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楼房养猪发展现状的浅析及改进措施探讨

2020-12-17 10:09杨彩春陈顺友赵宇明
猪业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楼房养猪猪场

杨彩春 ,陈 琼 ,陈顺友 ,刘 艳 ,赵宇明

(1.武汉科源牧业咨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0;2.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但也是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约19.0%,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猪肉消费量49.6%,生猪养殖量占世界生猪总养殖量56.6%,而土地面积仅占世界7%。一直以来,发展畜禽精粮型畜牧业必须有效地缓解人畜争粮、人畜争地的矛盾[1]。

2019年,国家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明确允许养殖设施建设多层建筑[2],使高楼养猪合法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楼房养猪是未来养猪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开启楼房养猪热潮,多家养猪巨头纷纷布局楼房养猪。2019年3月11日,襄大农牧有限公司在湖北宜城市王集农场投资10亿元建设年出栏生猪40万头的15层楼立体化养殖项目;2020年1月7日,温氏在广东省新兴县水台镇计划总投资3.8亿元建设温氏第四代猪场―楼房养猪,该项目为全密闭式多层立体建筑,一期种猪区年产商品猪苗15万头,二期育肥区年上市肉猪15万头;2020年2月2日,首农食品集团在北京房山区计划投资近4亿元建设北京首家闭环式生猪养殖场,设计5层楼房猪舍,年出栏12.5万头;2020年6月3日,温氏又拟在闻韶镇白竹村投资8亿元,建年出栏生猪30万头的楼房养猪项目;2020年5月15日,青岛即墨牧原投资1.48亿元建设年可出栏生猪10万头的楼房养猪项目[3]。

关于“楼房养猪”的报道及对其利与弊的讨论也成为当下养猪业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那么,楼房养猪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如何?又如何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利用与推广呢?

1 楼房养猪的发展现状

1.1 楼房养猪的起源

楼房养猪是中国特有的产物,在欧美养猪发达国家并没有这种模式,究其最根本原因就是土地和人口问题。欧美发达国家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而中国则需要利用有限的土地产出全球一半的生猪,人猪争地。随着人口激增、人住进高楼,随着养猪规模扩大,猪住进高楼也是大势所趋。

据记载,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哈尔滨市香坊农场建了1栋2层的楼房猪舍,在当时由于技术水平以及思想观念意识等诸多因素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其可以算上业内最早出现的楼房养猪的雏形[4]。

随后的二十多年里,楼房养猪一直处于冷落时期,直到20世纪末,一些地方由于土地紧张问题,高楼养猪模式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一批学者开始探讨楼房养猪的优劣。

1.2 楼房养猪的优劣

1995年,候志谦团队为肇东市粮食种猪场设计了一个4层养猪楼房(长100 m×宽8 m×4层),第一层为空怀-妊娠母猪,60个栏位,300头母猪,舍外设计排粪场,母猪可以定时舍外排便;第二层为分娩哺乳母猪,116个大栏位(每栏4 m2),每头母猪单栏饲养,可以自由活动;第三层为35日龄的断奶仔猪,60个高床,可饲养600头仔猪;第四层为育肥猪,60个大栏饲养600头;舍内清污采用人工干清粪为主,水冲洗为辅,利用升降机将干粪送到舍外。两年后,其饲养效果为:初产母猪平均产活仔数9.1头,35日龄断奶平均窝活仔8.5头,个体重9 kg,育肥猪料重比为3.7:1,效果良好。该团队总结出:楼房养猪节省土地,养殖集中,便于管理;楼房冬暖夏凉,通风采光好,高层蚊蝇少;存在的问题是:冬季北方顶棚保温不够,易结露,导致舍内湿度大,设计时需要因地制宜,改善门窗以及顶棚设计;全楼只1个升降机,物料与粪污存在交叉污染,不符合卫生管理要求,需要改进[5]。

何葆祥等1998年发表的《关于楼房养猪的探讨》一文中指出:楼房养猪要按照养猪的工艺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其养殖的生产效果也可以达到平面单层养殖的水平,而且楼房养猪占地少,猪群集中,更具有规模效益优势。但是相对平面单层,楼房养猪的土建成本偏高,对配套的现代机械设备要求更高(升降机利用),前期一次性投资成本过高,在防疫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弊端[6]。2001年,该团队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楼房养猪应采用不同于平面单层养猪的工艺流程,推荐采用3阶段6环节(即配种和妊娠;分娩哺乳和保育;中猪和肥猪),减少转群麻烦,便于管理;同时要做好猪舍设计、环境控制与对外防疫,在这三个方面的要求要更加严于平面单层养殖。而且,农村小养殖户可以联合起来,合建1栋楼,各自分层管理、独立核算、联合销售、增加抗风险能力[7]。

2004年,何葆祥全面总结了楼房养猪的优点。第一,楼房养猪节省土地,基本建设总体投资少(1栋6层的楼房相对平面单层可节省2/3的土地费用以及对应的土建成本);第二,促进了标准化配套技术的提高,环境控制好;第三,采用标准化的防疫制度,楼房养猪易于管理,生产效率更高[4]。

2008年,孙德林总结了楼房养猪的利弊,指出楼房养猪可以节省土地,便于粪污集中处理,但是由于饲养密度大,饲养环境如果控制不好,猪群疾病感染的风险较大;楼房养猪的未来发展空间大,但需要强化“全进、全出”生产工艺,强化自动化与数字化管理,推荐新型材料以及新技术建设猪场,并坚持生态循环原则,建设生态猪舍[8]。

1.3 当前楼房养猪的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由于受土地与环保双重压力,楼房养猪的理论与实践有了较快发展,一些企业从最初的2层、3层、6层,发展为后来的8层、10层甚至15层,并有业内专家学者指出育肥猪大楼15层最为理想[9]。

然而,学者王玉斌2019年指出,目前业内的某些楼房养猪只是简单的平面单层养殖模式的叠加,并无根本性创新,虽然能够节省土地,但是土建和运营维护成本高、消毒防疫难、污染感染重等问题还是很突出,在“非洲猪瘟”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情况下,发展“楼房养猪”似乎并不合时宜。而且楼房养猪改变了原来土地性质,以后土地复垦以及用途变更面临极大障碍,养殖主体应该根据自身实力和当地实际具体情况考虑建设高楼养猪,而不是盲目跟风[10]。

2019年,扬翔的楼房猪舍并配套安装智能化的系统及设备,实现“数字养殖”,在非洲猪瘟形势之下保证了100%安全生产,证实了楼房养猪的可靠性,并且猪场生产效率高,生产指标好(PSY28.8头,MSY27.5头,全程成活率92.1%,肉猪出栏综合成本5.27 元/kg),环保处理更方便[11],让业内养殖人士看到了楼房养猪的发展新模式,坚定了楼房高效养猪的信心。

扬翔的智能化楼房猪场可谓当前非洲猪瘟形势下养猪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标杆。随着5G时代的到来,楼房养猪的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会更加普遍,智能化楼房猪场在未来将会成为主流猪场模式之一。

2 楼房养猪存在的问题

楼房养猪是农业领域的新生事物,经历时间短,经验不多,受资源多要素配置限制等,存在着值得重视和亟待改进提高的问题。

2.1 楼房养猪设计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的已建的养猪楼房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设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简单的平面单层模式叠加;人、猪、物料进出系统共用混乱,易出现交叉感染;猪群养殖密度大,舍内空气环境脏乱,猪群易感染呼吸道类疾病;粪污以及病死猪处理系统不配套;舍内未配备空气除臭系统,高楼养殖猪场的臭味传播更远,易引发环保纠纷等。

2.2 楼房养猪缺乏标准模式

当下,业内楼房养猪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模式,有的猪场建3层、4层、5层,有的猪场建8层、10层甚至更高,普遍反应是相同规模量的猪群,楼层建的越低土建投资总成本越高,而楼层越高,总体土建成本反而偏低。但由于没有标准模式,大部分猪场建设不统一,造成土建投资浪费严重,而且不便管理,运营效果不佳。

2.3 楼房养猪技术管理不到位

从设计理念上,采用楼房养猪对现代化技术配套要求更高,生物安全管理要求更严。实际操作中,猪场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猪场技术及生产管理人员都应该接受新型养殖模式的系统化培训,从而实现“高安全、高效率”养猪生产。

3 楼房养猪改进措施建议

3.1 科学规划布局,合理分区

秉持“生态优先,健康养殖,高效环保,永续发展”的理念。遵循“三区划定”原则,避让禁养区或限养区,在可养区闲置或半闲置地推行与种植结合,扩大粪污消纳能力。一般来讲,楼房养猪场场址选择与生物安全、猪群健康及养殖效果直接相关。

辅助生产区(内)主要有饲料分类贮存、高温灭菌处理和饲料品质检验控制等;辅助生产区(外)是指在猪舍外500 m以远区域,建设进出猪场运猪、饲料或物资车辆洗消中心,产品(猪)外售转运中心及其相应设施设施等。

生活管理区:人员办公场所,生活设施,文化活动及人员住宿,以及工作人员洗浴消毒,生活垃圾收处等。

隔离环保区:包括固态物收处、液态物收处、病猪隔离车间、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车间和有机肥制作车间等。

种养结合区:以建设用地与种植用地不低于1:(3~5)比例配置,既能绿化美化环境,改善场区小气候环境,又能就地转化消纳有机肥,发展绿色种植。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打造以养猪历史和现代文化生活于一体的体验区,为养猪企业和全民深入了解和认知加强科学普及教育,增强职工爱岗敬业和坚定职业情操,具有意义。

3.2 关注内外环境,实现健康养殖

猪舍内环境要求:体现充分享受自然,空气新鲜;冬暖夏凉,人工调控极差温度;冬季可利用沼气热源“地坪下”热水循环供暖,或为碳纤维电热供暖;夏季采用“湿帘负压”降温,或正压加湿降温。

养殖场区环境布局:采用“三分离”,即净(道)污(道)分离、雨(水)污(水)分离、固(态)液(态)分离。

在猪群健康养殖和疫病防控要求上,科学合理地设置“六个”相对独立的“净化”物料流动性线路,重点突出“单向、独立性、闭环、属性分离”特点,即人员流动线路、进猪流动线路、出猪流动线路、饲料输送线路、病死猪流动线路、固态和液态污物导流线路。人员和猪群通行做到净道污道分开、固态液态分开、正常(猪)与异常(病死猪)分开。在此之上与工艺建筑方案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生物安全的需要。

3.3 生产工艺与楼房设计配套

现代养猪工艺流程设计要求不断提高生物安全度,减少楼房层面的猪只转群流动性和人力物力消耗。提倡“产品专业化”、“单层全程养殖”、“小单元,小循环构建大规模”,包括猪舍通风、粪便处理、病死猪收集处理都要以楼层设置单独通道。病死猪要有统一密闭式通道集中处理。确保在生物安全应急情况下不受到污染影响。

具体来讲,工艺流程设计要以楼层全程养猪设计,通常产品专业化就是把“后备公母猪、空怀妊娠、产仔哺乳、仔猪保育、生长育肥”各种不同猪只类群置于同一楼层;而工艺专业化设计是将同楼层安置同类型猪群,把“后备公母猪、空怀妊娠、产仔哺乳、仔猪保育、生长育肥猪”分别安排在不同楼层。生产实践比较:产品专业化可减少猪群上下层流动,便于生产业绩考核,作业分工细化,有效地增强楼层面生物安全度。但是建筑工艺结构复杂,各层所需料型多、装机占位复杂。

无论是产品专业化还是工艺专业化生产流程设计都必须配置与产能一致的繁殖母猪数量,每年增补一定数量的后备公母猪,以满足正常淘汰和异常处理的最基本要求。同时,需要科学合理地编制猪舍栏圈使用计划,且与母猪繁殖生理周期以及猪栏位周转相互衔接的时间节拍,这就是所谓“繁殖节律”的形成与调控。

同时,在楼房养猪工艺建筑设计中,需要建立“四大”系统,即人猪流通安全体系、饲料输送系统、小气候环境调控系统和污物收集处理系统。

3.3.1 人猪流通安全体系

以楼层为单位设计独立的人员和猪只单向、封闭式流动的专用通道。要求:每批次人员必须经过洗浴更衣换鞋,并有休息室和工作间;每一批次猪只必须经过药液喷淋的带猪消毒。猪只通道设计10%微坡和地漏导流液态物进入密闭式管网。同时,人员和猪只各有专用电梯升降,使用时做好批次化消毒处理。

3.3.2 饲料输送系统

基于楼房养殖工艺设计饲料输送方案和料塔位置安装,将料型与料塔,料塔集中或分散,猪群存量与料塔容积相互对应。八层以上高楼采用“分段式”分塔气动输送饲料,其系统稳定,远距离输送量大,便于整体联网。相比较而言,塞盘绞龙式输送虽然系统稳定、投资相对低,但远距离输送量小、爬楼比较困难。

3.3.3 小气候环境调控系统

从动物生理需求与环境温度以及空气流速关联性理论出发。正常情况下,仔猪适宜温度 28~ 32℃、0.3~0.4 m/s,中猪15~28℃、0.5~0.6 m/s,大猪13~26℃、0.8~1.0 m/s。根据楼房养猪高度生物安全控制要求,舍内通风要针对不同类型猪群、不同季节、不同饲养密度和不同通风模式,通过风机变速和组合开机进行区别对待。基于重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必须强调以楼层为单位构建单元化相互独立且免受干扰的通风系统。一般来讲,从通风走向分为:纵向通风、横向通风和混合通风;从通风路径分为:窗口进风、天花进风(或吊顶进风)和地道进风(或反梁风道)。通风效率上,集中通风优于分散通风(优化通风模式),立式通风优于卧式通风,负压通风优于正压通风,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宜选择。为保证舍内系统通风排出空气消除异味,从技术手段上在排气风机端口设计排气净化装置。目前,猪舍比较成熟的除臭净化技术是采用复合型网状湿帘布或塑料水帘过滤墙,即在风机端口加装一道网状滤料,经注水喷淋装置把“液体+除臭剂”喷淋到滤料上,让异味废气弥散于液体中,利用液态生物发酵除臭剂或柠檬酸等物质吸收臭气,从而达到除臭目的。

3.3.4 污物收集处理系统

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将自动化控制与往复式机械清污相链接,构建全自动机械刮粪系统,实现清污自动化。从源头固液分离,减少污物滞留所产生有害气体和病菌滋生,改善养殖环境,降低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甲烷和吲哚的生成释放,且省工节水节能,有利于源头污物分类和资源化处理。刮板式清污技术创新点:在猪床下或漏缝地板下构筑槽坑,将刮粪板嵌合平底槽坑,沟底沟壁平滑,宽度1.4~2.8 m,深度30 cm,坡降0.2%~0.3%。刮粪机牵引向上端运行刮净鲜干粪,回车时液态物下落至闭路管网。并将自动控制系统与机械刮粪机链接,实现全自动清污。

3.4 做好“三废”收集处理,防治环境污染

这里所指“三废”是指固态物(鲜干猪粪和病死猪)、液态物(排泄尿液和消毒用水)以及舍内废气处理。必须遵循“三低、五性”原则,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优性、低耗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推行“刮粪板、固(液)态分类清除模式”。从源头将固态(鲜猪粪)和液态物(尿液和残水)分离,做出分类处理。推行废弃物处理“三段式”处理技术路线:一是在舍内做好固液分离,二是过程处理(厌氧或好氧),三是终端制肥反哺农业种植。这种传承五千年中华农耕文明的做法,将养殖和种植结合起来,欧美国家效仿中国、现在比我们做得好,把建设猪场和农业种植用地以1∶(3~5)匹配推行有机种植。在我国养猪处在转型转变重要时期,必须树立新理念,有制度保障,有土地配套种植,有产业链,这将是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4 结语

楼房养猪是我国畜牧业进入工厂化养殖和工业化技术装备的重要历史阶段,主要优势在于节省土地资源、提升规模化、集约化和智能化装备能力,提高养殖效率。未来,智能化楼房养猪将会成为主流养猪模式之一,特别是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地区,养殖场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该模式。

楼房养猪设计需与养殖工艺流程、工程建设、机械配套相统一,在设计中应以提高生物安全度为关键点,创造良好小气候环境,按照工业化生产工艺流程设置将猪群类型对应批次化管理相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动物繁殖特性和生长发育潜能,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

猜你喜欢
楼房养猪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楼房
养猪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逃跑的楼房
楼房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