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冶炼中间废料中铅的测定方法探讨

2020-12-18 01:47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硫酸铅氢溴酸铅含量

蓝 丽

福建紫金矿冶测试技术有限公司,福建 上杭 364200

通过对现有的标准方法查新,传统的EDTA 滴定法可靠稳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A)GB/T 8152.1-2006,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铅量的测定——酸溶解-EDTA 滴定法;范围 Pb% 50%-80%

(B)GB/T 8152.2-2006,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铅量的测定——硫酸铅沉淀-EDTA 返滴定法;范围 Pb% 10%-80%

(C)YS/T 775.1-2011,铅阳极泥化学分析方法 第1 部分:铅量的测定——Na2EDTA 滴定法;范围 Pb% 5%-15%

(D)YS/T 248.1-2007,粗铅化学分析方法 铅量的测定——Na2EDTA 滴定法;范围 Pb%>90%

以上方法测定范围不同,物料不同,适用性较差,对日常生产监控效果不好。铜冶炼中间废料中铅含量在5%-50%不等,现为经过一系列的实验,选择合适的条件处理,消除干扰后,再采用传统的EDTA 滴定法进行测定,能得到准确可靠且稳定的检测结果。

1 方法原理

样品用氟化氢铵、盐酸、硝酸和硫酸进行溶解,用氢溴酸除去锡、锑和砷的干扰,因残留的氢溴酸干扰滴定终点,需补加硫酸除去残留的氢溴酸,再用硫酸沉淀铅,过滤洗涤沉淀,使铅与其他共存元素分离,硫酸铅溶解于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PH5.5-6.0),以巯基乙酸为掩蔽铋,抗坏血酸掩蔽铁,二甲酚橙做指示剂,用Na2EDTA 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试液中铅含量。

2 实验过程

试样粒度应不大于160 目

2.1 样品测定

准确称取试料0.2000-0.5000克,置于250mL的烧杯中,用5mL 水润湿,加入0.2g 氟化氢铵和10mL 浓盐酸,盖上表面皿,置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3min ~5min,取下,稍冷。加入10mL 浓硝酸,于电热板上继续微沸溶解3min ~5min,取下,稍冷。加入5mL 浓硫酸,于电热板上继续高温加热至冒浓白烟并蒸发至试液体积约5mL 左右,如仍有黑色残渣,冷却后向溶液中缓慢加入少量硝硫混酸(7+3)至黑色残渣溶解,然后再继续加热至冒浓白烟1min ~2min,取下,冷却。小心加入5mL 水和5mL 氢溴酸,摇匀,低温加热至冒浓白烟,取下,冷却。加入5mL 硫酸和5mL氢溴酸,摇匀,再次低温加热至冒浓白烟1min~2min,取下,冷却,重复此操作共3 次。再加入5mL 浓硫酸继续加热溶解至试液体积约1mL,取下,冷却。

沿杯壁缓慢加入10mL 酒石酸溶液100g/L 和50mL硫酸(4+96),煮沸3min ~5min,使可溶性盐类溶解,取下,流水冷却至室温,加入10mL 无水乙醇,摇匀,静置2h 以上。

用倾泻法将沉淀全部转移至慢速定量滤纸上,用硫酸(2+98)洗涤烧杯3 次,沉淀数次,至用硫氰酸钾溶液(5%)检查滤液不出现红色为止,最后用水洗涤烧杯3 次和沉淀4 次。滤液收集于500mL 烧杯,在电炉浓缩定容于200mL 容量瓶进行原子吸收上机补正。

用水将沉淀连转入原烧杯中,加入30mL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5.5),盖上表面皿低温煮至微沸,待硫酸铅完全溶解后,取下,将滤纸浸入溶液中,搅拌捣碎,置于电热板上继续煮沸3min ~5min,取下,冷却。洗涤表面皿及杯壁,用水稀释溶液体积至100mL左右,冷却。加入0.1g 抗坏血酸,2 滴二甲酚橙溶液(5g/L),搅匀,边搅拌边加入1mL ~2mL 巯基乙酸溶液(1%),立即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0.015-0.02mol/L)滴定,溶液由红色转变为亮黄色即为终点。

2.2 空白实验

空白实验从2.1 开始的步骤跟样品同时测定两份。

2.3 结果的计算

ω 铅的含量以铅的质量分数Wpb/10-2表示,按(1)公式计算:

式中:

c—Na2EDTA 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4—滴定空白样品时所消耗的Na2EDTA 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毫升(mL);

V3—滴定试样时所消耗的Na2EDTA 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毫升(mL);

(AAS)--滤液于原子吸收测定值(%)

缓冲液及Na2EDTA的配制与标定[c(Na2EDTA)≈0.02mol/L]参照YS/T 775.1-2011 进行。

3 实验结果

取两份有代表性样品,1 号样品:铅含量为5.79%,2 号样品:铅含量为51.82%,进行条件与干扰消除实验,主要干扰杂质元素如下:

3.1 氢溴酸用量进行实验比对

对1 号样品按铅量15mg,2 号样品按铅量100mg 进行准确称量实验,各四个样品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氢溴酸,各加入2、5、10、20mL 进行处理,实验室证明,加入氢溴酸10mL 时,检测结果稳定,均已除去大部分的干扰元素,所以选择分3 次加氢溴酸,每次加5mL,能保证干扰元素去除干净。

3.2 沉淀时硫酸用量实验比对

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对1 号样品按铅量15mg,2号样品按铅量100mg 进行准确称量实验,沉淀时,改变硫酸(4%)的加入量 ,各加入10、20、30、40、50、70mL 进行沉淀,过滤,测定铅含量,硫酸加入量大于50mL 以后,加入量越多滴定测得的铅越少,少量沉淀被溶解,选择加入30-50mL 的硫酸。出现返溶是因为:H2SO4+PbSO4=Pb(HSO4)2,由正盐转化成酸式盐,提高了溶解度造成。

3.3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的用量讨论

对1 号样品按铅量15mg,2 号样品按铅量100mg 进行准确称量实验,对缓冲溶液的不同加入量进行实验,分别加入10、20、30、40、50、70mL,当加入缓冲溶液20-50mL时,可以保证pH 值在5.6-5.9 之间,就能保证结果正确可靠。当缓冲溶液加到70mL 以上时,滴定终点滞后,结果偏高较多,而只加10mL 时达不到缓冲效果,滴定过程中EDTA会不断释放氢离子,溶液pH 值不断下降,造成滴定时返色严重。本方法选择加入缓冲溶液30 mL。

3.4 酒石酸用量

对1 号样品按铅量15mg,2 号样品按铅量100mg 进行准确称量实验,随同加入酒石酸溶液(200g/L),并改变其用量,分别加入5、10、20、30、50mL 测定沉淀及滤液中铅含量,结果表明当含锑、铋量高时,两者易水解并夹杂于硫酸铅沉淀中,影响测定,使结果偏高,可在酒石酸存在下沉淀硫酸铅,以消除其影响,加入10mL 酒石酸可以满足要求。

3.5 铋元素对测定铅含量的干扰实验

样品处理时加入酒石酸可以消除铋锑干扰,但残留的铋在滴定过程中也对滴定结果影响很大,加入巯基乙酸为掩蔽剂,可使铋与其反应生成稳定络合物,从而消除其对铅测定时的干扰,

对2 号样品进行巯基乙酸消除铋的干扰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巯基乙酸消除铋的干扰实验

残留的铋可以用巯基乙酸来消除铋的干扰。实验过程发现,加入大于或等于2mL 巯基乙酸时,溶液变浑浊,对终点影响不大,而加入0.5mL 巯基乙酸达不到掩蔽效果,当加入1mL-2mL 巯基乙酸时,掩蔽完全,本方法选择加入1mL ~2mL。

3.6 锡、锑、砷元素对测定铅含量的干扰

按实验方法进行测定,以2 号样品进行实验,在硫酸冒烟时加入氢溴酸,并改变氢溴酸的用量,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锡、锑、砷元素对测定铅含量的干扰实验

高含量的锡、锑容易水解,并与硫酸铅共沉淀,影响铅含量的测定。加氢溴酸2-3 次,消除大部分的锡、锑和砷。

3.7 对钙含量对铅滴定的影响实验

按实验步骤,选择1 号样品,钙含量18%,在沉淀洗涤次数上对铅测定结果进行实验见表3:

表3 钙对测定铅的干扰实验

溶液中钙含量过高时,形成絮状沉淀,滴定终点颜色不是亮黄色,影响终点判断。增加清洗沉淀的次数,溶液中的钙盐会大部分溶解进入滤液中。

3.8 回收率

对样品1 号、2 号加入一定量的铅标准溶液,按实验步骤进行铅的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见表4:

表4 加标回收实验

3.9 方法精密度

按实验步骤进行,对3 个样品进行11 次独立的测定,结果见下表5:

表5 精密度

4 结果讨论

铜冶炼过程样品中共存元素主要有Zn、Cu 、 MgO、Mn、 Al、CaO、Cd、Ag、Se 、Sb、Bi、Fe、 As、Sn,样品采用多次加入氢溴酸能有效消除锑、砷和锡的干扰,残留氢溴酸影响终点的判定,加入硫酸蒸至近干赶走剩余氢溴酸,沉淀铅时保证硫酸酸度在10%左右,保证残余锑、锡不产生水解影响滴定终点。

沉淀铅时采用流水快速冷却后,加入无水乙醇与稀硫酸共同沉淀硫酸铅,静置2h 以上,沉淀达到稳定。无水乙醇是很好的沉淀剂,加入后能加快沉淀速度,流水冷却能使沉淀粒度增大,便于过滤,提高回收率。

对于铁、铜、钙的存在干扰铅的测定,特别是溶液中钙含量过高时,形成絮状沉淀,影响终点判断。增加清洗沉淀的次数,溶液中大干扰元素会大部分溶解进入滤液中,少量的铁在滴定时加抗坏血酸掩蔽。此方法铅的测定范围在5%-50%是可靠的。

猜你喜欢
硫酸铅氢溴酸铅含量
四碱式硫酸铅质量分数对铅酸蓄电池性能影响研究
MSA镀液体系下镀锡板面铅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乙酸根配位浸出硫酸铅的热力学分析
早、晚稻对土壤铅吸收差异性研究
氢溴酸樟柳碱对慢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城市环境变化对银杏树轮中铅含量的影响
氢溴酸高乌甲素纳米粒缓释片的制备
炭材料对硫酸铅电化学还原过程的影响
工业副产物废氢溴酸的回收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