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禁抗”势在必行,行业如何应对?

2020-12-18 01:50刘国信
猪业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耐药性添加剂抗生素

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兽医局,山西 晋城 048100)

长期以来,抗生素等兽用抗菌药在防治动物疾病、促进动物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出现的抗生素残留、细菌耐药性等问题,暴露出由于抗生素不规范使用带来的动物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与健康风险隐患。

据悉,为切实规范兽用抗菌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维护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遏制细菌耐药性与兽药残留等问题,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94号公告,从2020年1月1 日起实施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退出行动(简称饲料“禁抗”)。那么,禁止抗生素在饲料中添加使用,对养殖业将带来哪些影响?饲料与兽药生产加工业及养殖业各环节,如何有效应对?共同推动全产业链的绿色健康发展,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1 抗生素滥用危害多

青霉素从20世纪20年代被发现,到40年代时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抗生素的问世帮助人类抵御了众多的疾病,对维护健康、保障经济社会正常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此同时,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抗生素在畜禽生产过程中也逐步得到全方位推广运用,不仅起到了明显的防病疗疾与保健效果,而且提高了动物生产性能,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给养殖业带来一场革命, 使得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成为可能。

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人类把抗生素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以来,不规范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的问题愈来愈突出,药物残留和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给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

1.1 抗生素不当使用,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研究表明,饲用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并加速传播,大大增加环境中致病菌抵御抗生素的可能性,导致动物抗药性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使得疾病不仅多发而且难治。

大量抗生素摄入机体后, 会进入肝、肺、肾、淋巴结等组织和器官,并在其内部长期存留,破坏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虽然抗生素都有自己特定的抗菌谱,但在抑制与杀灭这些致病菌的同时,也容易误杀体内自身存在的敏感菌,使原先这些微生物附着点上形成大量的空位点,给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提供乘虚而入的机会,从而容易造成外源性感染。如果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还会影响体内有益菌的生长,导致体内菌群失调,打破微生物的平衡,使潜伏在体内的有害菌伺机而动,大量繁殖,引起内源性感染。

此外,抗生素加速和增强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研究发现,一般耐药菌在菌群中本来占比极小,其他细菌对其有抑制作用,生长规模和繁殖速度也会受到限制,但由于长期高剂量应用抗生素,其他敏感菌被无故杀死,失去正当制约的耐药菌获得外援后会大量繁殖,不断增强耐药性。据报道,自20世纪50年代日本发现全球首例宋内氏志贺氏菌具有抗药性后,到60年代中期40%的流行菌株已经具备了四重或多重抗药性。

近年来,超级细菌来势汹汹,频繁侵袭人类与动物,轻而易举地又扼住了人类与动物健康的咽喉,令科学家束手无策。比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KPC)、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耐多药肺炎链球菌(MDRSP)以及在肉鸡饲料中发现的超级细菌——肠球菌等等,几乎对目前所有的抗生素都具有抗药性。

毋庸置疑,这些具有多重耐药性细菌的产生是抗生素滥用带来的后果,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的适应与变异进化速度更快,仍会有新的超级细菌不断产生,从而对更多更新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如此恶性循环,未来疾病无药可治,并非危言耸听。

1.2 长期滥用抗生素,会造成药物残留超标

长期滥用抗生素,会造成药物残留超标,导致动物免疫力下降,严重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发现,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不仅会破坏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使自身免疫力下降,而且影响免疫效果,为控制疫病埋下隐患;同时,抗生素在肉、奶、蛋中的残留超标,严重威胁餐桌安全,间接危害人体健康。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肉、蛋生产国,但却不是出口大国,近年来畜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屡遭退货,究其原因大多系药物残留超标所致。

1.3 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易造成环境污染

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极易造成环境污染。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随饲料被畜禽大量摄入机体,再由粪便等排泄物排出,源源不断进入大地山川、江河湖海,极易污染土壤、水源等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人和动物通过食物链长期接触这些污染物,有可能使机体产生基因突变、畸形、癌变等,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带来明显和潜在的危害。

2 饲料“禁抗”是大势所趋

长期以来,随着人们对抗生素滥用危害的认识不断提高,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为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维护人畜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开始限制或全面禁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据悉,1996年瑞典第一个禁止在猪饲料中使用抗生素添加剂,随后欧盟国家逐步禁止在饲料中添加以促生长为目的的抗生素,到2006年得以全面禁止;美国于2017年也开始禁止抗生素用于饲料中。因此,饲料“禁抗”已成为国际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2.1 我国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原因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养殖门槛低,饲养体量大散户多,饲养管理不善,动物发病率较高,加之饲养者安全用药意识缺乏等多种原因,普遍存在抗生素过量使用甚至滥用等问题,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动物源性食品抗生素残留等问题日益凸显,为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风险隐患。据调查,导致我国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 环境污染加重,畜禽免疫功能受损

由于疾病多发难治,许多养殖场户不仅加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而且多种抗生素药物随意联合使用,使机体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畜禽的抵抗力越来越差,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1.2 规模化程度不高,饲养管理水平较低

据统计,目前我国动物养殖量的50%左右依然是中小型规模户和农村散养户,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系统的动物防疫知识,在动物疫病发生多样化、混合感染居多的今天,仍然粗放管理,凭老经验“下猛药”治疗,滥用抗生素。

2.1.3 过度追求出栏率,缩短饲养周期

为了让猪吃得少、长得快,不少养殖场户在饲料中大量添加促生长类抗生素添加剂。

2.1.4 饲料产品不合格,非法添加禁用抗生素。

有些饲料生产与加工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为了追求饲料产品立竿见影的快速促长效果,非法添加禁用抗生素,并在标签上故意隐瞒,导致抗生素出现在养殖环节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

此外,由于监管力度欠缺,很多需凭医生处方才能在药店购买的抗生素,养殖户通过各种渠道都能够轻易批量购买,为违规使用提供了方便。

2.2 饲料“禁抗”是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针对我国千家万户搞养殖的现状,为确保动物产品安全,有效降低细菌耐药性持续增强的风险,有必要借鉴欧盟国家的经验,先从饲料生产和应用环节入手,加强对饲用抗生素的管控,因此,饲料“禁抗”是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2.1 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与各国的畜产品贸易日益频繁,相关的标准与法律法规也必然要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接轨。

2.2.2 健康养殖是发展目标

追求健康养殖,保障食品安全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愈来愈高,为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降低抗生素残留,改善生态环境,将会促使饲料“禁抗”。

2.2.3 “禁抗”势在必行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细菌耐药性增强,疾病多发难治,导致生产水平总体低下,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从养殖业全产业链的自身持续健康发展角度考虑,饲料“禁抗”也势在必行。

3 转变观念,积极应对

为切实规范兽用抗菌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维护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遏制细菌耐药和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94号公告,决定从2020年1月1 日起实施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退出行动(简称饲料“禁抗”)。无疑,饲料“禁抗”将会对行业带来短期阵痛,饲料与兽药生产加工企业及养殖业各环节必须尽快转变观念,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3.1 饲料“禁抗”时间要求和主要内容

根据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饲料“禁抗”时间要求为:促生长类抗生素2020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并设立6个月的过渡期,从7月1日起停止使用。具体调整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促生长类抗生素药物饲料添加剂全部退出养殖环节,今后不得生产和使用;2)中药类和抗球虫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继续保留,但改变其管理方式,今后改为“兽药字”批准文号,不再核发“兽药添字”批准文号在商品饲料和养殖过程中使用;3)修订产品质量标准,对既有疫病防治作用又有促生长作用的品种,删除促生长作用,仅保留疫病防治作用,今后可以规范用于临床治疗,不得用于饲料添加。

3.2 饲料“禁抗”,实现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饲料“禁抗”,从长期来看,对行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正向作用,但短期对饲料养殖行业会带来一定冲击和发展阵痛。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和畜牧业大国,由于饲养管理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环境设施等基础条件依然不够理想,与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所具备的要求存在差距,长期以来养殖环节特别是饲养条件较差的散养场户,对抗生素等兽药存在较大的依赖性,现阶段从使用成本与使用效果的综合性价比考量,抗生素药物饲料添加剂在生产中还是具有明显优势,饲料“禁抗”会导致一些疾病一时难以控制,对幼龄动物的保护作用降低,增加动物死亡率,导致经营效益下降等。传导到饲料产业,由于取缔了抗生素,迫使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原料卫生控制水平,研发新型功能性添加剂,导致其饲料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也会受到挤压。

专家指出,饲料“无抗”的推动固然有其存在的现实难点,同样也有其突破带来的巨大机遇。比如,饲料“禁抗”后带来的饲养成本增加等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育种水平来改善生产性能,通过提升饲料营养水平及养殖管理水平来抵消。事实上,抗生素禁用后,在饲料和养殖两个环节全面提升生物安全的措施及其完备程度,非常有利于整个产业链效率的提升。

3.3 积极应对饲料“禁抗”,建立完善并加快应用全产业链抗生素减量替代方案

饲料的“禁抗”之路从来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利益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饲料企业,还是养殖企业,从根本上首先应该摆正一个态度,那就是积极应对饲料“禁抗”的发展趋势,以冷静的心态面对行业发展的要求,积极找寻饲用抗生素减量替代方案,并加速推广应用。那么,具体该如何应对?饲料“禁抗”后企业该怎么做?

3.3.1 提高思想认识,实现观念上的转变

提高思想认识,实现观念上的转变,下足功夫改善养殖条件,转变饲养模式和生产方式。饲料“禁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态,养殖场户首先要从心理上摆脱长期以来对抗生素的依赖;同时,通过改善养殖条件,提高管理水平,由原先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向精细化生产方式转变,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动物发病率,从而减少抗生素的用量。

3.3.2 加强畜禽繁育改良,推广优良品种

“公猪好,好一坡;母猪好,好一窝”充分说明了优良品种对生产效益提高的重要性,这方面不再赘述。总之,饲料“禁抗”和养殖“减抗”后,必须针对性地加强畜禽品种选育改良,将生产性能优良、抗病力强的畜禽品种,加速向生产一线推广,以提高产仔成活率,确保仔肥母壮。

3.3.3 优化技术方案,提升生物安全水平

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减少病原接触与传播。包括从繁育源头实施疫病净化,确保种苗健康无病;提升日常管理水平,坚持程序化免疫,提高自身抗病力;定期消毒灭源,防止三害(鼠蚊蝇),搞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为畜禽创造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环境舒适的生长空间,控制环境病源;实行封闭管理,搞好隔离防护,杜绝畜禽混养,饲养场严禁饲养犬猫,避免交叉感染。

3.3.4 从饲料源头,控制霉菌毒素等病源滋生,严防“病从口入”

把好饲料原料入库关、贮存关、出库关(实行“先进先出”),根据具体情况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或处理剂进行脱毒处理,防止发霉变质饲料及原料进入生产环节;改进饲喂工艺,保证营养均衡供给,改善畜禽肠道健康,增强机体自身对病菌的抵抗能力。

3.3.5 比照抗生素促长作用机理,针对性开发绿色安全替代产品

饲料“禁抗”后,本身对饲料质量有了更高要求,作为饲料生产企业,首先要按照新的规范标准,加强饲料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卫生质量控制,进一步改善饲料品质;同时,要精准设计,优化营养配方,并通过采取生物发酵等熟化预调制措施,消除抗营养因子,尽量减少饲料中的致病菌。更重要的是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对照抗生素促长类添加剂的作用机理,针对性开发绿色安全的替代产品。比如,天然中药类植物饲料添加剂(不仅无毒副作用,而且能调养机体,改善营养物质吸收,防病促长);寡糖多糖类添加剂(能够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生长,调节微生态平衡,通过养分和定植竞争作用排斥致病菌);生物活性肽添加剂(产生营养性代谢产物,可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主动防御能力)等。需要注意的是,替代产品开发必须规避选择类似抗生素作用的物质,避免产生新的细菌耐药性。

3.3.6 逐步建立完善并应用产业链抗生素减量替代技术规程

逐步建立完善并应用产业链抗生素减量替代技术规程,实施抗生素药物残留全链条各环节综合管控。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完善服务,激励创新,为饲料和养殖业的抗生素减量替代,提供必要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及时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相关技术攻关和产品组装集成示范应用,通过不断试验示范评价,逐步完善替代技术规程,引导全行业推广应用。

同时,要建立健全抗生素药物残留监控体系,实施抗生素药物残留全链条各环节综合管控。比如,提高兽药、饲料生产与经营门槛,建立严格的准入和黑名单制,确保兽药、饲料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兽用处方药使用,对抗生素的种类、剂量进行限制,严格执行禁用、限用、休药期等规定;加强日常监管,对非法生产、销售违规产品和不合格产品,以及乱用、滥用抗生素药物的企业和养殖场户,加大处罚与打击力度;建立禽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地追溯制度,完善“有抗动物产品”进入市场的“防火墙”,从源头上限制抗生素残留超标产品进入市场,产业链各环节严格执行“禁抗”规定,维护畜牧业生产和动物产品安全的大环境。

总之,提高思想认识,实现观念转变,下足功夫转变饲养模式和生产方式,不断优化饲料替抗综合技术方案,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实施抗生素药物残留全链条各环节综合管控,才能将饲料“禁抗”对于行业的影响降到最低,最终实现饲料“禁抗”、养殖“减抗”、产品“无抗”,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链。

猜你喜欢
耐药性添加剂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Seeking UNESCO's recognition for the baguette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抗生素的故事
抗生素耐药性并不新鲜——它早在人们使用药物杀菌前就存在了
食品添加剂有多可怕?
会变魔术的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