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体制机制研究

2020-12-17 03:29何伟陶新刘小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职业教育

何伟  陶新  刘小维

摘 要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贫困地区更是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从精准扶贫的角度出发,为贫困地区如何更好的加强职业教育,促进整体脱贫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体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1职业教育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中国共产党秉持着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理念,对扶贫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当前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瓶颈提出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重要概念。精准扶贫,一是指在人数上要精准,一家一户都不能落下,二则是指扶贫任务的细化,不仅要在物质上脱贫,也要在精神上脱贫,为贫困地区寻找能够实现长期发展的途径。职业教育能够给我国扶贫工作的推进带来显著效果。具体意义如下:

1.1为贫困家庭提供收入来源

之前我国的扶贫工作倾向于单一的物质扶持,即每年给贫困家庭一定的补助金额。受财政状况和地区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补助金额仅仅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大多数的贫困家庭即使在领取了补助金之后,生活水平也是在温饱线上挣扎。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职业人才。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贫困人口可以习得一些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本领,尽快融入工作岗位。让贫困人口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而不是只能“等、靠、要”来保障自己的生活。贫困人口就业能够给其所在的家庭带来长期的收入。家庭也有望彻底摆脱贫困。职业教育给脱贫人口带来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1.2促进我国的经济转型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一二产业正在逐渐向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但是部分转入地招聘的员工质量参差不齐,无法达到企业的招聘要求,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阻碍。职业教育在贫困地区的发展和推广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企业的入驻能够极大的带动当地的人、财、物的流通,从公共服务到经济建设都能带来全面的提升。

2贫困人口状况分析

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如老、弱、病、残群体的致贫原因多来自外界,且基本不具备自我脱贫的能力。他们脱贫的途径基本就是社會福利和政府补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因此我们在这里主要分析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处于劳动年龄的贫困人口的共性是文化程度低,缺乏谋生的技能。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脱节严重。即使外出打工也无法很好的适应当地的快节奏生活。专业技能的缺乏和文化水平底下使得其无法满足企业的招聘标准。于是这部分人只能长期陷入无业状态,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国家的补助金。此外,部分人的存在着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思想。这部分人是在贫困文化的影响下,思想逐渐匮乏,丧失了改变自身生活状况的追求,逐渐安于贫困。

职业教育对文化水平的要求较低,且教学内容直接与职业相对接,培养出的学生就业率较高。学习周期短且经济回报高。职业教育的这些特性与贫困人口的共性刚好契合,相对于其他种类的教育,职业教育显然是更适合贫困地区大力发展的教育类型。

3如何让职业教育更好的服务于扶贫工作

3.1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

首先是受教育群体要有针对性。当前贫困地区的教育依然侧重于未成年人的基础教育。这样的教育学习周期长,且多为理论知识,对他们将来从事的工作用处不大。大部分的家庭都会选择在孩子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就让他们参加工作。但对于那些正处劳动年龄的贫困人口来说,他们本身既没有资金和时间来支撑他们接受职业教育,国家也没有相应的保障。这一现状让职业教育的推广受到了阻碍。因此国家要进行财政以及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针对劳动年龄人口开展职业教育。

3.2精神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

职业教育虽然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但在脱贫问题上,思想境界的提高同样重要。劳动年龄人口致贫的又一重要原因就是思想上的贫困。要加强贫困地区人口的精神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弘扬正能量,提升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提起他们的“精神气”,让他们逐渐愿意用自己的拼搏换取更加宽裕的物质生活,而不是好吃懒做,等国家的救济金。此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训。仅有专业的技能虽然能够基本满足企业的日常工作,但是如果不具备基本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即使得到了工作也很难长期坚持。因此要将职业教育中的精神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缺少技能教育,就被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缺乏精神教育,技能教育也很难长远发展。

3.3制定合理的教育周期

一方面,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时间紧,任务重。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学习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收益不明显。劳动年龄人口在家庭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供养着老人和孩子。让他们抽出几年来继续基础教育是不现实的。职业教育在开展时也要注意这一点,合理规划学习周期。既要保证学生学习后的职业能力过关,能够应对工作需要,又要考虑到学员的现实情况,避免学习周期过长。一般情况为几个月到一年最为合适。过长的学习周期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作者简介:一作:何伟(1960.1-)男,汉族,辽宁人,博士,何氏眼科集团教授,研究方向:眼科医学;二作:陶新(1983.2-)女,汉族,内蒙古人,研究生,辽宁何氏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三作:刘小维(1987.10-)女,汉族,山东人,研究生,辽宁何氏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化艺术、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 朱玉芹.职业教育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战略路径解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9(16):94-96.

[2] 可英,黄贞贞.东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对比分析——以鲁渝两地为例[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46):239.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职业教育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