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0-12-17 03:15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合水路小学王晓文
小学时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体育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合水路小学 王晓文

在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学生在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但是在我国,对于体育课的认识只停留在“强身健体”的生理功效上,对于体育的健心功能没有给出足够的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管是在课程性质、价值与目标等方面,都强调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也预示着体育教学的重心不单单只是身体上的健康,还应该将心理健康融入到教学当中。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推动体育教学发展的步伐,还能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相关的资料与调查结果,我国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情况让人担忧,而且有很多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的优良率只有10%,心理方面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小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由于目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再加上应试教育的现状,学生在心理上还是有着很多压力的。很多学校往往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学之中的盲区。所以,学校一定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之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奠定基础。

二、体育教学与心理教学之间的关联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学有着相辅相成的关联,这二者是不能分离的。而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体育项目都与学生的意志力密不可分,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在具备专业的体育素养的同时,还应该具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在保证学生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心理健康也维持较好的状态。但是二者之间是不能相互取代的,而且侧重点也有差别,心理健康教学是不能取代体育教学的地位的,而体育教学也没有办法涵盖心理健康知识。因此,体育教师除了在生理上完成对学生的教育之外,还要在心理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三、体育教学中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上的积极影响

1.适当的心理教学可以协调学生人际关系,加强其社会的适应性。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接触的机会,从而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协调人际关系,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一门重要课程。经常参与群体活动,还能接触到性格不同的人,学生可以学到更多待人处事的方法,增强交际的能力。

2.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压力,有助于改善情绪。目前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是十分成熟,在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之后,若没有得到及时的开导,就会逐渐成为产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因此,学生需要及时调节与放松,而运动对于调节学生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运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有节奏的呼吸与全身心的投入,可以有效调节心理状态,还能忘记烦恼,宣泄心中不快的情绪。

3.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目前很多体育仍然以竞技的方式为主,所以在赛场上取得良好的成绩离不开参与者日常的锻炼与努力。参与者要具备良好的心态,能够承受成功或者失败的结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失败中不断寻找、总结经验。因此,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积极发掘体育教材中心理健康的内容。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过程都离不开教材。体育教学也是如此,体育教学有着内容丰富多样的特点,其中也涵盖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教学有关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教材的选编时,应该结合学科的特点,合理进行编排,充分发掘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教学相关的因素,进一步培养学生勇敢、坚强、执着的精神品质。例如:老师在讲解球类运动的时候,就要把握住这项运动的重点,因为球类运动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主要决定于团队协作的精神,老师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发扬共同协作的品质,逐渐懂得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重要意义。

2.创设相关的比赛情境,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比赛,尤其是竞技体育赛事都是比较振奋人心的,在比赛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一些令人激动的情境,比如说在最后决胜的阶段,赛场上的运动员有较大压力,落后一方想要进一步扭转局势,获胜的一方也想要维持成绩,这种情况之下,谁的心理素质好,就有希望在比赛中拔得头筹。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创设一些类似这样竞争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接受心理上的考验,这样不仅可以磨砺他们的意志,还能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3.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在体育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体育老师来创设。老师可以依据相关的心理健康教学知识创设相关情境。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也要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不同的体育项目,同时也要保证自身的心理状态始终是相对稳定的,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保证课堂教学气氛的融洽。

4.正确使用教学评价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是与正面评价密不可分的,老师的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反馈。学生在了解到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之后,能发现自身的不足,积极地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更好地完善自身。因此,老师在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语言的把握就显得非常重要。老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要更好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体育的信心。

5.正确引导。从宏观上来讲,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还要将锻炼身体与文化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体育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微观上来讲,老师可以根据相关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学习任务,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健身的重要价值,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进行长跑教学时,老师要着重向学生介绍长跑的益处,长跑可以增强心脏与身体的代谢功能,还能提高消化系统与各个器官的机能,让学生认识到终身运动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新课标对于体育课程的相关要求,再加上新课标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健康,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为学生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学,将心理健康教学与体育教学的内容整合到一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体育老师一定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学,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体育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