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2020-12-17 13:31李柏桥向薇薇王茂理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优质稻绵阳市科技成果

何 勇,李柏桥,向薇薇,王茂理,黄 波

(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绵阳 621023)

绵阳市根据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从上千种农产品中梳理出粮油、林果等六大重点产业和水稻种子、优质蜜柚等十大主导产品,并分别制定了六大重点产业规划和十大主导产品的发展行动方案,细致到乡镇的相关细化方案,计划通过“做大产业、做优品质、做响品牌”,推动我市农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1 科技成果推进产业发展

绵阳地形多样,农产品种类繁多、品种丰富,为了对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依据,本文就粮油产业进行重点阐述。

1.1 绵阳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1.1.1 粮油作物生产概况 2018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2万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0.02万hm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6.79万hm2。全年粮食总产量229.65万t,其中:大春粮食产量185.03万t,小春粮食产量44.62万t,稻谷产量93.43万t,小麦产量36.56万t,油料作物产量43.65万t。

1.1.2 重点作物产业发展规划 到2020年,实现从普通稻到优质稻、普通油菜到优质油菜的转变,全市优质稻面积达10万hm2,其中国标二级及以上优质稻达3.33万hm2。高芥酸油菜种植达2万hm2,通过利益纽带的连接,构筑优质粮油产业发展体系,实现粮油总产值 150 亿元。优质稻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市优质稻面积达10万hm2,产量556kg/667m2,生产优质稻谷83.4万t,优质率达80%以上,商品率提高到40%。其中:国标三级优质稻6.67万hm2,生产优质稻谷56.0万t;国标二级、一级高档优质稻3.33万hm2,生产优质稻谷27.4万t,实现产值45亿元。高芥酸油菜发展规划:到2020年,高芥酸油菜基地面积达2万hm2,产量175kg/667m2,年产高芥酸油菜籽5.25万t,实现产值5亿元。

1.2 科研单位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1.2.1 高芥酸品种选育 芥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备润滑剂、表面活性剂、塑料等。在20世纪90年代,本院开展了以低芥酸(油菜籽中油的芥酸含量≤5%)和高芥酸 (﹥45%)的油菜品种选育工作,在1998年育出了高芥1号、高芥4号品种,其高芥酸油菜的选育和种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市场对芥酸有旺盛的需求。四川西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全套引进德国设备,已是亚洲最大的芥酸出口基地,其芥酸产量已占到中国市场份额的80%~90%,亚洲的50%~60%,世界的1/8,若全面投产其芥酸产量将占到世界总产量的1/3。绵阳市是我国油菜生产的主产区之一,当地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和品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了高芥酸油菜产业化生产优势,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满足了龙头加工企业对原料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本院在育成了绵油13、绵油15、绵油309后,还育成了我国第一个高芥酸低硫甙品种绵油322,为提取芥酸后的菜粕作为饲料提供了优质原料。

1.2.2 优质水稻品种应用及推广 本院在2000年初就育成了优质水稻品种宜香725、宜香3728,深受消费者喜爱,近期又育成了花优357、川优6139等品种,这些品种在产量、质量、抗性、口感都有较大突破。绵阳是水稻种植的优势区域,是四川水稻主产区,独特的气候条件生产的优质稻产量高、品质优,又有绵阳仙特米业有限公司等川内大型综合粮食加工企业作为支撑,对于优质水稻的需求相当旺盛。目前国内稻谷供应充足,对优质稻的需求提升,优质优价已经成为稻谷市场的主旋律,国家正在多种方式鼓励稻农因地制宜选育优质稻品种,增加收益。普通水稻价格连续下滑。我国水稻的最低收购价,已从2016年最高价连续下调3年,农户的收入下降了200元/667m2左右,其收购价逐渐再与国际市场接轨。

1.3 产业发展中出现新的问题

1.3.1 劳动力成本高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造成劳动力成本在不断的攀升,一般情况下80元/d,在农忙季节,价格涨到150元/d,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再依靠过多的劳动力,将会大大削弱其竞争力。因为只要每667m2地多用一个工,利润将减少100元左右,要产业提高利润,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

1.3.2 季节性用工矛盾突出 农村劳动力价格高,已经是有目共睹,但在农忙季节,很多情况是有钱也请不到工,果树疏花疏果、小春收打、大春播栽用工矛盾极为突出,难以找到合适的劳力,也限制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1.3.3 老龄化日趋严重 2014年绵阳市统计局曾撰写的《绵阳农民现状调查》报告中称,农村的劳动力年龄以50~60岁人员为主。2019年对游仙区、梓潼县的农业合作社进行调查,目前为合作社打工的基本是60岁以上的老人,最大的年龄为78岁,几乎没有新生代农民加入务农的行列。

2 产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

绵阳市粮油重点产业中,主导产品是水稻种子生产,水稻种子生产是绵阳市的传统产业,始于80年代,昌盛于90年代及2000年初期,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制种产业的经济效益逐渐降低。目前,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已经碎片化,难以找到过去整村整镇的生产基地,如果该产业不创新必将没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运而生,科技创新在产业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1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科研单位育出的优良水稻品种,仅仅是获得了种子可以生产和销售的资格,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还应在生产环节不断的技术创新,培育出质量高、价格低的种子,满足市场的需求。水稻种子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目前的农村现状,已经无法维持传统产业的发展,只有引进机械插秧、无人机施药及授粉、机械收割、种子烘干等技术,用机械代替人工,降低劳动强度和用工量,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据测算,水稻种子生产采用全程机械化技术,可以节约用工5~8个/667m2,为水稻制种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创造了条件,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2 针对产业中的问题及时解决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水稻的父母本播种差期、行比、管理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技术问题。比如,水稻种子生产的关键技术是父本和母本的花期相遇良好,采用机械插秧的父母本播种差期,如果套用传统制种模式,就会造成父母本花期相遇出现偏差,我院承担的《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找到了其中的内在规律;研究的无人机授粉技术,全面代替人工授粉,劳动强度和劳动工作量大大降低。

2.3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种子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都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进行解决,技术创新推动了产业的发展。过去种子翻晒全部采用人工,受到了晒场条件、气候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后来引进了种子立式烘干机,现在广泛采用卧式烘干机,种子烘干数量大、损耗小、成本低,经测算,人工晒种成本是0.12元/kg,而烘干仅需0.04元/kg,而且烘干的种子质量好于人工翻晒的种子。人工竹杆授粉是0.13hm2/工,牵绳授粉是0.4hm2/工,无人机授粉是2.67hm2/工,现在已经出现无人机集群授粉,效率提高到13.33hm2/工,随着创新技术的提高,种子生产的成本将会越来越低,产业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3 市场是科技成果的试金石

3.1 科技成果需要到市场中检验

我国的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在10%左右,究其原因,真正的科技成果过少,很多所谓的成果还不是成果。要验证成果的价值,必须到市场中去检验,尤其是应用研究的成果,必需与市场接轨,作为基层科研单位,承担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任,要主动融入并积极参与其过程。

3.2 科技成果应用需要新的机制

科技成果要与产业进行对接,政府也在逐渐引导科研机构与企业对接,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我院参与的《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改变了过去由科研单位研制科技成果,由农业局进行成果推广的现状,变成了科研单位和农业局共同主持参与,协同推广,各司其职,科技成果较快的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3.3 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四川出台了16条政策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本院作为绵阳市的试点单位,也相应的出台了鼓励科技成员服务地方经济的文件,一些科技人员直接与企业、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指导农业技术,推广科技成果,同时得到应用报酬,取得了双赢的目的,这种模式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4 结语

4.1 产业发展需要多方参与

作为粮油产业,涉及到品种形成、种子生产、技术推广、产品销售多个环节,只有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协同,才能形成育、繁、销一个产业的完整链条,其中科技成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4.2 产业发展必须以销定产

绵阳市确定的六大重点产业,是以十大主导产品为依托,产品销售的多少决定产业发展规模,要以优质产品为主,注重地方经济的发展,不能盲目的扩大经营规模,量力而行。

4.3 科技人员是成果转化的主要力量

只有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发挥科技人员的科技优势,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促进绵阳市六大重点产业和十大主导产品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优质稻绵阳市科技成果
达州市达川区优质稻生产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水稻品质育种主要进展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绵阳市图书馆孙桐生自藏《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初探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精准转化的“科创365”
贵州优质稻占全省稻谷产量62.2%
绵阳市文联精准扶贫重落实,凸显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