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杉赤枯病和瘿瘤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0-12-18 20:55卢科企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侵染病斑病菌

卢科企

(西平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河南 西平463900)

柳杉赤枯病主要危害1~4年生苗木的枝叶,严重发病时,常造成大量苗木死亡;病苗出圃造林后也易枯死;10年生以上的柳杉树,其抵抗力变强,病害较少发生。柳杉瘿瘤病在侵染初期,小枝出现瘿瘤,新叶难以萌发、落叶;后期大枝、主干上出现瘿瘤,瘿瘤常年继续生长,形成巨大肿瘤,影响外观,同时小枝上长满瘿瘤,导致整株枯死。

1 症状

1.1 赤枯病。该病菌侵染初期,在苗木下部的枝叶上出现褐色小斑点,随后病斑面积不断扩大,病斑颜色不断加深,随着病害逐渐蔓延,全株枯死。天气潮湿的情况下,病斑上出现许多黑色小霉点(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该病还可侵染主茎,形成暗褐色或赤褐色稍下陷的溃疡斑,随后溃疡斑绕茎一周,上部枯死。有时主茎上的溃疡创面随着枝条生长增粗,逐渐陷入树干中,形成沟状病部,易遭风折。

1.2 瘿瘤病。该病害多发生在枝条上,其特征是在叶腋处因病菌侵染而形成多个生长点,并发育异常,成为多头状的圆形瘤。瘤呈暗褐色,表面凹凸不平,先位于枝的一侧,后逐渐包围枝条。染病小枝变黄而枯死,后脱落。主干及大枝瘤,虽不立即枯死,但生长势日渐衰弱。

2 发生规律

2.1 赤枯病。该病属于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被害枝叶组织内,或随着被害枝叶落于土中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柳杉苗木。病害从4月开始发生,在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以进行多次的再侵染,梅雨季节病害发生最严重,10月以后,病害才逐渐停止蔓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程度与温湿度(最适温度15℃~30℃,湿度90%以上)、降雨关系密切。春、夏季之间降雨持续时间长,空气湿度大,柳杉赤枯病最易蔓延。另外,苗木栽植过密,施氮肥过多,易造成枝叶徒长,导致通风透光差,病害发生较重。该病发生与树龄也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幼树(1~4年生)发病较重;成年树对病害的抵抗力较强,发病轻。

2.2 瘿瘤病。该病也属于真菌病害,由柳杉瘤病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在瘿瘤组织中越冬,翌年5月孢子借风雨传播。若林地内受病虫危害严重,病菌可由伤口侵入,造成病害流行;瘿瘤病在柳杉的整个生长季节均可扩展蔓延(春、秋季扩展较快)。栽培管理粗放,如施肥不足、浇水不及时等,会导致柳杉生长不良,树体抗病力减弱,加上春季干旱、土壤粘重、空气污染等外部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病更重。

3 防治措施

3.1 赤枯病。①加强检疫,严格禁止病苗外调与引入,新区一旦发现病苗立即烧毁。②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沙质壤土做育苗圃地,避免选用重沙土和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③受到赤枯病危害的圃地,冬春结合修剪、深耕,收集病株残体烧毁或深翻埋入土中,以减少侵染来源。发病严重的地方,可采取针、阔叶树轮作,以减轻病害发生。④在苗木生长季节,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在降雨过后,赤枯病常常会爆发,此时,要注意检查圃地,遇到病苗立即拔除烧毁,防止形成发病中心。丘陵地区,夏季可搭棚或插枝遮阴,以预防病害发生。⑤加强圃地管护,合理施肥(控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及时浇水,防治其他病虫害等,促使苗木健壮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⑥喷药防治。发病初期(4月前后),用1%波尔多液或50%可湿性退菌特800倍液喷雾防病,每2周喷药1次,并连喷2~3次效果较好。

3.2 瘿瘤病。①加强林地管理。如:增施有机肥,控施氮肥,合理追肥,以提高树势,增强抗病能力。②合理修剪,改善林地内通风透光条件;结合修剪,去除树体上的瘿瘤,消除侵染源。③当病菌孢子尚未成熟和散放时(6~7月间),应砍除病枝,进行烧毁,以免蔓延。对于在阴湿处生长不良并已感病的柳杉,应立即伐除,以消除病源,减轻该病的危害。同时,喷施多菌灵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侵染病斑病菌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花生黄曲霉侵染力
基于OTSU算法的苹果果实病斑图像分割方法
枯萎镰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过程特征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引种滨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病菌的克星
Trouble in Disney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