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研究

2020-12-18 00:03程露莹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营销界 2020年17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供应链商业银行

程露莹(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面对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其应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在于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质量、服务的对象、认识和研究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传统授信思维的制约,影响了新的发展形势下银行授信业务的广泛应用。本文对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提高供应链金融理论的相关知识在中小企业授信业务中的应用,也能够进一步完善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商业模式授信业务的理论研究,甚至为商业银行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提供理论知识,这些作用进一步表明了进行这一研究的重要价值。

供应链金融以及商业模式授信业务的基本内容

(一)供应链金融的基本内容

就目前而言,供应链金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基于不同的视角和背景会有不同的理解,通俗的说,供应链金融就是一种“1+N”的模式,即在供应商、分销商、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组成的供应链产销网络中,其中规模较大以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成为其中的“1”,其余的上下游企业则成为其中的“N”。商业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中小企业授信业务,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的问题,盘活整个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理论的基础上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等。除此之外,供应链金融与传统信贷业务相比也有诸多可取之处,分别是融资对象方面打破了过去一对一的局面;信贷准入评估方式更加科学,关注动态指标,实行动态信用评估;适应性方面也更适合新的生产组织体系,这些优势是供应链金融得以应用的重要基础。

(二)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基本内容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信用需求,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客户财务状况和信用风险进行综合评审的基础上,确定地授予客户一定融资额度的业务。授信业务与贷款业务并不是等同的,授信业务除了贷款,还有票据承兑、透支等业务,其范围更加广泛。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开展过程中会面临一些风险,比如,客户的信用风险、银行的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这些风险的影响程度略有不同。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开展是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迫切需求,也有利于迎合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分散银行业务风险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有利于满足企业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差异化需求。

我国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存在其仍然有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开展的效果,如果不加以解决就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为了增强后续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本部分对其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授信业务的行业专业性、地区差异性有待提高

就目前而言,虽然有理论研究提出在进行授信业务时要考虑行业差距以及地区差异,但是实际落实效果并不佳,仍然有多数银行的授信业务实行无差异化,比如,当有新行业出现时,其有关理论研究并不能及时更新,为之后业务的办理带来了不便;不同发展情况的地区所需融资金额、风险评估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实行“一刀切”。

(二)信息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风险增加

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开展授信业务时其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银行并不能根据企业情况科学合理地开展授信业务,商业面临的风险就会增加。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虽然可以上下游企业进行间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实际开展授信业务时这一问题并不能完全避免。

(三)授信业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国家方面,授信业务管理制度有时候会落后于实际发展,新的行业的出现以及新技术的应用都会对授信业务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部分情况下授信业务管理制度并不能及时发生改变,这就影响了后续工作的开展。商业银行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受到传统授信业务制度的影响,制度规范的调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部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内容,规范比较分散,而且也没有建立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授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而是由其他机构进行代为处理,专业性会受到影响。

(四)授信业务人员的素质需要不断提高

当前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否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授信业务的开展。一方面,银行业务比较繁忙,一般情况下专门的培训机会比较少,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让员工进行自我提升;另一方面,考核内容一般偏重于日常工作,对于员工的持续学习能力的考核并不科学,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信业务人员素质的提升。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进一步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供应链金融进一步探讨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发展策略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行业切入的专业性,考虑地区差异

首先,增强行业切入的专业性,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经营特点,而且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同,因此在实际开展时要有效结合行业特点,尤其是新兴行业,要做好调查工作,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基本情况以及行业风险等,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切实可操作的多元化授信业务体系,确定授信业务的单笔授信金额和期限等内容,使其符合不同行业的特点,满足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还应该对供应链金融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把握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实现信息的相互印证。其次,考虑到地区差异,地区发展情况不同,中小企业所需要融资的金额也会有所差距,要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内容结合地区发展差异,制定区域化、具有当地特色的授信业务范围。

(二)有效运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建立授信风险管理平台,增强双方信息的对称性

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信息公开提供了技术基础,有利于中小企业信息的公开,增强了其信息的真实性,商业银行在根据其发展进行授信风险管理平台建立时也会更加科学。授信风险管理平台的建立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在以往的发展基础上结合有关实践经验、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联系多元统一的风险管理平台,确保风险控制和管理贯彻授信业务的全过程。

(三)建立健全的授信业务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的授信业务管理制度,为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首先,从国家整体方面而言,关于商业授信业务的开展要进行基本的规定,包括授信业务开展的范围、授信业务开展的流程以及授予的各个银行的权限等,从大的方面进行规范和约束,确保商业银行开展授信业务时有据可依,而不是盲目开展。其次,从商业银行内部而言,要基于法律法规制定本银行的管理制度规范,对授信业务的内容进行细化,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要对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制度进行规范化,使得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有所提升,有效降低商业银行开展授信业务的风险。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科学的授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对授信业务进行专门化的管理。

(四)提升从事授信业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供应链金融以及授信业务的有关理论知识研究在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完善,这个过程中会不断有新的行业涌现,有关知识也会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种发展形势。因此,银行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定期组织培训提升授信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做出调整。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确保授信业务人员切实学到东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供应链金融以及授信业务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以及进一步发展策略的研究,以实现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科学开展,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商业银行在基于供应链金融开展授信业务时要因地制宜,考虑到行业以及区域的不同,开展多元化的授信业务,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商业银行授信业务还应该科学合理地评估风险,对其开展的可行性进行科学评估,确保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开展的科学性。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供应链商业银行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沙盘推演工具在“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