉,此行为能够促进幼儿进行分享、合作。之后,可以继续沿用此法,逐渐减少材料的投放,让幼儿分享、合作、谦让、互助成为惯性。

对于教师投放的玩具,研究界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孤立型玩具,一种是社会性玩具。根据研究结果,发现孤立型玩具使幼儿独立玩耍、自主思考,对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作用相对有限。社会性玩具使幼儿参与集体活动,集体玩耍,相互帮助、共同分享,对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最好给幼儿发放社会性玩具或者材料,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

3.顺应游戏情境引导亲社会行为,推进幼儿学习

幼儿从出生开始,就是独立的个体,其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非常少,因此产生社会性行为就需要大人的指导和帮助。根据学者前辈的研究成果,正常情况下,家长和幼儿园的教师都是通过开展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构游戏等,让幼儿学会合作、分享、互助,从而培养亲社会行为,幼儿很少独立形成亲社会行为,年纪非常小的幼儿,在这一点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因此,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帮助,能在幼儿游戏时,提升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水平。

其实多个幼儿在一起游戏时,往往容易发生冲突,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们游戏的情境,适当介入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解决冲突,这样一方面幼儿在与老师的相处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另一方面也缓和与同伴的矛盾,培养亲社会行为。例如,小班游戏中,幼儿A拿着拖把拖地,幼儿B觉得好玩也想玩,但是幼儿A不愿意,于是幼儿B便去抢,之后两个幼儿争执起来,老师看见了,于是建议两个幼儿轮流拖地,并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谁先玩,之后两个幼儿愉快的继续玩耍起来。当幼儿在以后遇到一样的情况,相信他们也会学着用老师的方法处理这一类冲突。另外,幼儿因为年纪小,多半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不能理解相处时发生矛盾的根源,就必须得到老师的指导,此时老师就要帮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强化理解能力,了解他人的行为和情感,而幼儿也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学习分享、理解、换位思考等亲社会行为。

4.运用正面反馈关注游戏中的亲社会行为,强化幼儿学习

根据人类心理学研究成果,发现当人在受到鼓励时,对一件事的兴趣会变浓,积极性也会得到激发。其实,幼儿也是如此,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时候,家长或者教师对幼儿良好的行为多加鼓励和赞赏,可以帮助幼儿更快更好的学会使用亲社会行为。正面激励和反馈,能让幼儿意识到何种行为是正面的、积极的行为。另外,对于幼儿不同的亲社会行为,教师要使用不同的激励方法。比如,微笑、注视、抚摸、言语鼓励、物质奖励等不同的鼓励行为应该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

实际上,使用正面激励和反馈的方式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希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心理的满足感和信任感,享受到亲社会行为所带来的愉快,并在游戏过程中,利用群体幼儿的效应,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强化幼儿之间的友谊,以示范行为使幼儿彼此认可,真正内化良好的品质和人格。

参考文献

[1]全海英.体育活动发展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阮素莲.幼儿亲社会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47-54

[3]邓诗颖.学前儿童家庭教养方式、依恋类型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亲社会行为游戏策略
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个体道德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社会角色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入手
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