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题视角下的数学深度学习课堂

2020-12-18 18:53广东省深圳市坪山中心小学吴晓燕
数学大世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状态知识点交流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中心小学 吴晓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了教学效率低的问题。而好问题模式的出现,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听课时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以及达成状态的观察与分析,对教学节奏进行灵活调整,提出具有高讨论性以及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一、深度学习课堂发展现状

1.问题与知识点存在割裂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深度学习课堂的概念也得到了普及,而在构建深度学习课堂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与知识点之间没有深层次的关联成为一个令教师头疼的问题,在备课的时候,仅仅是将一些经典的应用题进行转化就形成了导入知识点的情境问题。这样的问题虽然看上去与知识点的联系非常紧密,但实际上仅仅是停留在了“解决问题”这一层面,问题的讨论性不足,也无法展开联想。

2.学生的参与性不高

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无法与教师以及其他学生展开深入的交流。此外,为了保证课程进度,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在大幅度压缩讨论的时间,将课程的重心放在知识点的讲授讲解方面,致使教学效率降低。

二、好问题教学模式与深度学习课堂的结合

1.注重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

小学生是否对数学知识感兴趣,通过观察他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就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来。而在好问题视域下,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设计参与性高、话题性强的问题,以此提高小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热情,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以优秀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自然而然地推进教学工作。

这里以五年级下册中《用方程解决问题》一课作为例子,方程在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方程来解决。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抛出非常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传统上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是“吹哨法”或者“砍脚法”,但是想要解释清楚这些方法背后的原理非常困难。在这种条件下,教师就可以通过列方程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与其他方法相比,利用方程解题更加快捷,而且还可以阐明计算原理,学生在对比各种解题方法后自然会对方程产生好奇,无形中提高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让教学效率有了显著提升。

2.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

好问题教学模式中的交往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情况,这种交流包括与教师的交流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对于教师而言,要时刻谨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交流意愿,通过高效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符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比如说,在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一节课中,本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是了解两种比例的含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该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学习的时候教师不能简单地抛出结论,而是要通过设置递进式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该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学生经过讨论就会得出光照、角度、距离等关联因素。此时教师跟进提问:“影子为什么有时长有时短?”学生在讨论之后最终会得到“光照角度越低,影子越长”的结论,这就是正比例与反比例知识点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这种学习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提高了其交流与沟通的意愿。

3.提高对于评价体系的重视程度

为了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热情以及学习的自信心,巧妙运用正面评价体系就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这也是好问题教学模式中观察学生达成状态的内涵。在教授完相关知识点之后,教师不应该草率结束课程,而是要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同时要留下一些精巧的思考问题,让本节课的知识点与前置知识点形成呼应,提高数学知识点的连贯性。

比如说,在五年级下册中《分数乘法》一节课。在介绍完分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法则以及实际应用等知识之后,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抛出一个思考问题:整数的乘法与加法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分数的乘法与加法可以转化吗?学生在课后会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回顾了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在头脑中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了有效的串联。

在好问题教学框架下,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以及达成状态来设计符合实际生活且充满趣味性的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体验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对于培养其核心素养有着很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状态知识点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