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楼记

2020-12-16 07:55张永祎
莫愁·小作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昆仑太湖

张永祎

我们在鼋头渚景区内游览,不经意间发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门前挂的匾额是“七十二峰山馆”,原来是王昆仑的故居,不禁喜出望外。我们知道,这是其父王心如于1927年所建的“太湖别墅”的主体建筑。王心如时任无锡厘金局局长,他在鼋头渚购得山地40亩,修筑了“太湖别墅”群落。沿着主体建筑西下,就可以看到用于接待宾客之用的万方楼。

这是一座掩映在苍翠中由叠石筑成的小白楼。那种安静的姿态和中西合璧的风格,总让人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王心如非常喜欢杜甫的《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这两句诗反映了杜甫在万方多难、流离失所之时,满怀愁绪地登上高楼,看到的虽是繁花满目,却为黎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黯然神伤。王心如先生所处的时代,恰如杜甫诗中所描述的那样,烽火连天、动荡不安,正值内忧外患、民不聊生、饥寒交迫、生灵涂炭的局面。面对此情此景,他毅然决然地将此楼命名为“万方楼”,表达以天下为己任的满腔热血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刚到门前,我们看到于右任先生写的对联:“月从水底出,船自天上来”,这显然是站在万方楼的角度所描写的太湖的壮阔之美。就像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透过岳阳楼的角度来描绘洞庭湖的壮阔之美一样。在二楼阳台的正面还有一副抱柱联:“湖天一角包万方,烟波千里孕吴越”,门楣横匾是“玉镜平开”,这些都彼此呼应地还原了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的眺望感觉。身处万方楼的凌空之境,目及神远,鸟瞰广博,万顷的湖水挟裹着蓬勃的盛夏铺天盖地而来,浩渺的烟波包孕着吴越春秋汹涌而至。一片片云帆像从天边驰来,一轮轮明月犹如从水里升起,偌大的太湖就像一面硕大的镜子和巨大的怀抱,时间在这里驰骋遐思,空间在这里天高地迥,如此阔大悠远,几乎囊括万有。

万方楼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册页中脱颖而出,是因为这里曾是万方会议召开的旧址。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宁沪地区的地下党组织决定召开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神的会议,共商抗日救国的大计,筹备会议的任务就交给了王昆仑。王昆仑以品尝水蜜桃的名义邀请南京、上海、无锡三地的救国会和讀书会骨干,在此秘密开会。会议传达了指示,分析了形势,达成了共识,明确了任务,对于推动沪宁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兴起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此,楼外有石碑、楼内有介绍,墙的正面上还有一幅油画进行了生动的展示,站在中间,穿西装打领带的就是王昆仑。这是一批可敬可亲的抗日救国的先驱,但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踪早已被国民党特务盯上,王昆仑也被列入监视和暗杀的黑名单。沈醉在《我这三十年》中对此做了揭秘:“这位王委员(指王昆仑)将在无锡的鼋头渚太湖别墅请客,他名义上是请客游园,实际上是要召开一次秘密反蒋的重要会议。去的客人都是反蒋革命人士,并有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参加。这在当时是相当重要的情报,也是戴笠认为最适合逮捕王昆仑的时候。”沈醉当年奉命率领一个行动小组,早早地就赶往无锡布控,后来因为没有抓到王昆仑什么把柄,为了避免惹是生非,引火烧身,抓捕行动才未能实施。

这座楼一共两层,目前一楼是展览,二楼是茶社。我们站在阳台上,当年叶剑英元帅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来到这里,就站在这个位置远眺太湖。那是1971年2月25日,西哈努克亲王在叶剑英元帅的陪同下游览鼋头渚,在万方楼小憩,喝茶,吃简餐,当时江苏省委副书记杨广立提议畅饮三杯,西哈努克欣然同意,但服务员却面面相觑,因为事先没有这个安排,也没有准备。这个时候中国驻柬埔寨大使康予召夫人杨玲看出苗头来了,赶忙说,我有个建议,今天这个酒就不喝了,先存在无锡,等到柬埔寨抗美救国胜利的时候,我们再来喝好不好?非常机智,也恰到好处地化解了一场尴尬,也美妙地成就了一段佳话。

万方楼二楼,悬挂有“在家忧国书生事,临水登山节士心”的对联。这副对联是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所写,他工于隶书,端庄雄健,颇负盛名,曾与精篆书的吴敬恒、擅楷书的谭延闿、专草书的于右任一起被誉为“国民党四大书法家”。这副对联笔力遒劲,神采动人,“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自有一种潇洒自如的倜傥风流,最重要的是这两句对联还道出了王昆仑人生的真实写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王昆仑为寻觅拯救中华的正确道路,在鼋头渚太湖别墅内,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著作,联络进步青年,进行革命活动。1933年,他同孙晓村、曹孟君、钱俊瑞、张锡昌等,组织了革命团体南京读书会。会址就设在万方楼内,他们定期在这里进行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不断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阴谋和险恶用心。不久,经中共南京市委负责人卢志英介绍,王昆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更加矢志不渝,信念坚定,长期在国民党内部积极主动地开展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正所谓“在家忧国书生事”。

1945年5月5日至21日,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复兴关(现名浮图关)举行。会上,王昆仑揭露了中国国民党内部顽固派制造分裂、策划内战的阴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蒋介石恼羞成怒,当场怒斥王昆仑竟敢公然在国民党的大会上替共产党说话。台下的特务们也应声高喊:“把王昆仑拉出去枪毙!” 面对穷凶极恶的反动势力,王昆仑从容不迫地站起来整了整衣服,昂首阔步地走出了会场。这件事轰动了整个社会,对蒋介石独裁统治一贯不满的于右任先生就此事曾有诗云:“十年中委无人知,一骂成名天下闻。”正所谓“临水登山节士心”。

王昆仑不仅是“革命许身终不二”的政治家,还是著名的红学家。他在抗战期间撰写的《红楼梦人物论》,是最早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研究《红楼梦》的一部专著。他在担任北京市副市长期间,积极支持红学研究,亲自担任第一届中国红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和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顾问委员会主任等职,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对其研究成果推崇备至。此外,他与女儿王金陵合著昆曲剧本《晴雯》在北京演出时,也深得观众喜爱。

真的没想到,在万方楼令我如此受益匪浅,意犹未尽之时,还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沿着湖边顺路前行,只见湖水荡漾,蒹葭摇曳,水拍石岸,残阳铺水,这其中有山重水复之忧,也有柳暗花明之喜,但总觉得万方楼才是最让人惊喜的隐秘角落。因为它总是能在点滴之间填充了心理的期待空白,悄悄地寄存着我们的丝丝惦念,所以我们还没等游览结束,就又折了回去,因为有些地方还不太明白,也没有完全记住。

这里的一砖一瓦已经镌刻进了最温暖的记忆,曾经的过往,历史的痕迹,经过长长岁月的发酵,已经演变成了独树一帜的味道。任何一点蛛丝马迹都会成为我们联想和想象的触发点,拳拳服膺,铭记在心。

编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

猜你喜欢
昆仑太湖
运河、繁花、稻花香,赖在北太湖挺好
跨越昆仑
美丽的地方
茄子花
太湖边的橘子
黑石头
赞东太湖
在太湖里坐船
太湖“开渔”迎丰收
赵学敏书法作品《念奴娇·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