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纤溶活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2020-12-18 08:52卢景宜刘淑华万志东江文杰
华夏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纤溶

卢景宜,刘淑华,万志东,江文杰

(东莞市中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造成关节畸形或强直,严重者导致关节功能完全丧失[1-2]。早期确诊并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蔓延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有临床研究显示,血浆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3],说明患者体内的纤溶活性可能影响患者病情进展。本研究纳入了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探讨了患者纤溶活性(FDP、DD、Fg)与疾病进展(活动性)之间的关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肾功能良好,在检测前2周均未服用任何抗血栓药物。所有患者均使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软件进行评分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2.6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照组,>2.6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39±10.5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71±11.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空腹收集静脉血至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中,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并保存。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FDP和DD,凝血酶法检测Fg。FDP检测:取离心分离的血浆,加入FDP缓冲液,37 ℃孵育5 min后加入鼠抗单克隆抗体,测定570 nm与800 nm的吸光度(酶标仪,thermo fisher,Varioskan LUX multimode Microplate Reader),与标准曲线比较得出样本FDP值(μg/ml)。DD检测:取离心分离的血浆,加入DD封闭液,加入鼠抗单克隆抗体,室温孵育36 s,测定570 nm与800 nm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比较得出样本DD值(μg/ml)。Fg检测:取离心分离的血浆,加入缓冲液,37 ℃孵育2 min后加入100 NIH单位/ml牛凝血酶试剂,37 ℃孵育,记录50%凝固时间,与标准曲线比较,得出样本Fg值(g/L)。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 Spearman(相关系数r),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FDP、DD和Fg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FDP为(12.43±7.49 )μg/ml,高于对照组(2.39±1.63)μg/ml;除此以外,观察组患者的DD和Fg分别为(3.81±2.94)μg/ml、(4.90±1.55)g/L,均高于对照组患者(0.41±0.38)μg/ml和(3.16±0.70)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患者血浆FDP、DD、Fg与DAS28相关性分析

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观察组)FDP、DD、Fg与DAS28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患者血浆FDP、DD、Fg与DAS28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慢性多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国外患病率为1%~2%,我国患病率约为0.42%[4]。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增生、关节软骨和骨质进行性不可逆性破坏、纤维蛋白沉积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炎症的特征病理表现,在病程为5~10年的患者中,其致残率高达60%[5],但大多数患者因为对病变活动度的标准不一致,耽误了早期治疗,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并控制疾病的发展对患者恢复非常重要。纤维蛋白可以被纤溶酶裂解,DD是纤维蛋白裂解后最小的产物,也是纤维蛋白裂解的特征性产物之一[6]。有研究显示,血浆DD含量与血管内凝血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产生密切相关,且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FDP和DD水平均升高,说明患者纤溶性水平与病程活动性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7]。因此,血浆DD水平成为凝血因子活化和纤溶启动的分子标志之一。FDP是纤维蛋白(原)被降解产物的总称。临床上常采用血浆FDP和DD联合检测判断微血管中是否有血栓存在,血管纤溶功能亢进时,FDP水平将会增加;血管内有凝血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产生时,会导致DD水平增加[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浆DD显著升高,说明患者微血管内可能存在血栓。前毛细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是微血管血栓主要存在的部位,其主要的构成成分是纤维蛋白及其单位;除此以外,微血栓内还存在许多聚集的血小板、白细胞和少量红细胞[5]。血栓中产生大量的不溶性纤维蛋白,而这些纤维蛋白会发生自溶反应,或进一步被外源性纤溶酶降解,降解的最小片段为DD,因此,患者血浆内DD水平大量增加,说明患者微血管内可能存在血栓。观察组患者血浆FDP和Fg同样也显著性增加,这说明患者血管纤溶功能亢进。本研究说明,免疫复合物沉积、纤溶功能亢进和微血栓形成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程发展的重要过程之一。除此以外,还发现FDP、DD、Fg与DAS28显著正相关,说明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观察组)血浆纤溶水平与活动性指标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血浆FDP、DD水平可以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发生发展的参考指标。

综上所述,早期检测血浆FDP、DD与Fg水平,可以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并控制患者病程发展,改善患者微循环障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纤溶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血小板参数、D-D检测的临床意义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