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自主阅读指导策略

2020-12-18 09:34福建省厦门市嘉华幼儿园刘颖艳
家长 2020年20期
关键词:读本集体细节

□福建省厦门市嘉华幼儿园 刘颖艳

近年来,随着早阅理念的深入,各式有趣、有意义的绘本纷纷涌现,很多教材都搭配了大小书。在活动中,孩子们与教师、同伴一起阅读大书,一起交流绘本的故事情节。这种阅读形式能引发共鸣,成为集体教学的主流。但绘本的价值不是一次集体阅读就能体现的,在集体阅读之后,还要引导幼儿继续与绘本互动,深入挖掘绘本的内涵,让幼儿逐渐从集体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一、针对幼儿年龄特点采取侧重不同的指导策略

绘本教材虽已按年龄分出不同层次,但在各年龄段的指导中,仍要注重根据年龄段的阅读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侧重指导。

在阅读活动中,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阅读固然重要,但阅读习惯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尤其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小班幼儿更愿意与教师、同伴一起进行集体阅读,对自主阅读的兴趣不大。大多幼儿都是无目的地翻,翻到一页感兴趣的就看两眼,经常很快就“看完”了一本书。有的幼儿则满足于翻书、摆书的动作,甚至还会撕书玩。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予以耐心的引导,利用他们爱听故事、好模仿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翻阅图书的正确方法。我将书比喻为“书宝宝”,激发幼儿照顾“书宝宝”的情感;再通过形象的故事和正确的示范,采取分组形式帮幼儿学会正确取放、翻阅的方法。个别指导调皮、习惯不佳的幼儿,多与他们一起看书,手把手地与他们一起翻阅图书,讲故事给他们听,让他们渐渐喜欢上图书。在全班形成爱书的积极氛围,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中班幼儿已能自己翻阅图书,看懂一些故事情节了,但大多不愿意交流,不能较完整地讲述图书的内容。针对他们不爱表述的特点,要着重为孩子创设一个敢说、想说、爱说的环境。我在图书架旁设置“聊聊吧”,提供一些与绘本有关的指偶等操作材料,幼儿可以在小木偶台扮演书中的角色。开展“新书介绍会”活动,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新书,既能激起全班幼儿看书的兴趣,又能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大班幼儿相对而言已经具备初步的自主阅读能力,但能力的差距也日趋明显。教师要更侧重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提高。能力弱的幼儿要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读本,多与他们一起阅读,通过阅读中的提问引发他们对读本画面的观察,适时地鼓励他们说一说读本的内容,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自信中增强对阅读的兴趣。能力中等的幼儿则要引导他们对读本细节的观察,引导他们发现页与页之间的联系,让他们进一步意识到读本的有趣,体验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乐趣。能力强的幼儿则要引导他们将自己所理解的读本讲述给同伴听,或者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征,鼓励他们对读本进行改编、续编等创造性的活动。

二、针对绘本细节展开深入观察的指导策略

在集体阅读中,教师一般会抓住绘本的主要线索引导幼儿阅读,而书中的次要线索和细节部分就成为自主阅读的重要部分了。如阅读《贪吃的小猫》时,引导幼儿从小主人的表情、反应这一线索阅读,可以从另一角度进一步理解小猫贪吃的程度并预料它最后被捉弄的结局。如《一颗钮扣》中,引导幼儿从动物形象大小对比强烈的画面中感受他们的大小与钮扣大小的对应。同时,书中不同的视角变化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新奇而有趣的读书感受,这也可作为在自主阅读中深入观察的重点。例如小老鼠与小松鼠对话时,采用的是从树上向下俯视的视角,可以引导幼儿生动地感受到小老鼠昂起脑袋向住在高高的树上的小松鼠呼喊的情景。而小老鼠和小青蛙对话时,小老鼠的形象只是一个在水中的倒影,这样的画面也能引起幼儿的关注,在讨论中帮助他们理解视角的变化、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又如《夜里什么人不睡觉》,绘本画面隐含的细节信息很多,在深入的观察中,孩子们就会发现“日夜对照图”的版面设计带来的视觉感受,在对比观察中理解夜里不睡觉的人为我们做了什么事,由此自然而然地产生感恩心理。孩子们一边安静地、一页页地翻看图书,一边欣赏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书中的散文,能帮助孩子体会文学作品的意境美。因此,读本中蕴含的细节部分都是自由阅读中的亮点。教师只要深入分析读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自己多阅读几次,就能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导幼儿发现细节、关注细节,从而在细节阅读中增强兴趣,加深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三、针对绘本特色应用形式多样的指导策略

(一)在“游戏”中增强自主阅读的兴趣

集体阅读后,孩子们对故事的情节已经基本了解,通过自主阅读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只是枯燥地继续阅读,孩子们对自主阅读的兴趣就不容易深入,这时,要根据读本设计一些“小游戏”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在游戏“看谁翻得快”中,教师根据读本的主要信息为游戏依据,让孩子们在听口令后迅速地找该页,从而体验成功的快感。

在阅读《南瓜小房子》这本书时,我加入了打雷、下雨等音效,提供了小房子和雨伞等材料,创设了一个“躲雨”的游戏情境,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在游戏中体验乐趣。在阅读《土土的鞋子》时,请家长们配合收集许多大鞋子、靴子和小朋友小时候的小鞋子,孩子们穿着不同的鞋子走路,体验书中主人公试穿不同鞋子的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读本。大班幼儿有些认得个别常用字,对字的敏感度也比较强烈,可以与他们玩“找字”游戏,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二)在“欣赏”中感受读本独特的艺术美

在阅读区投放各类阅读材料,有童话故事类的、有科学类的、有生活类的、有世界儿童名著、有幼儿自编的图书等,这些绘本的设计很有艺术性,让孩子在读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不同的艺术表征美。由于集体阅读的时间限制,较适合于自主阅读时引导幼儿发现、感受。如《毛毛虫去散步》的画面采用的是手指印画的形式,在阅读时可以更仔细地观察手指印画的有趣,阅读后可以尝试手指印画。《年》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特色,书中剪纸、年画的表征形式,从另一角度拓宽了视野,引导幼儿感受到画面的独特艺术美,从而引发了幼儿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拓展了相关活动。又如《后羿射日》绘本中的太阳、海浪等形象极具艺术夸张美,适合大班幼儿阅读欣赏,其隐藏的画面意义又能帮助幼儿理解“光明”“温暖”“痛苦”“黑暗”“幸福”等词语。

(三)在“拓展”中深入理解绘本

在自主阅读中,教师还可以根据绘本作品的隐含意义或幼儿在阅读中的兴趣点,挖掘适合幼儿的绘本内在价值,开展丰富多样的拓展活动。如阅读《熊小弟的栅栏》时,孩子们对熊小弟屡次修栅栏、屡次被偷萝卜的遭遇深表同情,引发了怎样帮助熊小弟的思考,他们通过续编故事帮助熊小弟改变了命运,从中也明白了“遇事要不怕困难、多动脑筋”这一道理。阅读《撕呀撕呀》后,孩子们自然会对撕纸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要提供一些适宜的材料,让他们在撕撕、贴贴的快乐体验中自然而然地深入理解读本。又如在《这是什么?》绘本中,孩子们对这种猜测式的、从上往下的观察表现形式很感兴趣,就尝试着自己仿编绘画,并制作成小图书,从另一角度表达了自己对读本的理解。

总而言之,在幼儿自主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幼儿的情况灵活运用各项策略,有效地帮助幼儿积累阅读经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中获得真、善、美的体验,使幼儿自主地在阅读的天地里遨游,享受阅读的快乐。

猜你喜欢
读本集体细节
我为集体献一计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警犬集体过生日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细节取胜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集体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