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

2020-12-17 09:01安徽省广德市卢村乡中心小学胡菊丽
小学时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口语法治语文

安徽省广德市卢村乡中心小学 胡菊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信息资源有了更多的传输渠道,这也让青少年更容易接触一些错误的思想观点,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危及社会的稳定。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可以更好地避免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引导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责任,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正确引导,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更高的有用人才。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治教育的意义

1.开展法治教育的有效渠道。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流手段,因此语文是各阶段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学科。而教育必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以培养,这样才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语文教师也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将法治教育渗透其中,可以让语文教学成为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的有效途径。结合相关的课文,也能更加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对法治观念的概念形成初步认识,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的重要形成阶段。小学生对是非的判断还过于片面,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另外,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依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与感悟。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有助于从思想层面去约束学生,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治教育的具体策略

1.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内容。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是需要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经常渗透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语文学科的教材中包含有大量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懂得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内容,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治教育相结合时,不仅要保证教学任务能够圆满完成,还要将语文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因素充分利用起来。

以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的教学为例,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自然美景以及美丽的鸟类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独特魅力,以此为基础,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普及动物保护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了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口语交际练习中的法治教育。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口语交际练习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入与法治教育相关的讨论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目的,也能通过时事热点话题的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透过事物的表象深入地认清其本质,进而从心底里激发更强烈的认知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结合时下热点新闻事件,将现实生活中报刊、电视媒体上报道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引入其中,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相关新闻事件的经过与结果,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也能让学生口语得到了锻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念后,教师可结合《小学生守则》中的规范标准,进行最后总结。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犯罪的发生原因,利用同龄人的真实案例能增加学生的代入感,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达到法治教育的渗透目的。

3.写作教学之中的法治教育。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将法治教育渗透到写作教学之中,学生在写作练习的同时也能在内心深处更好地反思与思考。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丰富作文的素材,也能让语文教学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教学水平,让学生更好地形成法治意识。

以《我身边的那些事儿》的作文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进行写作练习。写作内容涉及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违法行为,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违法行为进行事件的阐述,以及违反法律法纪的总结,最后表达出自己的感想。学生围绕这一话题开展写作练习,一些学生描述了平时遇到的随意损坏公物行为、高空抛物行为以及不遵守交通指示灯横穿马路等行为,这样不仅可以让作文更生活化,学生也通过文字的形式真实地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这些不文明行为、违法行为进行回顾总结,在这个总结的过程中也能达到自省的目的,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约束自身行为。教师在写作教学后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详细的点评,鼓励学生作文中正确的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从而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的目的。

4.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法治教育。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进行课堂教学,还要注重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加深学生的自身感悟。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前,可以根据教材设计有关道德行为与法治观念的题目,开展情景表演活动,这样既可以达到教育目的,又能增进生生、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例如,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之中插入相关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情景下的任务角色,结合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不文明及违法行为,模拟这些角色的行为。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这些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能更深入地碰触学生心灵,从深层次地激发起学生的法治意识。

综上所述,法治教育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法治教育的渗透,让法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使法治教育不再流于形式,促进小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在教学工作之中,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具有教学价值的教材内容,结合实际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口语交际练习、写作练习之中,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终使其在思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

猜你喜欢
口语法治语文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酒中的口语诗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口语对对碰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