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水库生态渔业发展建议

2020-12-18 17:39介子林朱文锦
河南水产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浪底鲢鱼库区

介子林, 朱文锦*

(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郑州450044)

一、小浪底水库概括

小浪底水库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 km、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 km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防洪、减淤、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水库呈东西带状,长约130 km,平均宽度2 km,正常水位水面面积约2.7万km2,库容126亿m3,属峡谷河道型水库。水库有多个库汊,属于河南境内的较大库叉包括:孟津县两个,每个约250 km2;新安县一个,约3000 km2;济源试验区两个,分别约1000 km2和700 km2。小浪底水库经多次调水调沙后,库汊连接主库区出口处形成淤坝,主库区调水调沙期间,库汊水质受影响小,鱼类等水生动物受影响也小。

库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南温带亚湿润季候区,库区年降水量660 mm,年平均气温14℃,气候冷暖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库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为库区的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渔业资源状况

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国家(农业)行业专项子课题《黄河河南段渔业资源评价与增殖养护技术研究》。2013~2017年对小浪底水库渔业资源状况开展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鱼类

小浪底水库共有鱼类28种,隶属于5目8科16属。种类以鲤形目最多。其中,池沼公鱼、太湖新银鱼为引进种,并已形成自然种群。自然种群中,优势种包括鲫鱼、餐鱼条、拟鳊和鲤鱼。最大产量包括鲢鱼、鳙鱼、鲫鱼、银鱼等。

水库建成前,水库所处河段属于峡谷性,产漂流性卵鱼类为优势种。水库蓄水后,水位平稳,逐步演化为产粘性卵和沉性卵鱼类为主。鲢鱼和鳙鱼属于人工放流种类,在水库内不能自然繁殖。

2.浮游植物

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73种(属),其中,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的种类数最多,分别有24种(属)、23种(属)和11种(属),占到总种类数的33.8%、32.4%和15.5%。

浮游植物生物量约1.8 mg/L。

在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上,优势种群鲢鱼易滤食利用。生物量水平显著高于黄河主河道(低于1 mg/L),与同地区水库持平。

3.浮游动物

共鉴定浮游动物4大类28种(属)。其中,原生动物5种(属),轮虫11种,枝角类10种,桡足类2种,分别占总种类数的17.86%、39.29%、35.71%和7.14%。

丰度变化范围为:0.67×102~17.59×102ind./L。

优势种群中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适于银鱼、池沼公鱼和鳙鱼摄食利用。生物量水平相当于同地区水库水平。

4.底栖动物

共鉴定底栖生物31种。其中,节肢动物门16种,环节动物门5种,软体动物门10种,分别占总种数的51.61%,16.15%和32.26%。优势种包括摇蚊幼虫、水丝蚓、无齿蚌等。

底栖动物主要分布于库汊、库尾沿岸,主库区因水体过深、库岸少淤泥沉积而生物量小。

库汊内底栖动物生物量约0.6 mg/m2,与同地区水库相当,可以被鲫鱼、鲤鱼等杂食性鱼类利用。

5.水生维管束植物

鉴定出水生维管束植物2门13科20属38种。优势种包括菹草、眼子菜、香蒲、芦苇等。

主要分布于库尾沿岸、库汊。

主库区和库汊水生微管束植物生物量均属于较低水平。水生微管束植物在水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在小浪底水库内水生微管束植物不适于作鱼类等水生动物饵料。

三、小浪底水库开展生态渔业的可行性

1.符合产业政策

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生态资源部等10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鼓励在湖泊水库发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类等增养殖,实现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因此,发展大型水库渔业生产,不仅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也符合当地实际。在水库开展绿色散养,对于丰富市民菜篮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增加渔民的收入,达到“以渔养水”的目的,更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2.具有资源优势

小浪底水库形成后,水体由混浊转变为清澈,光合作用效率显著提高,水体初级生产力生产者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提高,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物的次级生产力生产者浮游动物生物量随之提高。浮游植物为鲢鱼主要食物,浮游动物为鳙鱼、银鱼和池沼公鱼等主要食物。因此,可以利用天然饵料资源开展生态渔业。库汊底栖动物资源较为丰富,可以开展不投喂人工饲料、依靠天然饵料发展的生态渔业,如以鲤鱼、鲫鱼等杂食性为主的生态渔业。

3.相关成熟技术

水库生态渔业技术成熟、在国内推广应用多年。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创新团队从事该领域探索研究多年,对小浪底水库渔业资源本底情况调查研究全面深入,指导河南省南湾水库、陆浑水库、丹江口水库等生态渔业生产,取得了成熟经验。小浪底水库引入银鱼、池沼公鱼多年已形成自然种群,能够证明通过放流受精卵等措施扩大其种群数量风险低、成功率高。

三、小浪底水库开展生态渔业的必要性

1.生态健康的需要

黄河水体混浊,生存于其中的水生动物经演变已经适应这一环境,以鱼类为例,以适应底层、杂食性鱼类为优势种群。小浪底水库建成以后,水体由混浊转变为清澈,水体现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较高,水体内缺少以此为食的水生动物,大坝的阻隔作用,水库上、下游鱼类不能进入库区。从外部引入摄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鲢鱼、鳙鱼、银鱼、池沼公鱼等水生动物,过量的浮游生物被摄食,依据生物操纵理论和食物链“上行效应”和“下行效应”规律,将加速水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有利于建立健康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也是水体最重要的碳汇过程。水体物质、能量的循环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碳汇效率的提高。

2.保护水质的需要

健康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是保证水质的基础。水域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条件下,水体溶解氧含量高,水体内微生物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能力增强,水草等水生生物焕发活力,有害物质被消除、沉淀、分解,水质得到提高。

3.群众生活的需要

小浪底水库建立以来,两岸上千户农民失去土地,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发展水库生态渔业,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也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发展水库生态渔业,可以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水产品可以增加群众收入。

水产品的捕捞上岸,也降低了水库水体总氮、总磷负载水平。

四、建议

1.组织协调

小浪底水库兼具水资源、水环境、渔业、水利、旅游、航运、能源等多种社会功能。充分尊重其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功能价值,必须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注重水域“一水多用”,兼顾多方利益诉求,推进水域共享、共用、共赢。因此,建议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协调两岸政府和小浪底库区管理中心,协商形成新的绿色发展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出台大水面渔业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及跨界水面渔业管理等相关指导意见;实行统一管理,促进水库渔业协调发展。

2.制定规划

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渔业主管部门和资源环保部门有关政策,结合小浪底水库实际情况制定小浪底水库生态渔业发展规划。规划要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精准施策

库汊受调水调沙影响相对较小,底栖生物和水草相对丰富。对库汊采取一定工程措施,重点发展以底栖性、杂食性鱼类为主的渔业,适度提高滤食性鱼类鲢鱼和鳙鱼产量。主河道库区浮游生物资源丰富、水质更清新,重点发展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一年生、受水库调水调沙影响较小、价值较高的银鱼和池沼公鱼等为主的渔业,适量人工放流鲢鱼,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4.补足短板

根据小浪底水库的鱼类种类和结构组成,移植以附着藻类和植物碎屑为主的鲴亚科鱼类如黄尾密鯝、细鳞斜颌鯝,填补水体生态位,有利于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根据饵料生物的发展情况,可备选移植进入水域内食物链顶级摄食鱼类鳜鱼。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主河道库区水质混浊,鱼类损害严重,采取相应的保护工程措施,可在库汊建立库区鱼类庇护所以减低鱼类损失。

猜你喜欢
小浪底鲢鱼库区
武汉白沙洲:水产品均价微降,鲢鱼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小浪底飞出欢乐的歌
鳝鱼妈妈和鳝鱼爸爸
考虑减淤的小浪底-西霞院水库联合优化调度
高温季节鲢鱼的管理要点
小浪底安保区域高速球机的自动跟踪技术发展方向
鲢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小浪底水利枢纽白蚁防治实践与对策研究
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公投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