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内 衔接课外
——探寻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途径

2020-12-17 03:15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二小学蔡妙琴
小学时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课外课外阅读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二小学 蔡妙琴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通过课内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内阅读,而且要重视课外阅读,还必须使二者有效衔接,以课内阅读为基础,课外阅读为延伸,两者互相促进,和谐发展,才能开阔语文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一、强化阅读体验,营造良好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是小学语文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衔接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阅读书籍中的内容进行展示,在课堂内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其收获阅读喜悦,以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良好习惯,是营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关键。如果学生在课内的阅读学习中体验不到读书的快乐或感受,就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很难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革命题材的课文《灯光》时,现在的学生处于和平年代,感受不到那种炮火纷飞的生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长征》片段,以此引起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的情感共鸣,同时由课内衔接课外,引导学生阅读《七根火柴》《党费》等文章,以了解更多革命先辈的事迹,理解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指导课内阅读,教给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有效开展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应该立足课堂,依托教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从而积累语言、提升阅读水平,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的课文《草船借箭》时,教师首先要要求学生仔细地、逐字逐句地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懂的句子借助注释、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弄懂;其次,教师要要求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抓住人物言行,用心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最后,教师要教他们做批注,留下阅读痕迹,以便在交流时进行展示。从《草船借箭》一文中,学生运用精读、略读和品读等方式,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相机引出:“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哪些故事?”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全书,体验阅读的乐趣。教师要不断地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运用课内所学进行阅读,举一反三,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实现学生的永久发展。

三、结合教材特点,选择衔接内容

一册教材尽管只有30篇左右的课文,但是,这些课文都是学习的典范。结合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教师可以以课文为范例,选择课外与之相关的经典阅读材料来进行群文教学,把课内的阅读内容和课外的拓展阅读联系起来,使课文的精读示范作用发挥出来,示范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如此一来就能很好地做好课内外阅读衔接的选材工作,帮助学生找到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的“衔接点”,让学生读有重点,同步拓展,内外相连,学以致用,巩固提升,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进行深度阅读。

1.以作者作为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

很多学生会因为某一篇文章而喜欢上作者,进而阅读这个作者的其他作品。如学习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推荐安徒生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代表作《拇指姑娘》《白雪公主》《柳树下的梦》,从而让学生知道安徒生写作风格上的转变和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2.以单元主题作为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

人教版教材将文章分为不同的单元,并在每个单元的开头标注了该单元的主题。因此教师可以依据每组教材的单元主题,选定课外阅读的内容,巧妙点拨,水到渠成地达到课内外阅读衔接。如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以“科学精神”为主题,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居里夫人传》《科学家的故事》等文章,进一步体会科学家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以教材内容作为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

教材中节选的篇目基本都是大家之作,在学习课文时,由节选去读原文,教师把删改或选编前的作品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原著原作,不但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能够使学生对原作原貌进行全面、立体的认知。如,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教师可以延伸教材内容,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城南旧事》中的其他片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4.以时代背景作为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学习《再见了,亲人》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抗美援朝历史背景,了解中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在并肩作战中结成的深厚友谊,在课堂中适时点拨时代背景,通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的深情。

四、注重过程引导,促进有效衔接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不只是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让学生阅读那么简单。在阅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全程引导。古人云:“阅读无甚妙法,唯从有疑到无疑,从无疑到有疑。”在课外阅读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应及时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自主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与同伴或老师交流、释疑,引导学生将阅读内容中优美的语句进行摘录,将通过阅读产生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从而提高阅读质量,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阅读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开展总结分享活动,鼓励学生将阅读的收获和体会进行分享,对阅读中所收获的内容进行展示。

五、开展多种活动,提升阅读自信

教师要想将课内外阅读衔接落到实处,就必须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和机会。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诗海拾贝”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学生可以朗诵教材中的诗歌,也可以搜集课外优秀的诗歌朗诵。教师还可以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共同发展。在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

总之,课内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只翅膀,只要语文老师用心在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上下功夫,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优质资源,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和实效性就不难获得!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课外课外阅读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语文课上做游戏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