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路径

2020-12-18 22:53
乡村科技 2020年35期
关键词:冷链运输物流

王 娟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21003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各类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其中,作为国家物流行业重心的冷链物流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就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部署顶层设计[1]。在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在提升农产品运输效率、保障农产品储存质量的同时,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及混合运输方式尚未形成完善冷链物流体系,运输规模小而分散,加之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极易产生产品损耗。因此,应着手探析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路径,助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1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原则

1.1 运前原则——科学处理

在农产品进入运输之前,需经历加工、包装、库存系列操作。加工阶段,首先需要执行灭菌处理。依据加工农产品特点,采取适宜的处理方式消除附着微生物,避免由于微生物遗留产生腐败风险[2]。包装阶段,为便于产品运输及储存,应合理包装避免产品损坏或遭受污染。库存阶段,农产品在库存环节需要选取适宜的冷库温度,以避免由于温度过低或过高影响产品质量。另外,在农产品库存阶段需要依据农产品物理特性进行合理堆放,避免出现货物挤压的情况。

1.2 运中原则——保鲜运输

运输过程是农产品冷链物流核心阶段,应严守保鲜原则,避免运输时间过长影响产品质量[3]。一般而言,农产品运输多数选择陆运或空运。陆运时间过长,且多数陆运车辆并未配备冷链车厢,极易出现产品腐坏情况;空运时间较少,但其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多数物流企业并不会选择空运。因此,如何在遵守保鲜运输的原则下构建适当物流成本的冷链物流体系,是当今物流运输中的难点之一。

1.3 运后原则——即时配送

产品到达目的地后,需着手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因此需遵守即时配送原则,货物到达后,应立刻安排工作人员进行配送[4]。由于运输时间差异,部分货物需要分拣、储存,继而进行运输。因此,在这期间需做好冷链仓储,为配送做好基础工作。在配送期间需做好保鲜、信息追溯工作,避免由于储存温度变化致使产品腐坏,同时在发生货物损耗时快速找到责任主体。

2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困境

2.1 冷链物流建设成本较高,企业投资动力缺乏

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而言,需购买专用冷藏设备,且其难以用作普通货物运输。倘若区域农产品具有季节特点,则可能会使企业设备无用滞留,对企业经营不利[5]。在冷链运输过程中,需低温仓库、稳定运输车辆作为基础,但由于季节特点易致使企业产生资金风险。同时,由于农产品本质属于易腐易损产品,对于外界环境、运输环境要求较高,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存在较大风险,加之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需批量资金,对于部分中小物流企业而言需求资金过大,投资建设动力相对匮乏,从而致使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相对不足。

2.2 冷链物流技术应用程度较低,数字信息发展滞后

从目前冷链物流技术应用现状来看,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应用程度相对较低。首先,产品流通环节数据信息管理缺失。其次,产品储存环节的智能控温。由于外界环境变化,农产品仓储需要实时调节室内温度适应外界变化,但从当前仓储市场来看,储存中均是统一调节至冷冻避免农产品损坏。数字信息技术对于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而言至关重要,目前冷链物流技术应用程度较低严重阻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

2.3 冷链物流体系管理机制缺乏,冷链物流市场混乱

目前,我国农村区域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包括蔬菜、水果质量要求较高的农产品仍然采取常温运输,难以保证产品质量。而产生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冷链物流体系缺少科学顶层设计和管理机制,致使冷链物流市场相对混乱,加之政府方面尚未就冷链运输进行法律规范,致使农产品运输环节缺乏有效衔接,难以形成稳定市场。另外,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仍主要采取小农经营模式,农户自身难有资金实力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开展外包合作,缺少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发展滞缓。

3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创新路径

3.1 立足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构冷链物流运输联盟

就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而言,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已初步形成冷链运输规模,但农村地区批发市场冷链功能并不完备,农产品冷链运输方面差异尤其明显。一般情况下,地方批发市场均会建设冷库,并以租赁形式向农产品商户提供冷藏服务。但为避免货物损坏,多数仓储管理人员会调节至冷冻模式,并非农产品保鲜处理最佳方式。因此,各企业可通过建构冷链物流运输联盟方式,进行冷藏物流仓储建设。相同类型企业之间可以协同出资构建冷库仓储,进行统一调拨、统一运输,充分发挥冷库资源效率,与此同时,可吸纳技术企业提升冷链物流技术水平,切实保障农产品仓储质量。

3.2 立足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一体化冷链配送机制

考虑到农产品易腐易损的特点,应注重产品配送环节易出现的各类问题,不仅需要保障产品配送时效,而且要保障产品质量。对此,可借助智能信息技术构建一体化冷链配送机制,进而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智能化运行、自动化处理。首先,引入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采集、数据传输,继而通过数据分析设计合理的配送方案,为农产品运输提供一体化、一站式全面服务。其次,利用智慧温控调节运输温度,依据产品特性、外界环境智能调节运输温度,进而保证产品新鲜,避免农产品由于温度变化造成损失浪费。最后,利用信息平台实时传输货物状态信息,为消费者、商户提供即时信息追踪。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而言,需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有效提升冷链物流管理效率,进而保障农产品质量。

3.3 立足政府顶层设计,完善冷链物流管理机制

现代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农业产业链经营效益,而且可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绿色健康消费需求。立足于政府宏观发展视角,政府部门应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提供合理、必要的资源支持,发挥顶层设计作用。一是在农业部门下设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部门,通过日常信息公示为农产品企业提供免费服务。具体而言,可向农产品企业提供冷链第三方物流公司信息、收购企业信息,避免中间环节的利润剥层。二是强化冷链物流监督管理。政府可强化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监督管理,促使其规范化运行,切实保障农户、消费者的利益。三是开通贷款绿色通道,助力地方发展冷链物流。对于有发展冷链物流意愿的企业,可建立政府担保、金融机构贷款模式,助力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冷链物流,进而推进冷链物流规模化发展。

3.4 立足社会媒体宣传,强化冷链物流观念引导

对于中小物流企业而言,构建冷链物流体系势必增加运输成本,为企业带来经济负担。因此,从消费需求方面来看,消费者应树立质量理念,通过市场需求发展引导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一方面,应积极借助社会媒体资源,向大众推广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等知识,强化消费者以及农户对冷链物流的认知:另一方面,应借助媒体宣传,引导消费者通过冷链物流信息查询实时查看产品状态,避免由于货物损坏产生各类纠纷。此外,作为消费者应考虑家人食用健康性,选用冷链物流配送产品,倒逼企业使用冷链物流配送,促使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切实为民众提供使用福利。

4 结语

对于生鲜农产品类货物,构建冷链物流体系必然是其主要发展方向,应从多个维度支撑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包括冷链物流观念引导、政策支撑助力、管理制度监督等多个方面。从农产品流通过程来看,首先需要经过农户出售、市场收购、物流中转多个环节,最终方可达到城市消费者手中。部分产品甚至需经过多层产品批发商户,方可进入农贸市场或生鲜超市。就此来看,传统农产品物流模式不仅物流成本较高,而且无法保证农产品质量。而通过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可有效提升农产品运输质量及配送效率,助推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冷链运输物流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