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2020-12-18 07:43田可川肖海峰田月珍付雪峰
中国畜牧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饲草料羊绒绒毛

田可川,肖海峰,田月珍,付雪峰

(1.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2.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1 2019年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特点

1.1 细羊毛、羊绒产量下降,半细羊毛产量小幅增加根据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在内蒙古、甘肃、四川等绒毛主产区的调研数据,2019年我国细羊毛、羊绒产量下降,半细羊毛产量小幅增加。其中,细毛羊调研地区(内蒙古乌审旗和敖汉旗、甘肃肃南县和天祝县)细羊毛产量合计为7 164.47 t,比2018年减少2.05%;绒山羊调研地区(内蒙古鄂托克旗、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羊绒产量合计为960 t,比2018年减少6.57%;半细毛羊调研地区(四川冕宁县、会东县和盐源县)半细羊毛产量合计为1 076.00 t,比2018年增长1.25%。

1.2 羊毛、毛条进出口量均同比减少,羊绒进口量同比增加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9月,我国羊毛、毛条进口量累计为22.48万t,比2018年同期减少25.52%;羊毛、毛条出口量累计为3.66万t,比2018年同期减少16.44%;我国羊绒进口量累计为5 603.79 t,比2018年同期增加4.34%;与2018年相同的是,原绒在2019年整年无出口。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羊毛制品消费需求低迷及澳大利亚羊毛减产等影响,国内毛纺企业羊毛原料采购量明显减少,导致羊毛进口量减少。2019年羊绒初上市时期,受往年羊绒价格持续走高影响,养殖户、商贩和企业对羊绒价格的期望值很高,导致羊绒新绒开盘价高位运行,企业纷纷抢购羊绒原料,上半年羊绒进口数量大幅增长,下半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羊绒进口数量大幅减少,全年羊绒进口量同比增加。

1.3 细羊毛和羊绒收购价格下降,多数地区半细羊毛收购价格下降 2019年,乌审旗、敖汉旗、肃南县和天祝县的细羊毛平均价格分别为30、36、32、19元/kg,较2018年分别下降了11.76%、25.00%、23.81%、40.63%。

2019年,冕宁县和会东县的半细羊毛平均价格分别为4.00元/kg和10.00元/kg,较2018年分别下降了20.00%和28.57%;盐源县的半细羊毛平均价格为2.00元/kg,与2018年持平。

2019年,鄂托克旗、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的羊绒价格分别为230.00、360.00、340.00元/kg,较2018年分别下降15.54%、10.00%和11.76%。

1.4 绒毛用羊养殖成本居高不下 随着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执行力度的增加,2019年度绒毛用羊养殖成本尤其是饲草料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养殖总收益仍以出栏羊收益为主,绒毛产值占比较少。根据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调研数据,2019年细毛羊、半细毛羊和绒山羊平均每只养殖成本分别为637.07、765.72、744.32元,养殖成本主要构成项目均为精饲料费和饲草费。2019年调研地区细毛羊、半细毛羊和绒山羊的养殖总收益分别为1 090.59、1 564.43、1 201.63元/只,纯收益分别为453.52、798.7、457.31元/只。细羊毛、半细羊毛和羊绒产值分别为127.60、13.97、281.48元/只,在各自总收益中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1.70%、0.89%和23.42%。

2 2019年绒毛用羊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2.1 现代育种与生物快繁技术的持续更新引领绒毛用羊产业向好发展 随着测序技术、质谱技术等不断发展,基于各种组学(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表观遗传组、代谢组学等)研究被广泛应用于绒毛用羊控制重要性状(绒毛品质、产肉、抗病抗逆等)的基因发掘、关键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解析以及起源进化等,大规模生物信息学数据积累,最终揭示大数据背后的生命遗传变异原理和动物的进化起源历史,各种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甚至精确突变位点发掘,使得绒毛用羊资源优势更好利用。另外,由于皮肤毛囊的发育直接影响羊毛、羊绒的产量和品质,毛囊发生发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且不断深入,为解析调控绒毛生长的分子机理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绒毛用羊生物快繁方面,胚胎体外生产技术仍然是目前关注比较多的一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集中在抗氧化剂对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的作用。陆续有文献报道,在培养液中添加褪黑素、维生素C、维生素A、白藜芦醇、NAC、CoQ10等化学药物可以提高体外胚胎的发育能力和质量,这对改进羊胚胎体外生产技术有重要参考作用,为提高绒毛用羊繁殖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2.2 精准化饲养管理技术的应用推动绒毛用羊产业加速发展 多学科、多技术在动物营养领域的联用,能够对大量基础营养数据进行收集与积累,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完善原料营养价值、动物营养需求、生产工艺、有效利用率、生物安全等各方面的标准评价体系,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羊营养学新理论和生产体系,实现羊的精准化饲养,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无抗养殖的提出,其核心依然是“绿色”添加剂产品的研发。另外,生物饲料行业将迎来新的契机,研究核心在于特色功能益生菌的发掘及其生物安全特性评价;以羊源功能益生菌为基础,加快功能性发酵饲料的推广应用。而在羊养殖的下游产业,除产品多元化发展外,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广阔发展空间。胃肠道微生物有“第二基因组”之称,与机体的营养消化吸收、免疫应答、应激反应等密切相关,微生物区系紊乱对羊的总体健康和生产性能均有负面影响,从胃肠道微生物健康着手必将成为未来生态养殖的趋势,故而研究微生物与宿主间的互作机制、明确不同阶段的标志性微生物、微生物与羊的生长发育也将持续成为研究热点,并最终反馈到羊源益生菌的开发与利用。

在羊的营养调控研究领域,发展新型饲料生物技术,提高粗饲料利用率,充分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追求精准化、阶段化和个性化的营养需要量,是我国养羊业发展持续关注的问题。针对不同养殖需求、不同的羊品种、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不同地域及不同原料特点,实现精准营养供给,系统考虑营养互作和环境因子影响,最大化实现营养消化吸收利用率,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保持甚至降低生产成本。羊的胃肠道微生物群与动物健康、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息息相关。在羊的瘤胃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是羊利用粗饲料的关键,其促进植物纤维转化为乙酸、丙酸和丁酸等小分子物质,进一步被吸收代谢,满足羊机体的需求。胃肠道微生物区系平衡也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2.3 重大疫病监测与综合防控相结合保障绒毛用羊产业健康发展 我国近年来非常重视牛羊疫病防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涉及羊病研究和防控技术推广示范项目数量和经费比以前增多,羊病研究成果增加。在CNKI数据库检索发现,2019年在国内中文期刊发表与羊病相关的论文有327篇,明显高于2018年的161篇,但涉及的羊病种类基本没变化,研究方面更加重视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论文质量提高。这说明羊病防控技术创新在发展和进步。

2019年,我国羊重大疫病防控整体良好。继续在全国开展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防控效果良好,未出现新的疫情;羊痘与往年一样仅在局部发生疫情,未出现疫情扩散或流行情况;口蹄疫流行毒亚型以O型和A型为主,未发现亚洲Ⅰ型;羊布鲁氏杆菌病、包虫病等人兽共患病在全国重点地区继续开展强制免疫接种,防控效果理想。在国家对抗生素使用的严格监管下,规模化羊场在减少抗生素使用方面日渐重视,注重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但需要注意的是细菌病危害仍然比较严重,尤其是传染性胸膜肺炎和消化道、呼吸道细菌病,对全舍饲羊危害较大,应进一步加强对细菌性疾病防控技术研究。

2.4 以无害化和自动化为核心的环境控制促进绒毛用羊产业智慧型发展 随着绒毛用羊产业规模化发展,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得到有效推进,我国开展了以羊粪为目标底物进行干式厌氧消化,通过添加醋糟与酒糟研究其对羊粪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根据最终产甲烷量与消化的稳定性等选出最适合羊粪的干式联合发酵物料。基于畜禽养殖污染原位治理的原理,研究不同垫料种类及配比对羊粪垫料原位发酵过程中CH4、N2O、NH3、H2S等气体排放的影响,并结合垫料理化性质筛选出最优垫料配方,通过过程控制和减排技术的应用减少羊养殖和畜禽粪便处理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提高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率。针对我国缺乏不同养殖区域养羊场粪污排放和污染物种类排放特征,基于产排污系数的测算原理,研究不同地区、养殖方式下羊粪污产生量和粪污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规律,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羊养殖产污系数和排污系数以及污染物减排提供数据支撑。

随着轮牧、休牧政策的实施及养殖生产方式的转变,枯草期舍饲、半舍饲的饲养方式不断被农牧民接受,尤其是随着绒毛用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不断发展,圈舍设计和建造成为养羊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牧场里的自动化羊圈,可以根据体重等指标来合理高效地进行分类,实施分群管理。羊场自动化设备有自动化投料系统、刮板式自动清粪设备、自动消毒设备以及机械自动化剪毛等。同时,“智慧畜牧业”的应用已初步形成,即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依托生产环节分布的不同传感工具和无线通信网络,应用于绒毛用羊养殖、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重要环节的先进发展模式,能够实现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能预警,让集约化养殖更精细、更规范、更人性化。

在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机制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气污染防治存在联合防治部门配合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环保督察结果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常态化治理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配套性治理措施需要进一步改进等问题。二是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水环境质量改善还需要更加均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还需进一步推进,形成长效机制、水污染防治还需进一步深入、河长制初创还需进一步完善。三是异地倾倒、处置固体废物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四是省市的生态红线划定缺乏一致性,生态红线落地工作未能充分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尚不完善。

2.5 试纺加工新产品研发利于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已经培育了云南半细毛羊、凉山半细毛羊、青海半细毛羊和彭波半细毛羊等品种,较细的半细毛(56~58支)可纺织高级衣料、细绒线、针织毛衣等;较粗的半细毛(46~50支)可纺织毛线、毛毯、工业用的呢子和毡子。2019年,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就国产半细毛加工与丹阳市皇塘镇荣伟纺织用品厂合作,并试加工半细毛羊毛被。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裘皮制品由过去的御寒转向装饰,裘皮因其良好的服用性能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体系与宁夏成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对滩羊皮进行加工研究创新产品,减少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试纺加工新产品研发利于满足市场多元化、精细化需求。

3 2019年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3.1 传统养殖观念影响大,先进养殖技术应用偏低 目前,各调研地区绒毛用羊仍以农牧户小规模分散养殖为主,受气候条件及资源环境约束,养殖管理仍以全放牧或半舍饲为主,管理方式粗放,先进养殖技术应用较少。除了少量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专业合作社和示范户外,大部分农牧户养殖设施简陋,畜牧养殖机械设备较少。大多数农牧户依然根据自身养殖经验进行饲喂,放牧期间完全依靠羊只自由采食,舍饲期间各种饲草料的饲喂量、搭配比例随意性大,饲草料浪费较为严重。虽然各调研县均开展了绒毛用羊养殖技术方面的培训,但是农牧户被动学习居多,其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短期内难以转变,饲草加工制作、精准饲喂、穿羊衣、机械剪毛(绒)、羊舍清洁与消毒、病死羊无害化处理等技术采用意愿均较低,精细化的养殖管理技术没有得到大面积地推广应用。

3.2 绒毛用羊专业合作社与产业链脱节,未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各调研地区的绒毛用羊专业合作社数量都比较少,且仅有极少数合作社能够有效运行,部分地区还存在一定数量的“空壳合作社”,这些合作社有名无实,并未向农牧户提供过任何服务。大部分合作社缺乏长期规划,运行机制不规范,作用效果不明显。合作社缺乏基础建设和运行经费,融资渠道狭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而且开展的经营活动单一,较少开展深加工等产业链延伸或提升产品附加值的经营活动。绒毛用羊养殖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依然较低。

3.3 养殖主体年龄老化,产业发展缺乏后备力量 目前,从事绒毛用羊养殖的农牧户年龄多数在45~65岁,30岁以下的农牧户较少。多数农牧户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甚至还有一定数量的农牧户从未接受过教育,大专以上的农牧户较少。具有一定受教育水平的青年农牧民大多外出打工,较少从事绒毛用羊养殖,造成绒毛用羊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不够合理,后备劳动力资源缺乏。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农牧户对先进养殖技术接受程度低,市场化经营意识淡薄,风险承担接受能力低,使得绒毛用羊产业难以快速发展成为现代化产业。

3.4 绒毛交易方式单一,农牧户绒毛销售风险较高 绒毛用羊养殖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散养,户均养殖规模有限,绒毛产量也相对较少,加上各地均未建立专门的绒毛交易市场,多数农牧户还是直接将羊毛、羊绒销售给上门收购的贩子,销售渠道较为单一。由于农牧户绒毛销售对贩子存在较高的依赖性,因此销售风险较大。2019年,受企业原料采购需求下降影响,部分羊绒主产区出现了绒毛销售商贩减少的现象,由此导致羊绒销售缓慢。还有部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方便,贩子不愿上门收购,导致这些地区常年存在绒毛销售困难现象。

4 2020年绒毛用羊产业发展趋势

4.1 细羊毛、羊绒产量将小幅下降,半细羊毛产量将稳中有增 2019年细羊毛销售价格仍然在较低的价格水平徘徊,且较2018年有较大幅度下降,而同期活羊销售价格则呈显著上升趋势,导致农牧户转产肉羊养殖或进行肉毛兼用型杂交改良行为,细毛羊养殖规模将呈下降趋势。此外,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政策,在宣传力度、巡查频率和惩罚力度方面与第一轮相比均更加严格,进一步限制了细毛羊养殖规模的扩大。预计2020年细毛羊存栏量将整体呈下降趋势,细羊毛产量将随之下降。

2019年绒山羊养殖规模已经较2018年有小幅减少,由于羊绒主产区对绒山羊实施全草场禁牧导致农牧户放牧用地减少及养殖成本增加,将进一步导致绒山羊养殖规模下降。另外,受羊绒价格低迷影响,农牧户绒山羊养殖积极性下降,绒山羊养殖数量还存在减少的趋势。预计2020年绒山羊的存栏量和羊绒产量将小幅下降。

2019年半细羊毛市场需求较为稳定,养殖规模和半细羊毛产量稳中有增。受风俗习惯影响,半细羊毛主产区的农牧民对半细羊毛具有刚性需求,同时受活羊价格持续上涨、羊肉消费需求旺盛的影响,农牧户养殖积极性相对较高,半细毛羊的存栏量还有增长的趋势。预计2020年半细毛羊存栏量和羊毛产量将稳中有增。

4.2 细羊毛、半细羊毛和羊绒价格均将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细羊毛价格将波动下降。从需求层面看,首先,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下游毛纺企业对未来市场预期普遍持悲观态度,多数企业减少库存、压缩原料采购以规避风险,导致羊毛价格的市场波动性大大增加。其次,羊毛制品消费需求低迷,全球经济步履蹒跚,尤其是欧洲经济态势一直徘徊在衰退边缘,欧洲市场订单急剧下跌,并呈现出需求量小、工期短、成本低等特点,毛纺产品出口订单减少,引致毛纺企业羊毛原料需求下降。从供给层面看,受澳大利亚、南非干旱天气等因素影响,2019—2020年度羊毛供应量将有所减少,对细羊毛价格的下跌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但不利的天气情况也造成羊毛品质下降,导致羊毛价格有所下降。总体来看,羊毛原料需求的低迷、羊毛供给量的减少及其他不确定性环境因素将会导致细羊毛价格呈波动下降趋势。

半细羊毛价格将小幅下降。受国际羊毛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美国零售商从中国订购毛纺织制品的订单大幅度减少,致使国内许多毛纺企业开工不足,半细羊毛库存增加,国内半细羊毛价格也存在下跌的可能。同时,我国半细毛羊主产区养殖户过分追求半细毛羊的肉用价值,导致经济性杂交后代羊毛质量变差,经济价值变低,半细羊毛价格普遍较低。因此,预计2020年半细羊毛价格将小幅下降。

羊绒价格将小幅下降。国内下游加工企业出口预期下降,羊绒需求低迷,各级流通主体对市场秉持观望态度,导致中国羊绒市场价格将持续低位运行。此外,部分不法商贩用低档或假冒伪劣原绒材料冒充高档原绒材料加工成羊绒制品销售或出口,“劣币驱逐良币”下国内外大型加工企业订单减少,导致羊绒销售价格下降。因此,预计2020年羊绒价格将小幅下降。

4.3 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国家从2008年开始加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特色养殖,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未来,绒毛用羊主产区在绒毛用羊生产管理、销售流通、金融保险等环节提供的资金扶持力度和资金引导作用将进一步加强,撬动规模化经营主体增加生产性投入,其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国家及地方政府持续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特别是在生产标准、饲料标准、疾病防疫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通过制度约束和法律保障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规范化程度,以确保绒毛用羊供给质量和产品质量。上述措施有利于绒毛用羊产业从传统放牧饲养模式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预计2020年绒毛用羊产业的标准规模化养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4.4 绒毛用羊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将有所提高 少数运行规范的合作社、养殖小区等形式在促进绒毛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部分绒毛用羊主产区养殖主体构成逐渐从一元单体结构向二元及多元主体结构过渡,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横向或纵向协作领域进一步拓展,不同养殖主体以合同契约的形式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利益联结机制,并健全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上述政策有助于不同类型养殖主体以合作社为纽带建立产业联合组织,提升协作深度和广度。因此预计2020年绒毛用羊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将有所提高。

4.5 绒毛用羊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将稳步提升 绒毛用羊主产区正在逐步完善基层畜牧技术服务和推广体系,不断创新绒毛产业基层技术服务组织运行模式,提升绒毛用羊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部分绒毛主产区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承担辖区内疾病防控及各类实用养殖技术推广等公益性职能,还有地区基层技术服务组织按照企业运行方式与养殖主体签订技术服务合同,为其提供人工授精、动物诊疗、兽药饲料经营等有偿性服务。对农牧户给与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培训,组织运行模式的创新有助于增加基层畜牧技术服务覆盖面和服务量,全面提升绒毛用羊产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预计2020年绒毛用羊产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将稳步提升。

4.6 绒毛用羊产业将更加注重品种保护与改良 部分地区调研数据显示,基层农牧民受眼前利益驱使盲目“杂交”现象较为普遍,绒毛产量和绒毛品质下降明显,也造成绒毛用羊养殖效益偏低。因此,绒毛用羊主产区良种繁育将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加强对品种的保护与改良工作。随着终端消费市场对细薄化、环保化、高档化毛纺制品需求的增加,毛纺企业对细型、超细型羊毛原料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要求的逐渐提高,羊肉消费需求也将快速增长。因此,绒毛主产区将兼顾品种保护和生产性能改良,既在保护核心种群基础上侧重超细型、多胎型、体格大型等优良品种/系的选育,同时在保持现有绒毛品质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杂交改良提高产肉率,以此提高养殖收益。经济利益也将驱动农牧户增强良种选育选配意识,提高采纳良种繁育技术的积极性。预计2020年绒毛用羊产业将更加注重品种保护与改良。

4.7 绒毛用羊产业将更加注重饲草料生产供应体系建设随着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等重大草原保护制度执行力度的加大,绒毛用羊养殖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更为显著。受此影响,绒毛主产区积极加强可利用草场资源的管护,提高草原生产力和载畜量,不断优化主产区“粮、经、饲”三元结构,依托粮改饲试点、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秸秆养畜等,积极开展人工饲草种植,扩大集中连片、林草一体化人工饲草料地种植面积及配套节水灌溉设施,优化牧草种植结构,增强饲草料生产供应保障能力。绒毛用羊主产区也正逐步增加投入,完善饲草料加工、秸秆转化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促进饲草料商品化交易流通,还在建设饲草料储备库和交易市场,加强饲草料外调和内部调剂,对饲草料供销周转和外调给予资金扶持或政策便利。随着上述措施的实施,预计2020年绒毛产业发展将更加注重饲草料供应体系建设,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4.8 绒毛用羊产业的金融保险扶持力度将加大 2019年国家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健全农业信贷担保费率补助,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加大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按照扩面增品提标的要求,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国银监会及各下属金融机构也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畜牧养殖业的金融保险扶持力度。如在农牧户小额信贷、中长期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调动主产区地方财政加大贷款贴息力度,撬动更多金融资本进入畜牧业发展领域。同时金融机构抵押融资方式会更加灵活多样,贷款基准利率、放贷进度、回收期限和结息方式等会更加合理以保证与牧业生产周期相匹配等。部分地区还将绒毛用羊纳入当地农业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范畴,适度提高保障水平,引导更多农牧户以养殖保险方式提高避灾减损能力。上述政策有助于解决绒毛用羊养殖户生产资金困难,降低养殖风险,激发农牧户扩大再生产积极性。预期2020年绒毛用羊产业的金融保险扶持力度将加大。

5 2020年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绒毛用羊产业政策扶持体系,健全政策执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从现有的生态资源情况、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出发,建议主产区将绒毛用羊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纳入政府政策支持范围,完善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外贸等环节现有扶持政策,明确各地区绒毛用羊主导品种的区域布局和发展方向,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养殖环节注重加强对品种的选育和扩繁,可采取人工授精补贴、种公羊补贴、能繁母羊补贴等政策促进农牧户使用优良品种和采用先进的养殖方式;在生产环节,推广穿羊衣、机械剪毛(绒)、分级整理、规范打包等现代化管理技术;在流通环节,在绒毛主产区建立区域性绒毛交易市场,基于公证检验制度为农牧户和毛纺加工企业建立沟通渠道,形成“优毛(绒)优价”的销售机制;在外贸环节,推进绒毛毛制品的出口促进措施,建立羊毛(绒)预警信息机制等。

为了保证各类扶持政策的执行效果,建议健全绒毛用羊产业政策执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自上而下的政策绩效考评体系,在严格落实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将各类政策资金的兑付与农牧户落实效果挂钩,与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履职效果挂钩,用有效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从而加强相关扶持政策对绒毛用羊产业的促进作用。

5.2 强化基层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技术服务模式建议基层政府优化事业资源布局结构,加大现有技术人才的技能提升和人才招聘引进机制。如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引进高技能、高学历技术人才不断充实绒毛用羊专业技术推广队伍。此外,创新基层技术服务组织运行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供辖区内的疾病防控和各类实用养殖技术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条件允许情况下适当开展有偿性技术服务。

5.3 引导农牧户改变传统养殖观念,加强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加强对养殖户饲养管理情况、技术需求情况的充分调研,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培训效果。如在新型养殖技术培训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养殖特点、自然环境等进行必要的适应性改进,以使这些新型养殖技术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根据农牧户的理解和认知情况改进技术培训的方式方法,加强相关养殖技术的实际操作和演示等。鼓励培育养殖技术示范户,突出养殖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牧户转变传统养殖观念,接受和应用新技术,提升产业的整体养殖管理水平。

5.4 积极推动并规范专业合作社发展 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宣传,鼓励养殖大户、技术能手和企业等带头成立规范的专业合作社,提高农牧户的合作意识并鼓励其自愿加入合作社。鼓励绒毛用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其他合作社、种羊场、规模养殖场(区)、企业等进行横向或纵向合作,发展合作社联合社、“种羊场+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区)+合作社”、“企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产业联合组织。

加强合作社管理人才的培训,使其掌握合作社从注册到经营管理的整套运行机制,提高合作社的实际管理水平,更好地带动农牧户发展。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大对合作社登记注册、经营运作的监管力度,引导合作社依法设立运营,通过规范其财务管理、社务管理、经营管理等制度夯实合作社有效运营基础,清退没有开展过业务或活动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优化合作社运营的外部环境。

5.5 积极推进工牧直交方式,拓宽绒毛销售渠道 积极推动工牧直交的交易方式,政府部门、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减免企业税费、提供羊绒收储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大量的羊绒加工企业通过工牧直交方式直接与农牧户对接,直接从养殖户手中收购绒毛原料。

加强对绒毛销售环节的监管,对销售过程中收购商贩刻意压级压价、提供虚假信息等问题进行严厉处罚,营造良好的销售环境,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畜产品产地市场,为农牧户和加工企业的绒毛交易提供便利。

5.6 完善生态保护和草原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等生态保护政策的补贴标准,具体的补贴标准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人均草场面积、草场质量、饲草料价格变化等因素,体现出地域性和动态性,以更好地弥补舍饲圈养引起的饲养成本上升对农牧户造成的不利影响。依托退牧还草、退耕还草、牧民定居、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草原畜牧业转型示范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项目资金,开展草原围栏、牲畜暖棚、饲草料储备库、人工饲草基地和水电路等设施建设,改善草原牧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条件。

重视饲草料产业发展,在牧草草种、肥料、牧草种植采收和加工机械设备等方面向农牧户提供更多的支持,增强饲草料生产供应保障能力。促进饲草料商品化交易流通,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饲草料交易市场,引入大型饲草料加工企业,对饲草料供销周转贷款给予适当贴息补贴。在饲草料紧缺的细毛羊主产区加强饲草料外调与内部调剂,对外调饲草料的农牧户给予人工、运费等方面的补贴。

猜你喜欢
饲草料羊绒绒毛
《粗梳羊绒织品》新旧标准对比分析
87例早孕期绒毛膜隆起的超声特征和妊娠结局分析
羊绒鼯鼠新物种被发现
饲草料资源的利用途径
《饲草料收贮与加工》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饲草料加工调制方法及今后发展建议
吹绒毛
夏日毛绒精灵
羊绒
至柔羊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