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思维导图,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效果提优

2020-12-17 15:34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4期
关键词:导数导图数学知识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 崔 亮

简单来说,思维导图就是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设计具有逻辑性的教学框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能够自主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中,能够持续进行知识的吸收,不断实现能力的锻炼,从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使用价值,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具有的独特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正确的学习意识。

一、串联各个知识,系统化学习

高中数学知识的特点是复杂且烦琐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具备自我学习的意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也容易消耗教师讲课的激情。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知识的探索过程,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利用逻辑思维顺序串联起来,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中,实现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讲到“函数”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函数的概念,并且回想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函数的例子。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板书为学生进行思维逻辑方式的展现,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数学思维方式构建的过程,并且掌握运用思维导图这种有效教学手段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能够在课后根据思维导图弥补知识薄弱点,以此实现课后对知识的高质量复习。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对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有真正充分的理解。

二、架构知识体系,明晰逻辑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上所要讲述的知识制订教学计划,一定要认真研究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且通过这些联系将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掌握。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新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明确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逻辑性,就能更加轻松地实现对知识的完全掌握。

例如,在学习“导数”时,教师可先讲解导数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导数的几何意义及物理意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联想到自己之前学过的其他函数,将这些初等函数的导数结合起来一起理解导数的具体含义,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掌握导数的运算法则,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将这些运算法则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将这些知识点细化,确保能够扎实掌握知识,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促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引导查漏补缺,实现综合提升

仅靠课上有限的时间就想掌握所有的数学知识是不现实的,想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课内和课外同步努力。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知识展示,让学生将自己每堂课上学习的知识都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课后复习才会具有更强的系统性,才能更好地探究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点,才能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从而掌握每一个必要的数学知识点。

例如,在进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知识的讲解时,圆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相切以及相离,学生对这三种关系进行具体了解,教师给学生讲解具体的判断方法,具体可以分为代数法和几何法,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具体判断并对切线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条理地梳理课上学到的知识,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思路会更加清晰。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设计合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学习。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中,应该发挥学生的关键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实现对思维方式的锤炼,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导数导图数学知识
解导数题的几种构造妙招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关于导数解法
第6章 一次函数
导数在圆锥曲线中的应用
函数与导数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