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统编教材深度学习的“四步阶进”策论

2020-12-17 03:15南通市崇川区实验小学
小学时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词语深度目标

南通市崇川区实验小学 邓 燕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课文,奠定了学生“深度学习”良好基础。深度学习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本文所论及的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是指在基于言语学习的基础上,整合思维训练、人文教育、文化熏染,达到“言意共生、知能并进”的整体性目标,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了更好地运用统编教材推进“深度学习”,我在实践中探索“四步阶进”教学方式,彰显统编版教材优势,努力将深度学习引向全新境界。

一、定标,准确把握深度学习的逻辑起点

确定比较精准的教学目标是深度学习的前提。从教学论角度看,教学目标有学科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三个层面。学科目标的达成需要相对漫长的过程,要从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做起,逐步接近学科目标。

1.单元目标需要整体设定。一般地说,统编教材单元的编排非常注意知识建构、人文熏染的“集合性”,以便引导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对某个专题有相对完整的收获。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教学要点是“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设置高效的认知通道:在第一篇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要紧扣课文中典型的语段了解什么是“关键句”,并初步感知关键句与语段中其他语句的联系;在教学第二篇《海滨小城》中,可以在学习前一篇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在自主性阅读中快速扎到语段中的关键句当中去,并自主梳理关键句在语句表达中的作用,利用关键句理解一段话;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前两篇课文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尝试为这些语段加上关键句,将深度学习任务落到实处。

2.课时目标需要明晰具体。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行为主体、行为指向、表现程度等,还要非常关注“课文目标”。譬如,“微古文”教学、现代记叙文教学、童话教学等的“目标等级”是什么?“定标”时就要落实、落细、落小。以《蜘蛛开店》为例,如何利用示意图打开学习过程——这是重要的课时目标。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性阅读课文并相机思考:蜘蛛先后开了哪些店,来了哪些顾客?教师要根据故事情节的不同,分别从“卖的东西”“顾客”“结果”三个层面提炼出核心词语,接着,组织学生尝试运用“首先、接着、然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对蜘蛛开店的整个过程进行复述,要求学生将情感线融入到情节线之中。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相机进行故事的续编。

二、品文,扎实完成深度学习的核心任务

“深度学习”的核心任务是什么?今天大家取得了共识——教语言。“抓语言”但不能丢掉“抓灵魂”。语文的主责主业一定是学语言,否则就抹杀了语文学科“质的规定性”。我认为以下两点特别重要。

1.抓住关键词,萃取信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信息。以教学统编版三下《纸的发明》为例,为了让学生对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和提炼,笔者围绕关键词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首先,圈画出时间顺序的词语,“几千年”“后来”等,了解这些“序次词语”在文中的价值,继而概述主要内容;其次,搭建语言表达的逻辑句式,帮助学生将自己获取的信息进行合理地筛选、调整和思考,真正融入到文本的内在认知框架中来。经过长期引导与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了“品读关键词语、萃取主体信息”的阅读习惯。

2.运用对比法,感知画面。课文中遣词用语大有精妙,运用对比的方式便能更好地发现文本语言之美。以教学《花的学校》为例,教师应紧扣这篇课文所在单元“阅读时关注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要求,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赏析词语、感悟魅力。比如描写东风:“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教师采取“置换法”:“湿润的东风吹过来,发出呼呼的声响”,这样一比较,很多学生认识到了课文里语言的生动形象,拟人化手法不仅展现了东风轻灵和煦的特点,更加令人遐想,使得读者在眼前浮现出鲜活的画面感和延伸感。

三、启思,呵护学生深度学习的独特感受

最新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专门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主动积极思维,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使用统编教材时,我更加注重导引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维,进行个性化解读,发展他们的“主动积极思维”。

在教学第九册《小岛》时,我看到有的同学眼中噙着泪花,显然是被这故事深深打动。但我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抛出了一个发散性的问题: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你读完本文后最打动你的地方。在交流中,他们各抒己见:“战士们用自己家乡的土种出了蔬菜,故乡总在最可爱的人心中”“绿油油的菜地构成了中国地图,祖国在我心中,所以战士们再苦再累,心也甜”“兵爱官、官爱兵的军队是战无不胜的”“将军深入海岛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太感人了”“在艰苦的条件下,只要善于动脑筋,什么人间奇迹都会造出来”“将军将那盘菜倒进汤里的办法真好、真感人”“它让我想起了守岛英雄王继才夫妇”……这些表述都是他们自己的心灵袒露、情感分享、思维再现。教师要用心去倾听学生,鼓励这种“各美其美”的个性化思维。

四、践行,适时搭建深度学习的练习平台

从教学论高度看,当学生由外部刺激的接受容器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时,学习才称得上是“深度学习”。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深度学习”的主要呈现方式就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言语实践,这才是新课改语文教育的本质。教师要适时、适当、适度搭建供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平台,为学生语言能力生长服务。

比如,统编教材中老舍先生的《猫》读来非常亲切生动,感觉作者并不是在写作,而是和老朋友聊天、拉家常,课文中有很多亲切而又经典的语句,精准地凸显了猫的特点,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我在引导学生充分品味课文的语词和情感后,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较为熟悉和喜欢的小动物,模仿作者的风格和写法,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在实践表达训练的过程中达成深度学习。

总之,“四步阶进”教学探索注意拾级而上、渐次提升,兼顾了语文学习的知识、技能、思维、审美等层面,更接近“深度学习”境界,具有广阔的实践与研究空间。

猜你喜欢
词语深度目标
容易混淆的词语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找词语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一枚词语一门静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