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草莓产业向绿色品牌方向发展

2020-12-17 14:05李廷荣杨婷婷
云南农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种苗草莓生产

李廷荣,杨婷婷

(昆明市种子管理站,云南昆明 650228)

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据调查,昆明市全年草莓种植面积533.41 hm2,其中设施种植面积461.17 hm2,总产量8300 t,设施种植产量7100 t,总产值26 075.82万元,其中一产产值20 058.42万元,二产产值1726万元,三产产值4291.4万元;种苗46.89 hm2(5000万苗);0.33 hm2以上种植户122户,种植面积458.35 hm2,产量7900 t;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包括个体户)81个,产量6600 t,销售收入15 581.17万元(含种苗),辐射带动农户2435户。

二、现阶段推进草莓产业发展的措施

(一)优化品种结构

加强草莓良种的引种和筛选,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延长草莓鲜果供应周期,弥补水果淡季市场,实现草莓的周年生产。现已有章姬、红颜、蒙特瑞、桃香等多个品种在全市区域内种植,同时积极引入可连续结果、抗性强、适宜采摘的国内外草莓新品种开展试验筛选,筛选出适宜推广种植的韩韵、京藏香、圣诞红、隋珠、火焰等冬草莓新品种和圣安德瑞斯、蒙特瑞等夏草莓新品种,为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种保障。

(二)推广标准化生产

昆明市积极引进省级草莓专家开展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指导,成立了陶磅专家工作室,编制草莓省级地方标准1项,企业标准3项。推广应用脱毒苗、三膜(大棚、双层膜、地膜)技术、基质育苗、土壤消毒、半基质栽培、高架基质栽培、高垄地膜覆盖栽培、节水滴灌、蜜蜂授粉、疏花疏果、适时采收等综合配套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肥料利用率比传统施肥提高30%以上,肥料成本每亩节省1000元左右,大幅度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推广捕食螨、黄蓝板、防虫灯、硫磺熏蒸器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减少杀菌剂、杀虫剂的使用频次和用量,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实施草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不断提高草莓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草莓产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三)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

围绕草莓产业发展,开展技能培训和指导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先后组织技术员和种植户参加世界草莓大会、中国草莓大会共计11场次,赴北京、辽宁、浙江、四川、安徽、浙江等省市参观学习49人次,开展技术培训9期692人次,聘请国内外知名草莓专家指导交流10余场次。通过课堂培训、实地考察、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让草莓种植者学到了先进的栽培技术、经营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经验,扩大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施的推广应用,提升了草莓产业发展水平。

(四)努力打造草莓品牌

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确保草莓产品质量安全,对主产地草莓进行抽样检测,所检项目全部符合标准要求。积极开展商标注册和绿色食品申报认证工作,昆明绍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汉人营”牌草莓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证书。加大草莓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省内草莓产业相关会议在昆明召开,积极组织各县区举办草莓产业宣传活动,组织举办了云南省首届草莓产业发展研讨会暨西山区草莓文化节、云南省园艺学会年度学术年会。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农展和节庆活动。通过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活动,大幅度提高昆明市草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棚冬草莓正成为昆明市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的新名片。

三、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与技术力量不足

财政资金及技术力量不足,导致基础设施薄弱,基地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良种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果园管理粗放,种植管理技术薄弱等问题较为突出。

(二)连作障碍问题日趋严重

设施草莓长期重茬种植,草莓产区土壤酸化、盐渍化、营养元素失调等问题日趋严重,连作病害如根腐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等越来越普遍,为害不断加重,造成草莓生长不良,死苗现象屡屡发生,导致草莓的品质和产量急剧下滑,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收益。

(三)脱毒种苗使用率低

草莓是高度杂合体,生产上采用匍匐茎无性繁殖以保证子代与亲代的遗传性状一致。因为草莓连续多年采用匍匐茎无性繁殖,病毒大量依附,导致草莓产量、品质降低50%以上。但由于脱毒苗技术生产成本高,多数农户使用脱毒苗意识不强,脱毒种苗使用率很低。每年草莓生产用苗绝大部分是农户自繁自育,多数采用普通生产苗做母株,育出的种苗质量差、缓苗期长、死苗率高,影响草莓产业健康发展。

(四)培训及技术指导不足

随着草莓散户种植增多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种植户的培训及技术指导要求就越来越高,现有的培训及技术指导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草莓产业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产业规划引导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草莓产品的风味、品质、包装以及购买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就需要进一步优化草莓生产布局,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不同地域气候、土壤、交通等条件,统筹考虑生产规模,适区适种,避免一窝蜂式的盲目发展,形成均衡有序的草莓生产供应体系。

(二)加强资金、技术力量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和种植户投入为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产业投入机制。建立水果示范基地,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扶持及技术力量投入,加强草莓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地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及种植管理技术;在育苗、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标准化生产、推广应用及品牌打造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助推草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草莓作为高档果品,深受大众的喜爱。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草莓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城市市民,要走“生态绿色”的发展道路,大力推广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栽培模式,为消费者生产出“绿色、优质、安全、营养”的果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

(四)提高技术指导服务水平

做好草莓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服务,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草莓产学研推广基地,大力推广脱毒种苗的应用,强化绿色高产标准化栽培配套技术研究,进一步提升草莓品质。建设一批草莓全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质量监控,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立草莓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机制,健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和质量追溯制度,推进规模化经营,引领标准化、清洁化生产。

(五)强化产业标准及安全意识

引导企业、合作社、协会、种植户实行草莓标准化生产,推行垄作栽培、土壤消毒、种苗脱毒、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秸秆还田、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生物益生菌剂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草莓生产、包装及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对果品的检测,提高市场主体质量安全意识,以改变现有的草莓零售为主体的销售渠道,促进草莓能更好的进入超市、宾馆、酒店等大型高端消费场所。

(六)创建草莓特色绿色品牌

从农资市场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三品一标”认证、果品包装设计、商标注册等多方面着手,全力推进草莓绿色品牌创建工作。加强市场监测与预警,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引导生产经营者建立展销、批发和配送中心,发展直供直销、代理配送、连锁超市、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拓宽果品销售渠道。组织生产经营者参加农博会、推介会、招商会、草莓节、丰收节等各种宣传展销活动,不断扩大销售渠道。

(七)延伸草莓产业链

从政策与资金上大力扶持草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进、培育草莓深加工企业,做好草莓包装工作,提高草莓附加值。推进草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和草莓盆景,发掘草莓文化,提升草莓品牌。积极推行连锁经营、品牌代理、网上交易、第三方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提高草莓产品现代交易能力,着力打造“产、贮、加、销”一条龙产业链。

猜你喜欢
种苗草莓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草莓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