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2020-12-17 03:15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中心小学
小学时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圆柱长方体交流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中心小学 张 英

心理学家舒磁认为:“人总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都具有人际之间的心理需求。”由此可见,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思维,而是发挥了相互之间的思维启发,从而让不同的思维得到碰撞。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一、科学分组,强化学生之间互动

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而且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因材施教,根据班级内成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科学的分组,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更好地去展示自身的才能,让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更上一层楼,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基本跟上教师上课的节奏,继而更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找到自信。除此之外,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要有明确的分工,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操作者等等,每组学生在保证效率的同时也要达到更高的正确率。当然,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把成员分为“学生”“记录员”“裁判员”等等,学生在交流时也更好地完成了任务。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学生可以从家里带来自己的玩具、书、零食等等,教师给学生分配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等角色。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更好地提高了自身的交流、探究、合作能力。

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团队精神、协作意识、交际能力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合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这是互教互学互帮活动发展的必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其在协作中获得更多的自信,继而更好地活跃自身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枯燥单一的弊端,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室内去寻找哪些东西属于长方体,接着让他们进行讨论:仔细观察一下正方体,能够得到哪些结论。接着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也给出了结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的对应面大小相等,长方体有12条棱等等。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并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学生在学习探索中,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除此之外,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也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参与讨论与合作,让他们能够学会取长补短,继而更好地成长与进步。

三、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布鲁纳指出:“问题是认知活动的诱因,是提高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知道,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问题的探索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相关的情境问题,引导他们去合作、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也要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感受不到挑战性,也不宜让问题过难,否则容易降低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可以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去推理平行四边形是否也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呢?其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有什么联系呢?接着学生可以带着疑问去交流与合作,并通过实践的方式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发现它可以转化为长方形。最后,学生很快地计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找到了探究问题的关键,最重要的是还提高了自身对数学学科的热情和信心,提高了学习效率,更好地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四、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理念中的要求,是“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要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而不是等待别人的学习成果。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使其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探究空间,并让他们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合作,分享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去理解数学知识,拓展思维。例如,在教学《8加几》时,教师先给出问题:“还有多少本书?”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教师并没有让学生立刻去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合作交流,而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自己去探究。每一位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时都纷纷举手,教师要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身才能的机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学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更好地提高了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认识到了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提高了自身的数学成绩。

五、有效引导,助力高效合作学习

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时期,抽象思维逐步形成。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首先,教师要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通过科学指导让学生学会创新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其次,发挥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教师要让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讨论让成员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圆锥与圆柱”的有关概念,接着,把学生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总结圆柱与圆锥的特点,总结它们的异同点。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与点拨。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圆锥与圆柱的学习模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圆柱与圆柱的特征。最后,通过开展比对、计算、验证等步骤来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去总结圆锥与圆柱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要求学生理清两者体积计算公式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样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深化学生的思维认知方式,让他们之间的合作更加有效。

总之,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原则,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同时,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这样才能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猜你喜欢
圆柱长方体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圆柱的体积计算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抓不变量巧解题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