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时代图情档期刊话语权的实践效度

2020-12-17 03:31王丹
现代情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话语权

收稿日期:2020-10-20

作者简介:王丹(1983-),女,副编审,研究方向:健康信息学、知识服务。

摘  要:[目的/意义]通过对“新时代一流学术期刊建设——第二届全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期刊高峰论坛”上发布的《图情档一流期刊建设苏州倡议》进行文本分析及思考,旨在为图情档期刊融入二次文献期刊的刊载范围,提升图情档期刊话语权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文献调研的方法,对《图情档一流期刊建设苏州倡议》提出的背景与思考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结论]学术期刊是提升学术话语权的重要平台;二次文献期刊是学术话语权之集中体现,但图情档期刊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的可见度不高;提升面向话语体系构建的图情档期刊话语权有多种效度。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体系;图情档期刊;二次文献期刊;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苏州倡议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0.12.015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20)12-0150-06

Enhance the Practical Validity of Discourse Power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Journal in the New Era

——Thinking based on Suzhou Initiativ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Academic

Journals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Journal

Wang Dan

(Information Center for Social Science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6,China)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Through the text analysis and thinking of Suzhou Initiativ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Academic Journals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Journal released by“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Academic Journals in the New Era:The Second National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Journal Summit Forum”,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journal to enter the publishing range of secondary literature journals and enhance the discourse power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journal.[Method/Process]This paper adopted the methods of content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to analyze and sort out the background and thinking of Suzhou Initiativ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Academic Journals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Journal.[Results/Conclusion]Academic journals are an important platform to enhance academic discourse power.The secondary literature journals are the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academic discourse power,but the visibility of these journals in Xinhua Digest and Chinese Social Science Digest is not high.There are many kinds of validity to improve the discourse power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journal.

Key words:discourse power;discourse system;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journal;secondary literature journal;Xinhua digest;Chinese social science digest;Suzhou initiative

2020年10月10日—13日,“新時代一流学术期刊建设——第二届全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期刊高峰论坛”在苏州召开,会议发布了50余家图情档期刊联合签名的《图情档一流期刊建设苏州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呼吁著名二次文献期刊《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关注、支持图书、情报、档案期刊(以下简称“图情档期刊”)群体,刊载摘编更多图情档期刊上的优秀成果,充分表达了图情档期刊积极提升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以下简称“图情档学科”)的话语权、参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特别是话语体系构建的使命担当。作为会议的组织者,观察和思考《倡议》发布的相关背景与实践路线,有助于为图情档期刊乃至整个学科界对《倡议》的价值进行深刻理解,进而推动图情档期刊在新时代有更大作为和更快发展。

1  学术期刊是提升学术话语权的重要平台

自1665年世界上第一本学术期刊《学者杂志》(Journal des Scavans)及1792年中国第一本期刊《吴医汇讲》问世到现在,学术期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早在1995年,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标准刊号中心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部共同努力,对全球的所有期刊进行统计发现全球现行期刊457 066种[1]。目前尽管没有最新的官方全球期刊数量统计,部分传统的期刊也在数字化浪潮和开放存取的冲击下而消失,但一些新刊的创办以及数字期刊网络期刊等新型期刊的出现让全世界期刊总数量保持在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仅Web of Science就收录了全球12 400多种权威、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被DOAJ收录的开放存取期刊也已达到了15 000余种。这些数量庞大、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为科学界学术成果的发布、登记和传播提供了平台保障,也在学科分化后逐步铸造了学科话语权和科学话语体系,如在自然科学领域,历史上诸多科学发现发明的讯息及成果就是通过学术论文或学术期刊而告之天下并最终造福人类的,麦克斯韦在他递交给英国皇家学会的论文《电磁场的动力理论》中首次阐明了电磁波传播的理论基础;在社会科学领域,每一种社会思潮或学术流派的出现都与学术期刊息息相关,罗素在20世纪初推进分析哲学时,著名哲学杂志《心灵》为其发表了影响深远的重要论文《论指称》,为分析哲学这一科学话语权的构建提供了平台支撑。

我国是一个期刊大国,据最新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正式出版的中文期刊就有9 798种[2]。此外,还有众多的外文期刊、内部期刊及交流资料等。众多的学术期刊为我国科学理论的传播与话语体系构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近年来也非常重视学术期刊建设,建设一流期刊特别是面向世界的一流科技期刊成为我国学界乃至全社会共同的心愿。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11日举行的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3]。在社会科学领域,自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提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概念,并指出要构建具有中國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指示以来,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学术共同体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展开了在新时代如何成就新发展新作为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以期提升各自学科各自期刊的话语权。本次会议是2019年10月25日—27日在河北保定召开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科研创新学术研讨会——2019年全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术期刊高峰论坛”[4]的传承和延续,会议的主题焦点从学科科研创新转向一流期刊建设。

2  二次文献期刊是学术话语权之集中体现

二次文献是将大量分散、零散、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便于检索利用的工具性文献[5]。在大量期刊刊发大批学术成果的情况下,通过二次文献期刊将这些期刊成果进行标准化、体系化组织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而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二次文献期刊向数据库、数据集等新型的二次文献产品延伸,但所收录、刊载、摘编的文献均需经过新一轮的评审,学科话语权通过成果分布而得到了集中体现。《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被誉为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三大二次文献期刊,可谓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研究的风向标、学术话语的集散地、学术传播的最高平台,推动更多的刊发成果被三大期刊所转载、摘编成为众多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发展之选择,因此备受期刊界乃至学界之关注。

2.1  三大二次文献期刊备受学界所尊崇与关注

对三大二次文献期刊的关注主要有以下两大实践表现:从学术研究层面来看,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纵横》于1992年就发表了题为《全国最有影响的二次文献刊物——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6]的文章,之后,关于三大二次文献的学术研究就延续至今,研究的主题涉及三大二次文献期刊的发展历史、刊物定位、开发利用、相关要求,以及转载摘编文章的文献计量分析、热点发现分析、学派划分等多个领域;从学术实践来看,三大二次文献期刊的学术活动及发展动向广受学界及社会关注,如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自2001年起每年组织的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发布论坛被《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各大媒体及新浪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等数十家网络媒体转载或报道,也吸引了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研究界专家学者、学术期刊与学术机构负责人、新闻媒体代表的积极参加[7]。此外,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三大二次文献期刊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了学术评价的功能,甚至在人文社会科学界存在着一种认为期刊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摘就意味着该期刊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主流期刊的认识[8]。时至今日,学者个人在履历及成果介绍时标注被三大二次文献期刊转载摘编情况,期刊做宣传时标注被三大二次文献转载及排名情况等现象已司空见惯。我们在此不讨论这种学术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至少从一个侧面代表了从学者到机构,再到期刊乃至学界对三大二次文献期刊的尊崇与关注。

2.2  三大二次文献期刊是洞悉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窗口

撷众多期刊精华之大成的三大二次文献期刊,尽管不能说可以将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尽收其中,但所刊载文章因面向已经过同行评审而发表的已刊发文章再经过一次严格的同行评议后脱颖而出,因此三大二次文献期刊的整体水平有着一定的机制保障,也无疑具有较高的思想性、理论性、综合性和权威性,是学者们以少量时间获取大量优质信息、洞悉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窗口。其中,《新华文摘》的定位就是“大型理论性、综合性、资料性文摘类权威期刊,广涉千家报刊,精取天下文章,编选了大量弘扬时代主旋律、荟萃人文学术精华、凝聚中国经验的优秀文章,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哲学社会科学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和文艺佳作”“我国最具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文摘类杂志”“党政军学商等各界人士以少量时间获取大量优质信息、洞悉当代中国思想理论脉动轨迹的不二之选”[9]。《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的定位为“学术背景深厚,涵盖范围广泛,强调学术品位,突出问题意识,倡导理论创新,兼及新知趣味。”“形成集学术性、前瞻性、批判性、对策性为有机整体的鲜明风格”“了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10]。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定位是以发展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为己任,遵循“繁荣学术为本,服务教学科研”的宗旨,是“中华学术的窗口”“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11]。

2.3  图情档期刊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的可见度不高

可能缘于图情档期刊与三大二次文献期刊在定位方面均包含了对文献、资料、数据收集、整理之功能,我国图情档期刊很早就意识到了三大二次文献期刊的价值所在,早在1992年就有学者在图情档期刊《图书馆建设》撰文“《新华文摘》及其作用”[12]。之后,图情档期刊刊发了一批有关三大二次文献期刊的文章,特别是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以来,该中心有关学术评价的成果大部分发表在图情档类期刊。然而,粗略统计近年来图情档期刊在三大二次文献期刊中的可见度,则发现除《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转载一定数量的图情档期刊文章外,图情档期刊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的可见度非常低。从《新华文摘》2016年至今(2020年10月)所刊载摘编的图情档期刊文章不完全统计来看,《新华文摘·纸刊》所刊载摘编的图情档期刊文章仅11篇,如表1所示,占总计近3 000篇文章的0.5%都不到,原发刊分布比较分散,只有《情报杂志》有2篇文章被转载;《新华文摘·网刊》所刊载的图情档期刊文章页仅17篇,如表2所示,占总计2 000余篇文章的1%都不到,但原发期刊相对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中国图书馆学报》《国家图书馆学刊》等少数期刊。

究其原因,不可否认图情档学科相较于文、史、经、哲、法等大类学科,不管是在学科研究群体规模还是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等方面都有差距,可能是造成图情档期刊的文章表现不积极的一大主要原因。笔者在统计过程中却又发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就是从《新华文摘》所设计的栏目有来看,《新华文摘·纸刊》《新华文摘·网刊》均设计有政治、法学、社会、新华观察、哲学、经济、历史、文艺作品、美术、文艺评论、人物回忆、文化、教育、管理、科学技术、读书传媒、国外社科、学术动态、篇目辑览、论点摘编等栏目,可是目前转载摘编的图情档期刊文章几乎均分布在读书传媒、人物回忆等栏目而非管理类栏目,这与早在2006年我国各图书情报档案学院院长(系主任)签署的《数字时代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学教育发展方向及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图书情报档案类高等教育应定位于信息资源管理,定位于管理科学门类”[13]的学科范畴重建设计相悖。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或许有主观因素,抑或有客观因素,但无论如何,图情档学科脱离于《新华文摘》的刊载发文体系值得图情档期刊去积极思考,找到这一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需要图情档期刊共同努力。

3  面向话语体系构建的图情档期刊话语权提升效度

融入《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三大二次文献期刊的刊载摘编视野,无疑能有效提升图情档期刊参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可见度及话语权,但真正提高图情档期刊的话语权更需要的是图情档期刊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构建的背景、内涵、路徑与目标,通过选题策划、刊文结构调整等学术活动展现图情档期刊的学科及价值立场,通过把握宏观背景、坚持将问题导向和学科导向相结合,提高学科自信、坚持将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相结合,增强学科话语,坚持将学科守正与学科交叉相结合,讲好学科故事、坚持将学科话语与话语体系相结合提升图情档学科共同体的学科话语竞争力及表达力,方能协同《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三大二次文献期刊共同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构建。

3.1  把握宏观背景,坚持将问题导向和学科导向相结合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内的我国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新发展、获取了新坐标、瞄准了新方位,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4]。新时代的图情档期刊要注意到这一宏观背景,以及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所带来的变化,通过问题导向与学科导向相结合来凸显图情档学科在宏观背景下阐释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学科智慧。一方面,图情档期刊要坚持问题导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有关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注国家政策顶层设计,加强研究我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图情档学科的研究放置到宏观的社会现实框架中,凸显图情档期刊的时代性;另一方面,图情档期刊要坚持学科导向,探索如何将新时代遇到的现实问题转变成图情档学科研究的问题、范畴与命题,并顺着这些问题、范畴和命题的逻辑线索组织学术讨论、实施学术传播、促进学科发展。

3.2  坚定学科自信,坚持将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相结合

在明确的时代背景下,宏大的话语体系构建需要自信的理论基础为支撑,单一学科的话语权提升也需要自信的学科认同来支持。诚如所见,在学科评估、分类招生、就业主导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图情档学科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今年以来引发图情档学界业界热议的图情档学科更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图情档学科自信的不足。新时代的图情档期刊要洞察到这一学科发展窘境,坚定学科自信,通过坚持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相结合来凸显图情档学科在新时代发展的内在张力。一方面,图情档期刊要坚持实践创新,注重刊发代表了中国图情档业界实践创新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信用服务等典型实践案例文章,既推动用图情档学科语言描述和讲好图情档业界故事,也推动图情档学科的学术研究更多地从事实与实际出发,并用学科语言来揭示实践背后的真相及规律;另一方面,图情档期刊要坚持理论创新,注重刊发代表了中国图情档学界理论创新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情报学等典型理论研究文章,推动图情档学界将探索的目光、理论的旨趣、研究的重点投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投向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投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性问题[15]。

3.3  增强学科话语,坚持将学科守正与学科交叉相结合

学科交叉是20世纪科学整体化的具体反映[16]。学科交叉也因2020年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将交叉学科设列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而备受学界之新一轮关注。新时代的图情档期刊要洞察到图情档学科在发展中呈现的学科交叉之变化,增强学科话语,既要守正图情档学科的基本学科立场、坚守图情档学科的学术支撑平台,也要积极参与图情档学科交叉发展之建设,以学术行动回应学界学科发展之需求[17]。一方面,图情档期刊要客观看待学科交叉之发展,以学科认同守正学科立场、以学科情怀坚守学术阵地,特别要认识到作为一门应用性强、学科理论体系有待完善的人文社会科学,图情档学科正面临着如计算机科学等其他强势学科的交叉渗透,这种渗透既抢占了图情档期刊的大量宝贵学术资源,也带来了图情档学科的边界逐渐模糊、话语权削弱等问题,图情档期刊一定要为图情档学科配置好应有的学术平台资源,在办刊宗旨、栏目设置、学科引导中厚植学科情怀、提升学科话语,为图情档学科发展注入所需的发展动力和信心;另一方面,图情档期刊需要在服务学科、成果传播、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所体现或包含的发展理念、研究文献、理论范式、研究方法能体现一定的交叉元素,协同其它学科发展共同体共同夯实图情档学科研究基础、拓展图情档学科研究视域、丰富图情档学科发展样态、彰显图情档学科内在气质。

3.4  讲好学科故事,坚持将学科话语与话语体系相结合

正如《倡议》所肯定的,图情档期刊依托全国的学术资源和研究队伍,积极回应数据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不仅致力于推动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问题研究,而且关注国家重大现实问题,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规划、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設、总体国家安全、重大突发公共危机管理、数字人文、学术成果评价等领域,组织、策划、刊发了大量具有独特的学科研究视角、理论与方法的优秀学术成果。新时代的图情档期刊就是要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框架内用图情档学科语言讲好这些学科故事,增强图情档学科的话语表达力及竞争力。一方面,图情档期刊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已经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素材,但要将这些丰富的实践资源转化成学术资源,就需要更多学科话语的集体参与,这就为壮大图情档学科的话语体系提供了机会和舞台;另一方面,图情档期刊要看到图情档学科的研究范式在加强对中国特色道路、模式的理论阐释中,如能在对中国实践的描述阐释中展现出强大的学术性、主体性、民族性、包容性、原创性和实践性等气质,那么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也将在图情档学科话语提升中加快构建步伐。

4  结  语

图情档期刊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方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将继续承担引领学术研究、促进学科建设、推动事业发展的重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这一时代命题的提出,于图情档期刊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提升话语权融入到话语体系的构建之中成为了图情档期刊人的使命驱动,《倡议》就是这一驱动的成果体现。基于《倡议》的多种实践效度来提升话语权,进而推动图情档期刊积极进入到《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的转载摘编视野,并最终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特别是话语体系贡献图情档学科力量,就是《倡议》发布的真正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杨贵山.全球期刊总数已达45万余种[J].出版参考,1995,(5):10.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话语权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演进及其现实启示
试论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的作用
融通中外话语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紧紧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