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盐都区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与推广

2020-12-18 22:53宋巧凤徐洪胜谷莉莉吴寒斌
乡村科技 2020年35期
关键词:喷雾机卷叶螟使用量

宋巧凤徐洪胜谷莉莉吴寒斌

(1.盐城市盐都区植保植检站,江苏盐都224002;2.盐城市盐都区耕地质量保护站,江苏盐都224002)

盐都区地处江苏省中部偏东、苏北平原中部,紧靠盐城市区,辖14个镇(区、街道)、216个村(居),耕地面积5.26万hm2,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67万hm2左右。为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2015年盐都区制定了《盐都区2015—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实施方案》。2016年以来,盐都区在水稻生产上,将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贯穿植保工作全过程,狠抓科研攻关,大力推广绿色综防技术,积极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精心组织、统筹兼顾、严格督导、注重实效,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高效低毒农药使用覆盖率逐年提高,化学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

1 肥药减量增效关键技术

1.1 放宽前中期防控,重防后期

改变过去使用咪鲜胺及复配剂处理种子的方法,推广使用氰烯菌酯、乙蒜素及其复配剂。首次预防水稻稻瘟病选择在破口初期,但在叶瘟发生重的年份,可提前至破口前5~7 d用第1次药,从而有效控制穗颈瘟。为预防水稻病虫害,目前要放宽前中期防控,最大限度地利用水稻前期补偿能力强和蜘蛛等天敌的控虫作用,前期减少用药量,后移防控期至抽穗前后。水稻播种前,使用17%杀螟·乙蒜素、20%氰烯·杀螟丹浸种,主要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水稻拔节期,选用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100亿孢子短稳杆菌或24%甲氧虫酰肼或15%茚虫威防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幼虫,选用25%呋虫胺或60%烯啶虫胺或50%氟啶虫胺腈防治稻飞虱,选择药剂时避免对天敌造成较大杀伤力。水稻破口前5~7 d,选用20%井冈霉素或40%井冈·蜡芽或30%苯甲·丙环唑或125 g/L氟环唑+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或40 g/L茚虫威,防治稻曲病、纹枯病与稻纵卷叶螟、大螟。水稻破口期,选用75%三环唑+25%呋虫胺或60%烯啶虫胺,防治穗颈瘟与褐飞虱。后期根据天气状况,选择40%稻瘟酰胺或40%稻瘟灵,防治穗颈瘟[1]。

全面推广应用高效助剂,切实减少农药用量。当病虫害重发时,结合激健或有机硅助剂,增强农药的防控效果。病虫一般发生年份,添加高效助剂,减少30%的农药量,在不改变药效的基础上减少农药使用量。水稻收获前30 d,禁止使用有机磷农药,从而避免稻谷残留超标。

1.2 改施多元复合精准肥

按土壤类型、耕作机制、产量水平等,合理叠加土壤图、土壤利用图、行政区划图,科学划分区域形成多个施肥单元。结合均匀性、代表性与连续性要求,在稻收麦种施肥前采土化验,检测土壤pH值等。了解每个施肥单元土壤养分状况。经过田间测试,系统把握水稻每个施肥单元施肥量、施肥时间与方法。在这个前提下,安排专家讨论,得到对应区域的施肥方法,进一步产生多元复合精准施肥技术。

结合盐都区不同土壤类型和水稻品种制定3个配方,为生产配方肥与农民选择肥料提供依据,从而实现配方施肥,平衡施用氮磷钾三大养分元素,避免了偏施氮肥、过量施肥情况的发生。水稻栽培区有效锌含量低于1 mg/kg时,667 m2施用硫酸锌0.5~2.0 kg;土壤有效硅含量低于120 mg/kg时,利用20%水溶性硅素肥料在水稻分蘖期至灌浆期分别施用3次。盐都区主要种植中熟粳稻品种,通常一次性施用磷钾肥;如果地块磷钾元素含量极低,将70%的磷钾肥作为基肥,剩余30%作为穗肥。

2 肥药减量增效辅助配套技术

2.1 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2.1.1 选择抗耐病性品种。筛选耐稻瘟病的淮稻5号、连粳7号等,或生育期短的水稻品种,主要是避免恶劣气候影响水稻抽穗扬花期,减轻稻瘟病的发生程度,减少用药量,提高防病水平。

2.1.2 群体调控。合理密植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前提,从而有效调节植株群体和个体矛盾,提高水稻植株的抗病水平。合理缩小株距,扩大取秧秧块的面积,栽插适宜的基本苗,便于打造优质群体,提高群体质量,增加水稻产量。最佳行距30.0 cm,株距13.0~11.7 cm,667 m2栽植1.7万~1.8万穴,667 m2保留基本苗6万株[2]。

2.1.3 生态控害。在项目区或有条件的地区,把香根草种植在稻田周围,可以有效诱集大螟、二化螟成虫产卵,减少了稻田落卵量,降低虫害危害程度;将显花植物种植在稻田周围,引诱天敌大规模繁殖,借助天敌控制稻田害虫。围绕稻田全面发展种养,实施稻田养鱼、养鸭等,减轻稻飞虱、螟虫、纵卷叶螟的发生和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纹枯病的发生和减少肥料用量。

2.1.4 应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害虫。通过项目带动推广应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等成虫,节能环保;用稻纵卷叶螟和大螟性诱剂诱杀雄虫,降低成虫交配率,减少田间落卵量[3]。这些措施能有效减少害虫发生基数,保护害虫天敌,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减轻环境污染,还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2.2 平衡调肥抗逆技术

推广应用平衡施肥技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控减氮肥用量,增施钾肥、微量元素肥料,中期可延缓发生纹枯病,后期预防水稻贪青迟熟,减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发生和危害,最终减少农药施用剂量和次数。

2.3 有机肥取代化肥技术

在水稻不同的生长时期,通过有机肥取代部分化肥,为水稻提供养分,最终提高水稻产量。增施有机肥料可加大运转氮素的量,提升吸氮率,保证为水稻生长阶段提供充足的氮素。在水稻生育后期,增施有机肥料的农田总氮量明显超过单氮无机肥料处理。由此可知,有机肥料可预防大量氮素流失,提高氮肥利用水平。有机肥料氮取代化肥氮的理想比例为15%~20%,这一比例超过30%易产生负效应,有机肥料磷、钾可以100%替代化肥磷、钾。

2.4 高效机械应用技术

2.4.1 应用新型植保机械。随着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对高效植保机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广应用植保无人飞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喷药高压泵等现代新型植保药械,替代传统落后机械,减少了农药流失和浪费,提高了农药利用率、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

2.4.2 应用侧深施肥技术。稻田耕作、整地深度至少超过12 cm。精细整平地块,控制泥浆沉降时间,最好维持在3~5 d,软硬适中,以用手划沟分开再合拢为宜。挑选质量较好的颗粒肥,施用颗粒均匀、直径2.0~5.0 cm的养分比例合理的缓释复合肥。根据普通种植方式,水稻共需施1次基肥、2次分蘖肥、1次穗肥,采用侧深施肥技术后,前3次施肥合并为1次,整个生长周期压缩为施肥2次,节省了人工成本。基于投入肥料可知,在耕层集中侧深施肥,靠近水稻根侧,加快根系吸收,促使土壤较好吸附铵态氮,稻田表层氮磷等元素较常规肥少,藻类、水绵等明显减少,行间杂草长势弱,既减少了肥料浪费,又减轻了环境污染。

3 肥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创新点

3.1 改进病虫害防控技术,提高防治水平

水稻种子处理改用氰烯菌酯、乙蒜素及其复配剂,进一步有效预防恶苗病。在发生叶瘟重的年份,预防水稻穗颈瘟可提前至破口前5~7 d首次用药,提高防控效果。转变过去全程控制水稻病虫害的方式,采取放宽前中期防控方式,主要对穗期实施防控。尽可能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新药剂与增效助剂,提高了防效,减少了用药量。

3.2 明确其他措施的效果,减轻化防压力

选择与应用本地抗水稻稻瘟病良好的品种,适度减轻了防治稻瘟病的压力。应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害虫等非化防控技术,最大限度地控制害虫的发生程度。系统把握植保机械的使用效率,通过有效应用植保机械提升农药利用水平。

3.3 水稻肥药协同技术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控减氮肥用量,有效减轻或推迟纹枯病、稻纵卷叶螟、飞虱的发生和危害。科学明确肥料用量,增强水稻的抗病性。

4 肥药减量增效技术的调查研究结果

4.1 确定了水稻病虫害暴发特点

近年来,稻瘟病是最重要的水稻病害,原因如下。一是气候引发穗颈瘟。2014年,盐都区水稻大面积破口期间气温低、阴雨天多,并且叶瘟与穗颈瘟连接,加重了病害危害程度,导致穗颈瘟广泛流行。二是不同的栽培方式延长了破口至齐穗时间,增加了易感病生育期。当前水稻采取直播稻、机插水稻、人工插秧稻等方式播种,而直播稻种植面积偏大,播期延后,后期易遭遇较多雨水,如果温度偏低,则会加重直播稻发病程度。

4.2 筛选了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品种和高效助剂

4.2.1 防治水稻稻瘟病效果良好的药剂品种。2018年,在水稻破口初期,采用不同的药剂和配方防治水稻稻瘟病,选择效果最理想的药剂品种。结果表明,5%吡唑醚菌酯·25%三环唑的防治效果最好,达85.63%;40%稻瘟酰胺悬浮剂、6%吡唑醚菌酯·24%三环唑、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防治效果也较好,分别为79.55%、77.27%、75.31%;其次是40%稻瘟·三环唑、40%三环唑悬浮剂、3%吡唑醚菌酯·27%三环唑,防治效果分别为73.62%、71.34%、70.05%。

4.2.2 高效助剂。2016年,盐都区利用不同机械并在药剂中添加激健或有机硅助剂防治水稻病虫害,不同机械加激健或有机硅助剂农药减量50%处理比常规施药处理防效略低,但差异不明显。这说明在农药减量50%的情况下667 m2加入激健或有机硅15 mL,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与常量相当,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4.3 优化了水稻稻瘟病防治适期与施药技术

对水稻穗颈稻瘟病开展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三环唑的最佳防病效果为破口前5~7 d,其次是孕穗后期和破口10%为佳,延迟生育期的防效较低。破口期利用稻瘟酰胺和吡唑醚菌酯防病效果最理想,同时齐穗期和灌浆期防效比较稳定,说明这两种药剂对稻瘟病防治作用明显。

4.4 了解了不同高效植保药械使用效果

4.4.1 不同植保机械作业效率。高压泵喷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现实日作业量分别是46.7、26.7、25.0 hm2,相当于背负式电动喷雾机的27.5、15.7、14.7倍。由于高压泵喷雾机需要大量人工,故降低了人均作业率,自走式喷雾机作业量最高,其次是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而且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有效保护了水稻,但施药成本高。

4.4.2 不同植保机械防病治虫效果。不同机械常规施药防治稻瘟病的效果为78.21%~89.65%,防治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高压泵喷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电动喷雾机、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主要是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对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要求较高,直接影响了其喷药均匀度。不同机械常规施药防治纹枯病的效果为69.85%~77.39%,防治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电动喷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多旋翼植保无人机、高压泵喷雾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机械喷药时药液不能顺利到达水稻基部。不同机械常规施药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为80.53%~88.07%,杀虫效果为81.05%~87.89%,无显著差异,表明机械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的影响极小[4]。

4.5 多举措减少了肥料使用量

4.5.1 全面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年采集土壤样品并检测,实施田间试验与示范,由检测数据和田间试验结果组成测土配方基础数据库,制定并完善盐都区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和科学施肥指标体系。根据国家发布的2016年耕地地力标准,利用县域耕地信息系统对盐都区耕地进行水稻适宜性评价,推荐水稻施肥配方。盐都区根据行政区划和土种特点,以“控氮减磷补钾添微”为重点,走“大配方、小调整”的技术推广路线,做到控制施肥总量、优化施肥结构、改善施肥方式、把控肥料运筹,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使用量。目前,盐都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在98%以上。

4.5.2 推广秸秆全量还田,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秸秆全量还田,不仅使大量的养分归还土壤,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耕地质量,降低化学肥料成本投入,还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目前,盐都区水稻秸秆还田率在80%以上,土壤有机质提高幅度在5%以上,同时秸秆还田带来的大量养分,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提升了水稻的品质,提高了投入产出比。

5 肥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与推广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通过试验、示范、验证,并不断改进、完善、总结、提高,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合现行耕作制度、种植方式、易于操作、更趋完善、可持续的水稻药肥减量增效集成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水稻重大病虫害,农药化肥双减效果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促进了农民增收,保障了社会稳定。

5.1 水稻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近年来,在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纵卷叶螟偏重发生的情况下,通过大力推广应用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其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2016年10月11日调查发现,项目区纹枯病、穗颈稻瘟病平均病指分别为0.95、1.67,常规防治田平均病指为2.13、2.83。结合水稻生育期,在稻纵卷叶螟卵孵初期用药,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未造成显著损失;在稻飞虱孵化高峰期及时控制,未造成病毒病危害或稻田成片冒穿。水稻病虫害总体防效在90%上,病虫害总体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5.2 农药、化肥用量持续下降

2018年,盐都区农药使用量461 t,比2015年下降13.7%;2018年,盐都区化肥使用量34 496 t,比2015年下降7.44%。在项目示范区中667 m2加入农药助剂激健15 mL,农药减量33.3%,防效与常规用药相当。而且项目区组织用药四五次,比农民自防田少用药一两次,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2016、2017年,盐都区年农药使用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3.6%、7.9%。

5.3 经济效益增加明显

2016年以来,水稻药肥减量增效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逐年增加,累计推广应用10.428万hm2,其中2018年达4.093万hm2,技术应用覆盖率达76.35%。667 m2水稻增加产值合计118.16元,3 a累计新增纯收益18 482.59万元,总经济效益达11 575.64万元。

5.4 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农药、化肥用量持续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提高了水稻主产区耕地质量水平、水稻产量与品质,促进了粮食安全生产;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科学施肥用药的技术水平;促进了畜牧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而且变废为宝,保护了生态环境。

6 结语

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比较复杂,本文结合盐都区的实际情况,从减量增效技术融合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效应与社会学习相结合的技术推广途径、建立明确分工的多维配套服务等方面,研究了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为广大稻农提供科学指导,充分保证水稻产量与品质,达到保护环境、节本增效、增加收入的目标。现今,国家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未来必定集中力量推广应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从而保护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猜你喜欢
喷雾机卷叶螟使用量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2020年 宽带订户月使用量将创新高
以3WX—650型为例谈喷杆式喷雾机的使用
基于FLUENT模拟的喷雾机的改进设计
1种便于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应用研究
3WX—1000G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效果试验
艾法迪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